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自我成長的力量 > 把我的脆弱交給你如何做真實的自己 >

把我的脆弱交給你如何做真實的自己

心理工作者們常常教人:你要試著做真實的自己。這個道理,我是同意的。但是經歷了很長時間,我才開始知道如何做才是做真實的自己。

做真實的自己,就是首先要知道真實的自己是什麼,然後才能做。也就是一個人首先是要跟自己有所連接,能觸摸到自己的所有,並承認它。這包括自己的脆弱、堅強、優點、缺點以及其他方方面面。以前我覺得承認這些挺容易的,後來卻覺得其實並沒那麼簡單。

有的人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脆弱。我有很多案主都這樣,當他們遇到問題或者困難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反應永遠只有兩個:尋找方案,然後解決問題;抱怨或指責他人,為什麼沒有做好。聽起來這是個很樂觀的人,實際上卻不是。一個樂觀的人,應該是允許自己有哀傷和脆弱的,並且不害怕自己脆弱,因為他堅信著這一切都會過去,並相信有人會幫助他。而一個要強的人卻不是這樣,他不允許自己有哀傷和脆弱,他只有看到問題,然後解決問題。在他的世界裡,脆弱是沒有用的,裝可憐是無能的表現,所以他不會允許自己有這一面存在。

後來我跟他們探索到問題深處的時候,都會發現他有大致這樣的邏輯,他們在孩童時期就會有比如父母等重要的人來給他不停地強化這樣的觀念:你要自己來解決問題;我不能幫你,因為我總不能一直幫你吧;沒有人是靠得住的,你只能靠你自己。這些道理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但是卻被極端化地印到了潛意識裡,即:我是不值得被幫助的,我的世界裡只有自己。連爸爸媽媽這樣的人都不會幫我,誰還會真正的幫我呢?所以他們會學會只依賴自己,強行堅強。

強迫自己堅強就是一種脆弱。這種脆弱是:我只能通過交換得到別人的幫助,沒有人會願意發自內心地幫我。所以我在我的世界裡是孤單的,只有我一個人。脆弱對他們來說,是不被允許的,因為那是沒有用的。

也有的人因為這樣的邏輯而不敢讓自己脆弱:一旦我脆弱了,就意味著我比你低了,你就可以欺負我了,或者你就不喜歡我了、拋棄我了。這樣的人也在重複他早年的創傷:對他來說非常重要的他人會告訴他你一定要堅強,你如果哭,我就不喜歡你了。所以他就學會了一種價值觀:哭、裝可憐、脆弱是不對的,我不能那樣。我一旦那樣,就不會被人喜歡了。因此我只能選擇堅強和微笑。

而現實中我們卻恰恰發現,一個沒有脆弱的人,人們只會需要他,而很難走進他的心。

也有的人不允許自己有憤怒。在他們看來,憤怒會傷害別人,憤怒是沒有修養的表現,憤怒是不對的、不好的。憤怒會引發衝突,而這是不可接受的。也有的人不允許自己表達孤單,在他們的世界裡,孤單是不能被接受的,所以他們會拚命尋找各自刺激,參加各種活動來填補這個空缺。甚至有人不允許自己優秀,他們會認為自己不值得優秀,不願意相信自己也可以優秀。他們覺得只有那個很差很挫很爛的人才是自己,而那個優秀的自己只會被貼上「這不算什麼」「這只是少數人的看法」「這只是僥倖」的標籤。

總有些軟弱,讓人們不願意接納自己。做真實的自己,就是接納自己的所有,允許自己有所有的感受,而不是拿規條和恐懼限制它。允許自己可以受傷和脆弱,而不是通過假裝沒有來忽視它。允許自己有缺點和不好,而不是去責備和苛求自己。

其次就是要敢於向他人敞開自己的脆弱。如果你覺得敞開這個詞過於文明,我們可以換一個——暴露。

暴露自己本來就是一件危險的事,同時也會是一件幸福的事。當然,當你先知道並承認自己脆弱的時候,你才有可能選擇敞開和暴露。危險在於,當我們嘗試向他人展示自己脆弱的時候,這種感覺就像是扒開自己的傷給別人看。結果就可能會遭到別人的無視或者嘲笑,甚至遭到別人的利用然後更受傷。但是你依然需要把你的傷告訴你信任的人,比如說你信任的朋友、伴侶、親人,如此他們才知道如何幫你療傷。

那個就是你真實的自己,你需要讓他們知道,以讓他們能夠走進你。把你的脆弱、擔心、害怕、缺點、軟弱、差勁告訴他們,他們就會對你多一份悲憫、感動、幫助、理解和支持。因為一個從來不會軟弱的人,是不需要別人理解的。

很多時候我們不敢敞開自己,就是害怕受傷。因為有敞開,就可能會有傷害。這個傷害來自於期待,我期待我告訴你的時候,你可以接納我,而不是利用它或忽視我。

這取決於你對人的信任程度有多高。一個健康的人,敢於向自己的家人、親人、好朋友暴露自己的脆弱,因為他們知道對方不會傷害自己,也不會因此而嫌棄自己,並且他們相信對面這個人可以給自己幫助和支持,這就是信任。這種感覺就像是——此刻,我把我交給你。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信任感,早期信任關係建立不良的人,就會對父母有所不信任,早年的時候父母都不能靠得住,長大後還敢靠誰呢?於是他們對所有人都會保留三分。

對於那些「我若不勇敢,誰替我堅強」「你若不勇敢,懦弱給誰看」的人,我想他們是缺乏基本的親密關係吧。一個擁有親密戀人和朋友的人,是可以相信對方會接受自己的脆弱,並補充自己的缺失的。前提是,你有信任他人的能力。

保留的結果是保護了自己,同時也孤立了自己。這正應了那句「每個人都有一個死角,自己走不出來,別人也闖不進去」。只是這個死角有多大,你就有多孤僻;有多小,你就能得到多少溫暖。當你保護自己的時候,沒人能走得進來,他們只看得到你優秀、獨立、堅強的一面,他們欣賞你,卻無法走進你。

不願意敞開自己軟弱的另一個好處,可能就是我們依然需要維護自己的形象,讓別人繼續喜歡自己。有可能別人會嫌棄那個真實的自己。是的,的確有這個風險。但是你要記得,那只是對你的欣賞,不是親密,所以你可以美美地滿足於自戀,卻依然孤單。對於這些人,我會覺得,離開也好,因為本來你就很優秀,不需要這些欣賞。你需要的,只是向那些真正在意你、喜歡你的朋友、戀人敞開你自己,這些人並不會因為你的不好而離開你,只會因為看到了你的不好而感覺你更加真實。因為他們是想跟你在一起,而不是跟你的「好」在一起。

別人走進你心裡的方式,就是觸摸到你的脆弱,然後為之感動,想保護它,並跟你連接在一起。最真實的東西,有時候不得不承認就是最脆弱的東西。像是果核裡面的胚,外在的層層堅強,包裹著一個脆弱的心。

而這個決定權在你——你在你的死角里,你是否允許自己走出去,或是邀請別人走進來。

我們往往說:你若懂我,該有多好。他懂你的感覺是很好,只是你是否允許他懂你?你是否願意走出你的死角,讓他看到你的脆弱,然後讓他來懂你?當然,你也可能有更高的期待:期待他能識破你這些偽裝,然後打碎你的抵抗。然而我就不是很懂了:一面你拚命抵抗,一面你又期待他來打碎你的偽裝。為什麼要這麼折磨這個想靠近你的人呢?

我會邀請你放下你自己,允許你做自己。所有的脆弱和堅強、優秀和軟弱,都是你的一部分,這些共同組成了一個真實的你。這些都很好。如果你願意將這些分享給自己信任的人,並信任越來越多的人,那麼整個世界都會是你的。你有軟弱,這並不代表你差,也不代表你會受傷。除非你繼續評判自己,告訴自己這是不該的、那是不對的。

比如說我走過的歷程,我曾經那麼自卑,那麼要強,那麼受不了自己差勁,約個女孩子都要假裝自己多麼多麼棒。後來我卻發現,我挺喜歡自己的軟弱的。我喜歡我長這麼醜,喜歡我有無能的時候,喜歡我有做不到的時候,喜歡別人給予我幫助。當我對自己坦然的時候,我發現喜歡我的人,其實會變得越來越多。

當然你不要走入另外一個極端,心理這個東西,不可一概而論。另一個極端就是:刻意或過度展示自己的脆弱,用習慣性的裝可憐博得同情和愛。不需要把你的脆弱展示給所有場合的人,比如工作關係的人和陌生人等,有時候你還是得保護一下自己以及裝一裝自己是很優秀的。

我把我的脆弱交給你,因為我願意邀請你走進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