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把時間浪費在好玩的事情上 > 第一章 時間管理 第一節 一個不能更簡單的「時間管理法」 >

第一章 時間管理 第一節 一個不能更簡單的「時間管理法」

自年初開始,我開始堅持每天在微信群裡發「清晨三件事」,有趣的是,我默默地發也不拉攏誰,慢慢地竟已有一百多人一起「發」了起來。

這想法最早來自某本時間管理的書,上世紀某個牛逼的企業求助管理大師效率翻倍的方法。對方讓他每天把最重要的三件事寫下,然後做完就劃掉一個。然後大師信心滿滿而神秘地說——顯然也因為這個方法太簡單以至於不好意思收費——你先跑一年,一年以後按效果算錢。

一年後,這哥兒們收到了三萬美金的支票。

當年看這個故事的時候,感歎大師的聰明——要知道,我嘗試過各種自我管理的方式,發現兩個秘訣——第一,好用的都是最簡單的。因為每天人能夠回歸到「自我管理」的位置的時刻實在太短。就好像在路上走著,能停下來思考自己為什麼要走,如何走會更好的時刻不佔過程的百分之一,一旦這個方法笨重而煩瑣,就根本不去執行啦。

於是想試試了。試試就是試試,別問我試試是誰。

但第二天咧著嘴醒來的時候,又忘記了。

這是我領悟出來的第二個秘訣——只有真正忙到缺時間的人,才需要時間管理。其實大部分熱衷於時間管理的人,根本不是時間管理的方法不對,而是他們的問題在其他環節:要不效率實在太低,要不想做的事情太多太雜太亂,少做事就有時間了——怎麼說的,以大部分人效率之低,根本就沒有到需要管理時間的地步。

終於到今年年初,事情越來越多,我覺得需要來點時間管理。於是我每天早晨會列出當天需要做的三件事並發到群裡去。

格式大概是這樣:「37/100 #清晨三件事# 昨天的回顧+今天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第三件事」。

這裡面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1.早上想

最好的制定時間,就是早上剛起來,床氣剛剛散去。此時大腦還沒有被信息刷屏,能分辨輕重緩急。窗外陽光燦爛,繁(cao)忙(dan)的一天恍如隔世,能訂出更加靠譜的計劃。所以我把這個方法叫作清晨三件事。

或者臨睡前也是非常好的時機。所以,要麼早上剛起,要麼臨睡前。如果你完美主義可以分兩次,或者早上晚上找個時間就好。

2.寫下來

以前也有早上起來想想每天幹什麼的習慣,但沒記錄,沒發佈,也不可能有回顧。這樣一天下來,「目標損耗」的情況就常常出現了。(目標損耗就是我們由於不願承認計劃和現實差距而產生的偷偷降低目標標準的行為,如你心裡計劃背100個單詞,實際背了50個,你會安慰自己這也還不錯)

三件事情做了嗎?說沒做也做了,說做了好像又沒做。很多時候,第二天的事情又淹沒過來,無暇顧及,再見到這件「重要的事」已經是好久之後。真正的重要的事情一拖再拖帶來的內疚感,比本身不做這個事情的損失好像還要大。

所以,寫下來!

3.加進度

給你的計劃加上「進度」,試試堅持100天。比如第16天的計劃前標明16/100。

這樣有兩個很明顯的好處:

只要簡單加上這樣的計數進度,就更加容易持續下去,減少半途而廢的可能。

同時,僅僅是每天看著數字增加這件事本身,就讓人多了些成就感,因為有「看得見」的進度和效果。

4.發出去

一直到這裡,這還是一個自我時間管理工具,但是一旦你公佈出去,就不一樣了。

對於我來說,我會每天早上把計劃發到生涯規劃師微信群裡面。其實一開始,我寫出來也不好意思發群,因為一方面涉及一些隱私,可能會影響工作;一方面做不到第二天被人看到很不好意思。但是一想到今年新精英的戰略有一句叫「眾人拾柴火焰高」,所以我還是一咬牙一跺腳投入了群裡面。想不到收益很多。

第一收益,是公眾承諾帶來的執行力。

無論再忙再想休息,我還是會去發三件事,時間一長,習慣成自然。一件寫下來的事情,你總不好意一連三五天總拿出來吧,實在有負我個人成長導(hu)師(you)的盛名,所以只好對自己說:

「裝逼就是禍,寫了就要做。」

一旦做了,又總忍不住要做好才拿出手,所以如果計劃制訂得不靠譜,往往干到很晚才休息,然後在回顧的時候寫:

「下次打死不亂訂計劃了!」

這種事情來回幾次,慢慢地居然讓我養成了兩個很好的心態:今日事今日畢;指哪打哪不貪多。

前者用來修煉心安,後者讓我對自己的能力體力有所察覺,指哪打哪,打不到不指,時間一長,自信滿滿。

第二收益,是獲得協作。

很多同事看到我寫今天下午要做某事,會提前和我約時間;看到自己感興趣的會議,會主動要求參與;群裡同學對我做的事情有建議及時說一句,會很有幫助——有次在群裡談到與NCDA的主席溝通,結果群裡AMY就給了我很多相關信息和建議,因為他們有人剛談過。

如果是一個公司裡的人都這麼做,基本效果類似每天早上開了一個精益創業站立會,效率倍增。互聯網團隊往往不在一起上班,更應該考慮。

第三收益,是帶來領導力。

行動是最好的領導力。我在我自己的大學同學群天天發,幾周以後,他們也開始打卡。榜樣的力量無窮啊。

第四收益,是帶來資源。

光是講清楚你想做什麼,在一個高支持度的社群就已經能獲得很多支持了。

比如中學生生涯課程眾籌課在業內是一個奇葩,20多天時間裡,在根本沒人招生的前提下,大家人拉人自己開了一個不在新精英排課計劃內的班。這事的緣起就是有一天我寫了一個清晨三件事,有一件是「中學生涯備課」。然後有人問起,有人提議,有人牽頭,一堆人參與,20天以後,課開成了。

這一個月,我從自己發的三件事裡面勾搭到的人包括:3個企業的高管建議者、2個合作夥伴、1個跑步教練、1個設計高手、1個醫生、1個律師還有很多各行業的好朋友。

你的三件事,也反映著你的焦點,你的特色,也會受到群體的力量。如果你真的缺乏資源,你也可以在裡面尋求幫助,大家的資源多到你想不到。不過慎用,目測一個月一次到兩次大家比較喜歡,但是每週來一次,就有點討人嫌了——自己不想辦法嗎?

至於會不會有隱私洩露的問題?——我自己會想一下什麼能發,什麼需要改個名字,如用字母代替名字,把會議的名字模糊掉等方法。總體來說即使有風險,溝通的收益也比風險大。

寫到這裡,基本上「清晨三件事」的基礎篇已經做完,如果你喜歡,今天就可以開始做啦!如果你身邊找不到適合實踐的社群,歡迎加入新精英生涯成長QQ群,那裡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