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別讓直性子毀了你 > 第九章 融入社會,性格忌太直 >

第九章 融入社會,性格忌太直

要想活得滋潤,得理也要讓三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得了理,也別不饒人,讓別人三分,給別人留條退路,也是給自己留餘地。

王朝是一家事業單位的老員工,仗著自己在單位工作時間長,就自居為領導,經常指使新來的員工幫自己做事。同時王朝是一個「直性子」,不高興了就會說新來的實習生幾句,還經常得理不饒人。

李多多是今年新招進來的應屆畢業生。剛參加工作,王朝讓她幹活,她就干,也不敢說什麼。但時間久了,李多多發現,這些其實不是自己分內的工作。

李多多找到王朝,對他說:「這些工作不是我分內的,我不想再幫你做了。我自己的工作也很多。」

王朝聽了這話,很不開心。他覺得自己的「權威」被挑戰了,但是除了苛責李多多幾句,他也不能做什麼。這件事情就這麼過去了。

幾天後,李多多上班吃零食被抓到了。領導讓王朝跟李多多說一下,以後不要這樣了。王朝開心壞了,狠狠地罵了李多多一通,見到誰,就跟誰說這件事。

李多多知道了,並沒有說什麼。她改掉了自己的毛病,努力工作。後來,李多多通過考試,成了王朝的領導。

故事中的王朝記恨李多多不幫自己幹活,挑戰自己的「權威」。於是,在抓到李多多的痛處之後,他「得理不饒人」。我們常說,得饒人處且饒人,給別人留點餘地,日後也好相見啊。

得理讓三分,一是給自己留退路。言辭不要太過於極端,這樣才能從容自如地處理彼此的關係;二是給別人留條退路。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不要把別人逼向絕路。如果對方沒了退路,也許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當然這樣的結果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得理讓三分,不讓別人為難,同時也是不讓自己為難。別人輕鬆了,自己也可以獲得解脫。

而得了理不讓人的人,大多都是有主見的「直性子」,他們自認為自己佔了理,所以就毫無顧忌地教訓別人。如果對方辯駁,也許還會引發爭吵。因為他們不允許對方發表不同的意見。而這種做法,除了讓雙方關係破裂,其實沒有任何意義。得理讓三分並不是怯懦,而是真正的大度和得體。

得理不饒人,看起來好像是在堅持「正義」,可實際上,這是不合理的。正義是什麼,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自然對正義也就有著不同的看法。所以下次遇到了占理的事情,別太過分「講理」。

唐代有一位名臣叫郭子儀,歷經四朝,權傾朝野。他常常向帝王直言進諫,卻一次又一次安然地躲過政治事件,一生安享富貴。

而他這樣的「直性子」,卻能在國君昏庸的時代享盡富貴,並安然離世,這都是因為他做事的原則:得理讓三分。再加上他性格豁達,能長壽,也就不足為奇了。

郭子儀在擔任兵馬大元帥時,皇帝身邊有一位宦官叫於朝恩。於朝恩擅長拍馬屁,深得皇帝的喜愛。他十分嫉妒郭子儀的權勢,經常在皇帝面前說郭子儀的壞話,但是皇帝並不是很相信他。

憤懣之下,於朝恩指使自己的手下,挖了郭家的祖墳。此時,郭子儀並不在京城。

當郭子儀從前線返回京城的時候,所有的官員都以為他會殺掉這名宦官。但是他卻對皇帝說:「我多年帶兵,士兵們也曾盜挖過別人家的墳墓。我郭家祖墳被挖,是我的不忠不孝,並不能過度苛責於別人。」

祖墳被挖,在歷朝歷代都被視為奇恥大辱。而郭子儀在占理的情況下,卻還能這麼大度,可見,他是一個胸懷開闊的人。或許正因為如此,他才得到了官員們的敬重,每次都能從政治事件中全身而退。

現代社會,人們喜歡談「真誠」,強調直言不諱。這就導致了,很多人有什麼說什麼,不太在意別人的感受。而這些「直性子」的人,好勝心也強,他們常常錙銖必較,喜歡與對方辯駁,以此證明自己是對的才善罷甘休。如果在某一件事情上佔了理,他們可能就會變本加厲。

但每個人都會做錯事,既然自己也會犯錯,就要允許別人犯錯。換位思考一下,假如自己犯了錯,別人揪住不放,你心裡又會是什麼感受呢?

得理不饒人,其實就是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和複雜的事情。而這樣的人,太過於主觀,會在學習、生活中吃虧。人們常說,我敬人一尺,人敬我一丈。做人做事,留三分餘地,對己對人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