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拆掉思維裡的牆:原來我還可以這樣活 > 如何找到最適合的工作這樣選擇職業不後悔 >

如何找到最適合的工作這樣選擇職業不後悔

後來,我總算學會了,該如何去愛。可是你卻消失在茫茫人海。

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

很喜歡奶茶的歌,簡單的歌詞直指人心。她唱得很對。無論是感情的選擇,還是職業的決策,我們總是等到明白最好的選擇,卻發現最好的選擇「一旦錯過就不在」,這讓我們眼淚汪汪。一句話,我們都很容易陷入「後來」模式。

相傳那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故事。柏拉圖來問老師,什麼是愛情?老蘇沒有回答,以一個哲人獨有的狡黠給柏拉圖佈置一個任務,看到那片麥田了嗎?從裡面摘出一顆最大最好的麥穗。但只能摘一次,而且不能回頭。

柏拉圖第一次走進麥田,他發現很多很好的麥穗,他摘下了他看到的第一個比較大的麥穗,然後繼續往前走,卻沮喪地發現自己越走越失望,前面還有不少更好的,但是他卻不能再摘了。走出麥田,蘇格拉底告訴他,這種選擇叫做「後悔」。

柏拉圖第二次走進麥田,他依然發現很多很好的麥穗,但是這一次他吸取教訓——前面一定有更好的。他一直向前走,直到發現自己差不多走出了麥田。按照規則,他回不去了,而他剛剛錯過了最好的麥穗。柏拉圖走出麥田,看到不懷好意的蘇格拉底對他笑。這個老頭子早就知道自己會這麼幹,他對隨便摘下一個麥穗的柏拉圖說,這種選擇叫「錯過」。

柏拉圖第三次走入麥田,這一次他作如何做選擇呢?

柏拉圖的問題,其實就是我們面臨的選擇的問題。面對職業、愛情、機會的誘惑,你往往第一次「後悔」,第二次「錯過」,但是你永遠不能後退。如果你既不想後悔,又不想錯過,那麼什麼樣的心智模式能夠幫助我們作最好的選擇?

把柏拉圖先放一邊,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個故事。

假設你是一個王子,有100位波斯公主遠道而來向你求親。(女性讀者請自覺調換成你是公主有100位波斯王子求親。)每一個公主都帶來了一箱彩禮。她們只會與你見一次面,打開她們的箱子,展示她們豐富的彩禮。而你需要馬上回答,是否願意,否則她們就會離開再也不回來。假設你這個王子是個大財迷,加上波斯公主都蒙著臉,無法分辨。所以你完全不考慮外貌,你只希望收到最多的禮金,這個情況下,你的決策模式是什麼樣的?

和蘇格拉底故事類似,如果你一開始就選擇,那麼很容易陷入後悔模式,後面的公主也許更有錢呢?如果你一開始就觀察,那麼就很容易錯過最好的公主!她們可能再也不回來了!

這是一個數學問題,從概率上講,其實我們有能夠計算出下面這個最好的選擇策略:你應該把前37個公主作為觀察樣本,在前37個人中間,不作任何選擇,只是作一個判斷,大概的高財富應該是多少?在剩下來的63個人中間,一旦超過這個數值,馬上作出選擇。這樣的選擇是最科學,也是最合理的。

我們生活中的選擇也是一樣。打破「後來」模式的最好方法,就是在進入未知領域的時候,給自己一個不做選擇、觀察的空間和底線,在這個之前,不要作選擇的決定,一旦過了這個底線,就大膽地開始選擇。這就是最好的「選擇」模式。

去旅遊景點買東西,你會如何決定你的購買策略?先不要急著在第一時間購買,而是先逛過去,瞭解一個大概的價錢,在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時候才開始購買,這樣最不容易被誑到。購房的時候也是一樣,先讓自己確定大概要看幾套。把前面三分之一純做樣本,往往會有很好的收益。在股票市場中,高手們很少會在最高拋出,在最低買入,就是因為他們也需要一定的「觀察」樣本,來保證收益最大的「選擇」模式。

職業的選擇也應該如此。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由於適合的職業是人與職業的匹配,所以你也需要建立關於自己與職業的基準線。有一段時間的工作經驗和自我觀察能幫你找到自己的「基準線」,而瞭解不同的職業也是幫助你找到好工作的「基準線」。在新精英的職業發展課程中,往往會要求新精英們花一周的時間來做他們準備進入工作的調查報告(我們稱為VR職業調查)。瞭解自己適合什麼類型的工作,盤點自己在不同職業裡的不同能力,瞭解目標公司的收入、待遇、發展路線圖。有的人甚至在這家公司兼職先做上一兩個星期,然後再開始確定。這樣他們能做出最好的、未來不會後悔的選擇。

這個思維模式也可以很好地解決大學生畢業簽約公司的焦慮:各種公司的簽約要求一起來,馬上簽約害怕「後悔」,一直觀望又擔心「錯過」。這個時候可以把今年的前37%的時間作為觀望期,根據自己水平制定出一個自己能接受的水平,一旦看好,馬上出手簽約。

著急選擇的後悔模式和總在等待的錯過模式,都會讓你不可避免地陷入「後來」模式,在未來為自己的決策後悔。打破這種模式的最好方式就是拿出一段時間尋找到內心的基準線,然後等到目標出現,馬上出手。

後來,終於在錯過中明白,我們如何作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