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 > 1 扎克伯格的成功之道:修煉內職業生涯 >

1 扎克伯格的成功之道:修煉內職業生涯

為什麼有些人會默默無聞,卻一飛沖天?

比如說facebook(臉譜網)的創始人扎克伯格,2004年從哈佛退學,創辦facebook,在2012年5月18日,他28歲生日後的第三天,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身家192億美金。而在這之前,已經有一部好萊塢的電影以他為主角了。

扎克伯格的創業路

1984年5月,扎克伯格出生於紐約的一個富人區。父親愛德華是一名牙醫,母親則是精神病醫師。同比爾·蓋茨一樣,扎克伯格在很小的時候便對計算機技術癡迷。10歲的時候,父親送給他一台電腦作為生日禮物。

11歲時,他找了一名計算機軟件工程師大衛·紐曼(David Newman)做家庭電腦教師,每週上一天課。很快,扎克伯格顯現出的編程天分讓紐曼感到吃力:「扎克是個神童,想要難倒他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12歲那年,父親向他抱怨接待員通報病人來就診的方式:他們往往只喊一句,來病人啦!醫生坐在裡面,不知道到底是誰、第幾次複診。扎克伯格為父親開發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款軟件ZuckNet,解決了通報病人情況的問題。

自從難倒自己的家庭教師後,扎克伯格開始每週四在附近的默西學院與計算機的研究生一起上課。這對他的計算機技能是一個提升。在高中時,他和朋友一起創建了Synapse,這個插件能收集用戶的音樂愛好,然後為用戶選擇適合的歌,就如你今天在豆瓣音樂聽到的那樣。

好程序和好文字一樣,需要天賦和努力,但是一旦功成,美感就無法隱藏。Synapse獲得技術界一片盛讚。AOL(美國在線)與微軟也注意到這個天才,他們希望高價購買此插件,但扎克伯格堅持免費共享。微軟收購不成,於是拋出95萬年薪「招安」。扎克伯格不接招,一年後,到哈佛心理系上學去了。

選擇讀哈佛而非年薪,我想這是扎克伯格職業生涯道路上第一個明智的選擇。他表現出來的技術水準以及對於需求的理解和實現,已讓他躍身最佳技術高手之列。但這時候的他離創業者尚遠,除了技術,好的創業者需要人的部分——更深刻地理解他的未來用戶:最精英的一群年輕人需要些什麼?真正理解人們的需求,需要和他們泡在一起、混在一起,甚至成為其中一員——哈佛大學的學生宿舍恰恰給了他這個機會。

在哈佛的扎克伯格也沒閒著——2003年他破解了學校的檔案庫,把裡面學生的照片調出來,做成Facemash網站,內容就是你在女生宿舍樓下等人時曾經千百次幹過的事情:隨機找兩個女生的照片比對,大家投票哪一個更hot(熱辣)。一周以後,這個軟件被學校關停,一方面有人投訴隱私權被侵犯,一方面因為其火到服務器幾乎癱瘓了。扎克伯格因此在校園內名聲大震,兩個高年級的同學找到他,邀請他參與編寫一個叫作Harvardconnection的社交網站。

2004年,Harvardconnection項目還未結束,扎克伯格自己的網站facebook就正式上線了。吸取了前兩個網站的精華,網站火爆了!

因為起先並不準備把網站商業化,上線頭幾個月,這網站僅供哈佛學生使用。直到半年後,有一半以上的哈佛學生都註冊了這個網站,臉譜網開始向全國大學生開放。2004年年底,facebook的註冊人數超過100萬,扎克伯格從哈佛退學,全職管理網站。2005年,facebook逐漸開放給高中生。(在我看來,互聯網能力最強的是處於叛逆期又需要同輩認同的大中學生,而抓住了高中生,等於抓住了源頭。)一直到2006年,網站建立兩年後,全美幾乎60%的大中學生都有了自己的ID(賬戶),這個網站才遲遲地對全社會開放,之後勢不可當。

2007年,微軟以2.4億美元贏得臉譜網1.6%的股份(終於買到了啊!微軟都是淚)。2012年5月18日,臉譜網正式在納斯達克上市。扎克伯格也被《福布斯》評為「史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

假如創業也需要投簡歷,那麼回到扎克伯格建立facebook的2004年,他的簡歷應該這麼寫:

超過10年的成功的互聯網產品開發經驗

微軟95萬年薪的offer(納賢帖)

名校人脈(Harvardconnection讓他手上有近七成的哈佛學生資料)

兩次創業「失敗」經歷(被關閉的Facemash和退出的Harvardconnection)

這樣的人創辦一個偉大的網站,絕非偶然。而專門報道人咬狗的媒體基本上不會說這些,他們只會告訴你:「哈佛大二學生」輟學創辦facebook,28歲身家192億美元。而大眾的歸因是:技術天才、哈佛輟學、他爸有錢能讓他學電腦和搞互聯網肯定發達。

扎克伯格的內功和外功

大眾很難看到扎克伯格的第二個最明智的決定:穩紮穩打,小步前進。我覺得扎克伯格創業中最聰明的一步,就是讓內功大於外功,先關起門來,完全搞定一小群最高端人士,然後以過人的小心,慢慢展開。他通過Facemash瞭解到學生的喜好,通過參與Harvardconnection項目學習(模仿?剽竊?外人永遠不知真相)社交網站的思路。當自己能力還不太強的時候,先研究哈佛大學學生的需求,然後才慢慢開放給波士頓其他大學,等到這群最精英的大學生已經穩固,再延展到其他大學,並進一步將用戶擴展到高中生、美國、全世界。

跟今天很多互聯網一上來就要「做行業平台」「顛覆產業」的叫囂不同(但願互聯網思維是跨越時間和空間的服務,而不是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忽悠),扎克伯格展現了跟他年齡極其不相稱的穩重。他以驚人的更新速度不斷地修改產品,一直到手上這批最高端的用戶成為腦殘粉(哈佛大學學生一半以上的註冊率啊),才開始小心翼翼地開放給另外一小群客戶,然後是下一群。但正是這樣的永遠讓內功高於名聲的策略,使其在推向世界(不包括中國)時,令新用戶一見傾心。臉譜網大器晚成。

從生涯規劃的角度看來,扎克伯格的案例很好地解釋了內外職業生涯的關係。

一個人的職業發展取決於兩樣東西:內職業生涯發展和外職業生涯發展。外職業生涯意味著從事某種職業的時間、地點、單位、內容、職位、工資等外顯因素的發展和變化。而內職業生涯則意味著從事某種職位時的知識、觀念、技能、才幹、經驗和資源等因素的發展和變化。我常常把它們比作武術裡的招式和內功。

如果用紅色來表示外職業生涯,用灰色表示內職業生涯,扎爾伯克的職業生涯發展能用右頁上方的圖來表示。

我們很容易看到一個人外功(外職業生涯)的飛躍——拿出某個成果、職位陞遷、成功上市,卻很難看到內功(內職業生涯)的發展——他從哪裡積累到的知識、如何識別機會、怎樣獲取資源……我們被閃亮的紅色高度線閃瞎了眼睛,卻看不見灰色苦澀的深度線。

扎克伯格管理下的臉譜網,也有類似的商業邏輯(見右頁下圖):先深刻地滿足最高端的客戶,然後逐漸放開,小步嘗試。首站必勝,在有絕對把握的積累時,才擴大範圍。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講起來容易,操作起來需要過人的耐心和定見。

扎克伯格的職業生涯邏輯

從內外生涯的關係,你能看出成功的某些規律——紅色的外職業生涯有兩個特點:

1.跳躍前進:外職業生涯的上升是跳躍性的r型,往往是一鳴驚人,八方震驚。看上去得來全不費功夫。

2.迭代效用:這意味著成功最慢的是前面幾步,越到後面,資源越密集,發展越快。

這兩者結合起來使得成功人士的履歷(外職業生涯線)往往很容易給人飛黃騰達、連升三級的感覺。

而內功(內職業生涯)則恰恰相反:

1.穩重潛行:內職業生涯呈現U型,這意味著在上升之前,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積累期,才有可能躍升一個台階。這期間需要巨大的耐心與毅力,才能量變引髮質變。

2.主要靠前期積累:內功越靠前越重要,越到後面,跳躍的週期越短,越缺少機會積累。主要靠職業前期的能力的微調,後期很難再積累。

這兩個特性結合,使成功人士的內功修煉(內職業生涯線)故事往往顯得厚重而無趣、理所應當。

回想一下你聽廣播練聽力,第一周沒有提升,第二周沒有提升,第三周還沒有提升,很多人就此放棄,認為自己「沒有英語細胞」;而有些人不小心堅持到第四周,突然有一天早上,發現自己很多詞語「不知不覺」地聽懂了!真正的英語學習者都有這樣的經歷,堅持很久,突然上了一台階。你不是沒有英語細胞,而是不懂得生涯發展的規律。

演講、太極、咨詢、冥想、看財報……大部分內職業生涯的高手,都體會過這種漫長的平台期後,突然躍升的快樂。

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的「成功學」故事只會告訴你這個人遇到什麼機遇,不告訴你為什麼機遇只垂青他;只告訴你他有多激揚瀟灑,不告訴你他有多厚重堅實;只告訴你他收穫多少,不告訴你他付出更多——一種可能是,如果告訴你,你就不上他的課了,這過程可真比「努力就能成功」難一萬倍,也不好玩一萬倍!另一種可能是他們也把自己催眠了,無法透過閃閃發光的外職業生涯線,看到背後那條真正堅實有力的內職業生涯線。

外職業生涯修煉猶如翅膀的上面一弧,內職業生涯修煉猶如翅膀的下面一彎,兩者合圍的生涯,才能成功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