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隱性邏輯:教你快速切換思考方式 > 12 為什麼對像劈腿了,仍然不分手? >

12 為什麼對像劈腿了,仍然不分手?

我們總能為自己的決定找一個理由,即便是錯誤的決定。有時候這個理由甚至「好」到讓我們放棄更好的選擇,去堅持自己最初的選擇。為什麼我們要如此堅持呢?甚至有些愚蠢?

手上的麻雀好過屋頂上的鴿子

迪特是一位藝術家,同時也是一個不幸的單身狗。雖然,他處在一段關係中,但是這段關係卻讓他更加不幸。因為這個女人劈腿,儘管她與丈夫已經分開了,卻沒有離婚。在這段關係中,迪特和這位女友總是不斷地分手。

這是一種所謂的「斷斷續續的關係」。兩個人一會兒在一起,一會兒又不在一起了。在和女朋友分手的期間,迪特是單身,他可以隨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時候迪特也會認識其他有魅力的女性。但當女友回來找他時,他會再次接受她。這是更加不幸的根源,因為那些有魅力的女性發現真相後,會第一時間拋棄迪特。

這種情況已經多久了?七年了!為什麼有這麼愚蠢的男人?迪特做出這種決定主要出於三個原因:

(1)迪特傾向於保持現狀。

(2)迪特在事後為他的決定找了一個適合的理由。

(3)迪特將自己的決定歸類為感情的代價,儘管兩者並沒有什麼關係。

這種關係搞糟了迪特的生活,讓他不時陷入困境。迪特不能在女朋友那裡過夜,因為她的父母和她住在一起,而他們不喜歡迪特。但是迪特將這種情況解釋為「他也需要時間過單身之夜」:運動、打牌、踢足球等。如果他和女朋友確定在一起了,就不能過單身之夜了!但是,迪特的女朋友卻一再和她的老公、孩子去度假,但不會讓迪特陪她和孩子去度假。迪特對這種情況的解釋是「她還需要時間」。

為什麼迪特不去改變現狀,在無數個孤身一人的漫長夜晚好好思考一下?這就是信息學中的「扭曲的現狀」。人們傾向於「一條道走到黑」,不僅在感情生活中,在政治和經濟生活中也是如此。一個陷入這種思考陷阱的明顯標誌是:「手上的麻雀好過屋頂上的鴿子。」

面對改變,大腦通常是保守的

努力保持現狀,是為了確保現有的權利不受損失。說得不好聽點,就是缺乏靈活性。當人們被迫做出改變的時候,會感到非常緊張。與其在不確定的變化中花費時間和精力,不如「保持原狀,什麼樣就是什麼樣,至少情況不會變得更壞」。

當人們被問起是否願意在另外一家銀行開一個儲蓄賬戶時,通常都會給出否定的回答。儘管如果換了銀行,開戶條件都是相同的,還會有更多的利息。我們就像可憐的迪特一樣,在心裡默默地說:「這總比什麼都沒有強!」

當我們想改變決定的時候,大腦是非常保守的。這種保守的選擇,通常會帶來直接損失。它就像一個慣性剎車,阻礙我們去探測其他可以明顯改變現狀的選擇。但是,如果我們做決定前沒有經過有意識的思考,而是在事後找一大堆理由,為什麼還能那麼自信地認為,我們的決定是正確的呢?

這個思考陷阱揭露了一個基本過程,大腦在決定之後加入了之前並不存在的邏輯,也就是說它會先下結論,然後給這個結論虛構一個理由。而且,我們的大腦在找理由時發揮了無與倫比的創造性。學術界將這種行為描述為:錯誤地表達客觀事物,並且主觀認為是正確的。

選擇伴侶的隱性原因

我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旅行線路,尋找有吸引力的工作,選擇戀愛的對象,通常都沒有經過縝密的思考。雖然我們可以列出一大堆理由,但它們沒有參與到事前的思考,而是用於事後為自己的草率決定開脫的。我們的大腦按照這種機制運作:先做決定,再找理由。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因為人人都能為自己的決定找到合適的理由。

就以找對象為例,當別人問你為什麼選擇了他/她,你總能給出一個理由。你感覺自己被他/她的美麗笑容、魅力和幽默所吸引……如果你想繼續保留這些理由,就請直接進入下一章節。因為接下來你將瞭解到一些隱性邏輯。

木橋研究

社會心理學家唐納德·達頓和阿瑟·亞倫的一項研究恰好揭示了這背後的原因。

假設你是一位男士,正在穿越熱帶雨林,來到一個峽谷邊緣,前方是一座由幾個搖晃的木板和鋼絲繩組成的木橋。你需要穿過這座木橋,於是大著膽子走了上去。橋在晃搖,一陣風吹過,你往下看,80米可不是小事情,而且木橋下是佈滿岩石、波濤洶湧的河流。你開始全身冒汗。但是最終你展示了英雄氣概,成功地走過去了!在橋的另一端站著一位女士,她看著你並問道:「你能幫我一個忙嗎?我正在做自然景色對人類創造力影響的調查。」「當然!」你樂於回答問題。當女調查員對你表示感謝的時候,她從調查問卷上扯下一條紙,並在上面寫下了自己的電話號碼,說道:「我非常願意在這之後為你做調查結果的詳細說明。如果你感興趣,請給我打電話!」

大多數參加這個試驗的男人在拿到紙條之後,都會給她打電話。原因是什麼?他們覺得自己被這個女人吸引住了。他們在木橋旁被年輕女人詢問時的表現和平時很不一樣。唐納德·達頓和阿瑟·亞倫更確切地說明了這個現象,參試者在通過搖晃的木橋之後,出現了雙腿發軟、心跳加快等現象。這種生理上的興奮狀態和剛剛經歷的過木橋的緊張狀態有關。男人們錯誤地將這種興奮的狀態歸因於女調查員。研究小組給出了結論:這種緊張反應觸動了男人們,因過河產生的生理興奮被歸結為愛情。

我們做的每個決定都多多少少由經歷的感情構成。大腦的工作機制清楚地證明了這一點,額葉為身體狀態提供信息,然後為其尋找原因,而感情加工區域和額葉是相連接的。可以說,沒有感情就沒有理智,沒有感覺就沒有思考。

也許直到現在你都認為,一個人「觸動」了你,對你施了魔法,這就是你做出個人選擇的理由。但事實並非如此:一個特定原因讓你感覺到了身體的刺激。這個起因可以是從摩天大樓往下看時快要摔下去的感覺,可以是做年終演講時的感覺,也可以是看到未來伴侶的感覺。這些會導致相似的身體反應。

A解決方法:跳出「歸因理論」

我們的大腦習慣將原因和反應很快地結合在一起,這就是「因果關係」模板。我們無法影響這種行為,它的存在是自發的,並且我們的感知會一直尋找這種模板。而且,這種「歸因理論」可以更有效地儲存信息。試想,如果每次盤子掉下來的時候,我們都要重新思考原因,而不能將之立即歸結為「地球重力」,就會有點兒耗費精力。請記住:大腦的目標不是正確地認識世界,而是盡可能有效地在世界中生活!

但是我們怎麼做才能跳出「歸因理論」的陷阱呢?有兩個方法:

(1)追問行為的時間順序

思考你對「原因」的認識是否僅僅建立在近期發生的行為上。

(2)尋找更多可能的起因

詢問其他人的感覺和他們的歸因模板,從而改變關聯,將自己從「歸因理論」的過快反應中解放出來。

多投入一些時間思考是值得的,這樣你就不會被妄談欺騙。無論你為自己或別人都找了什麼理由,仔細核查就會發現,它常常和相關情況完全無關,只是來源於一個之前的類似經歷。比如,當你對一個同事感到惱火的時候,大多和這個同事沒什麼關係,只是一段不愉快的經歷啟動了你的「憤怒警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