讀古今文學網 > 微表情:如何識別他人臉面真假? > 我們分手吧——人是情緒為主的動物 >

我們分手吧——人是情緒為主的動物

人類的確是高級動物。

因為除了會創造和使用工具這種高級行為之外,人類擁有的記憶、認知、邏輯推導和判斷這樣的高級腦功能,更是其他地球生物所望塵莫及的。就連人類進化得到的本能和情緒,也比其他動物複雜很多。

人只要清醒著,就會持續接受和處理各種信息。在本書中,我們將人體神經系統接收到的信息統稱為“刺激”,但並不是所有的刺激都值得做出一個身體的外在動作反應。比如,兩個人面對面坐好,男孩在對話過程中不經意地眨了下眼睛。儘管這個動作的確通過女孩的眼睛給神經系統傳達了一個視覺刺激,但是它在女孩眼中,沒有什麼特殊意義,所以沒有進行處理就直接拋到了腦後,更不會下命令執行任何動作反應。

對於那些能夠引發應激反應的刺激,我們就稱為“有效刺激”。有效刺激發生之後,除了本能的反應之外(比如手碰到了裝滿開水的玻璃杯會馬上躲開),還有可能引起不同層次的情緒反應。

一個小情境:

女:我們分手吧。

男:你說什麼?(驚訝情緒。沒有想到會直截了當地提出)

女:昨天我接到了XX(註:前男友的名字)的電話,他說他忘不了我。

男:他怎麼現在還給你打電話啊?(厭惡情緒。對女方的前男友感到排斥。)

女:我覺得,他說得對,他比你更瞭解我。

男:什麼!!(憤怒情緒。產生攻擊慾望,要是那個男人在面前,恐怕就會衝上去了。)

女:和你在一起雖然很快樂,但痛苦也同樣多,我們吵了這麼多次,你還是不能完全明白我是怎麼一個人。雖然他不浪漫,但我感覺和他在一起更踏實,心裡放不開他。我想了很久,為了我們兩個人都好,咱們還是做朋友吧。

男:我可以改,我什麼都能為你改。我不能沒有你。(恐懼情緒。知道挽回的希望不大了。)

女:你值得有更好的女孩,而且你身邊也有很多好女孩。現在的不捨得,只是不習慣而已。我知道很殘忍,但我真的不希望我們之間再重複以前的爭吵了。手機還給你,還有家裡的鑰匙。再見了。我會一直祝福你的。

男:……(悲傷,知道已經不可挽回了。)

這只是生活中諸多常見的場景之一,如果是無動於衷,只能說明心中已不在意,只要還在意,就一定會產生情緒反應。

人究竟是理智的高級生物,還是情緒的奴隸?這兩種說法都太極端了,加個前提比較準確:不急的時候,人是理智的主人;急了的時候,人是情緒的奴隸。這裡面的“急”,就是遇到了有效刺激。

當我們遇到有效刺激的時候,首先會驚訝。沒想到的,或者不確定的突然刺激,都會引發關注。如果是事先確定肯定會發生的事情,該操心的早已操完,平靜等待就是。

驚訝的同時,就可以快速做出判斷——刺激源是利是弊。如果是好事,後面比較簡單,大好事開懷大笑,小一些的好事默默欣喜;如果是壞事,則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等級評估。

不喜歡、不認同、不能接受的,比如臭味或者不好聽的話,但沒有攻擊性和威脅性,這樣的刺激源會引發厭惡情緒。厭惡的直接想法是確認刺激源不會傷害到自己,排斥就夠了,所以只是想離遠一些或者置之不理。看不起,就是最常見的一種厭惡,不認同而且評價很低。

如果負面刺激源升級,能夠對當事人產生威脅,無論是對生命安全,還是對觀點、名譽的威脅,甚至只是一些不應景的忤逆和阻礙,都會引發憤怒的情緒。憤怒的特徵是產生攻擊慾望,希望通過特定行為來消除具有威脅的刺激源。

但是,如果刺激源的負面壓力太大,超過了當事人能夠承擔的極限,比如打不過、罵不贏、頹勢不可挽回等情境,當事人就會沒有信心實施攻擊行為(包括抵抗行為),也沒有信心消除威脅,所能做的不是逃跑,就是認命。不過,這個時候,危害的結果還沒有發生,所以此時的情緒是恐懼。

一旦結果發生,成為既定事實且沒有挽回的希望了,那麼恐懼不再持續,取而代之的則是悲傷。負面刺激源一旦造成結果,無一例外是利益的損失,悲傷正是來自於損失。之前一直關心和努力的,就是不想讓惡性結果發生,所以發生之後,當事人整個身體也就鬆垮了、沒勁兒了,這是悲傷的最典型外在表現。

圖1

綜上,在遇到有效刺激之後的第一反應是驚訝,隨後,人會產生兩個方向的情緒:積極方向的情緒是不同程度的愉悅;消極方向的情緒,則根據刺激源的力度不同,從輕到重依次為厭惡、憤怒、恐懼和悲傷。這6種基本情緒,涵蓋了人類處理外界信息時可能引發的所有情緒類反應,類似輕蔑、生氣、害怕、尷尬、不悅、愧疚等常見的情緒,都可以歸結為這6種基本情緒的不同程度衍生。如圖1所示。

同樣,美國的微表情前輩學者Paul Ekman教授也認為,人類擁有6種跨種族、跨文明、跨地域的通用情緒和表情:驚訝、厭惡、憤怒、恐懼、悲傷和愉悅。為了證明這個至關重要的結論,老先生曾親赴新幾內亞的原始部落,研究那些從未與外界有過深入交流的種族人群的表情。單這一項偉大的研究,就值得後輩敬仰。

情緒用於處理不同的刺激,表情則是人類的另一種交流方式,比語言更真實、更準確。更重要的是,這6種情緒和它們所驅動產生的表情之間,有著天然的關聯。如果能夠通過對表情進行的拆解,分析出面孔背後的情緒,就可以一定程度上瞭解他人內心的真實想法 (詳見第2章至第3章)。

所以,在這本書中,我們將按照這6種情緒的變化路線來組織對微表情的研究和論述,除了驚訝、厭惡、憤怒、恐懼、悲傷和愉悅6種基本情緒之外,還融入了盡可能多的衍生情緒,努力找到這些情緒微小表情的核心本質,幫助各位提高捕捉微表情的能力和效率。其中,驚訝是比較單純的情緒,隨後才會產生各種判斷。如果判斷為負面刺激,則會依照刺激的程度,依次產生:厭惡類情緒(包括厭惡、輕蔑、不屑等不同程度的衍生)、憤怒類情緒(包括憤怒、威脅、生氣和不悅等不同程度的衍生)、恐懼類情緒(包括恐懼、害怕、不安、擔憂等不同程度的衍生)以及悲傷類情緒(包括悲傷、愧疚、無奈等不同程度的衍生)。如果判斷為正面刺激,則會產生愉悅情緒,進而引發笑容。

每一種情緒,都有其獨特的表情,無論多麼複雜,都有著必要形態特徵和典型形態特徵,這些微小而精妙的形態特徵,就是傳說中的微表情。 不論是純粹的“微表情”,還是複雜的復合表情,想要掌握真實的表情含義,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捕捉臉上的所有細微變化,區分其中的真偽,最後確認它們所代表的內心想法。

接下來,請你先測試一下自己對於表情識別的能力,已經達到了什麼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