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游劍京華 > 第十八章 二次靖難 >

第十八章 二次靖難

  南宮少秋一進宮,就看見宣宗、三楊,以及蹇義、夏原吉等六部尚書,還有張輔、薛祿、張升等重要武將!眾人還未開議的原因,居然是在等南宮少秋來,於是南宮少秋一進門,立刻抱拳拱手說道:「在下來遲,還請陛下恕罪!」
  南宮少秋到現在還是一樣,除了見到張太后,他願意叩拜之外,其他就算見了皇帝,南宮少秋最多也只是拱手一揖,一派江湖人的氣勢!宣宗得了張太后的叮囑,見了南宮少秋的樣子,雖然心中不太高興,但是也只有忍下,否則南宮少秋拂袖一走,宣宗還更加麻煩!
  這時,宣宗看見南宮少秋進來,對他說道:「少秋,事情想必你已經知道了!現在眾卿有兩種意見!張太師主張:就以枚青為人證,發兵攻入樂安!三位楊卿則認為:還不是進攻的時候!朕想聽聽你的看法!」
  南宮少秋聞言,緩緩說道:「陛下,在下認為,逮捕枚青這件事,張公爺做的有點兒魯莽!」張輔這人是員猛將,在永樂一朝,張輔率兵征服安南,開疆擴土,戰功為諸武將中第一!所以才能晉封公爵,還加上太師頭銜!雖然如此,張輔為人卻從不剛愎自用,反而有點子路聞過則喜的味道!所以張輔一聽,南宮少秋說他行事魯莽,立刻拱手問道:「南宮大人說本府這件事做得魯莽,還請南宮大人指教一二!」
  南宮少秋說道:「張公爺!指教不敢,倒是在下有一些見解,提出來想請諸位大人指教!指教!」眾人一齊望著南宮少秋,聽他繼續說道:「諸位大人認為,此時可是朝廷對樂安用兵的時機?」
  這件事本來就有兩種看法,所以聽了南宮少秋此問,有的人點頭,有的人搖頭,並沒有一致的意見!南宮少秋又再說道:「依在下之見,此事在目前有三不可!第一、南京之勢未固,此為一不可!第二、寧國公主梅府,手綰兵符,但又態度不明,此為二不可!第三、樂安漢王,乃是皇叔!若非證據確鑿,朝廷就貿然出兵,千載之後,恐於聖譽有損!此為三不可!」
  眾人聽了南宮少秋之言,其中第三點也還罷了,前兩點確是正中要害,眾人不由低聲議論紛紛!這時,張輔又再說道:「南宮大人之言,確實很有道理!只是如今,朝廷已經有了枚青這名證人,應該可以正大出兵!」南宮少秋說道:「張公爺有所不知!只憑枚青一人之言,漢王若是矢口否認,那究竟是打或不打?而且枚青若是在我手中,也許還不會出差錯,現在人在大理寺,能不能保得住這名人證,恐怕還是未定之數!」
  張輔奇道:「南宮大人之意,是說有人會劫獄?」南宮少秋說道:「劫獄倒不至於,只不過在江湖上有許多手段,能讓人瞬間求死!其花樣之繁,就連在下也不敢說全都知道,諸位大人自然更不清楚!若是在在下手中,也許還能防一二,到了大理寺,枚青恐怕必死無疑!枚青一死,漢王自然很快會知道,若是漢王提前發動,以朝廷未備之兵,對上漢王久備之師,勝負之勢,誰也不敢逆料!事實上,枚青若活著,用處更大!張公爺當時,如果只是稍做應付,再派人密報陛下,藉由枚青,可以傳回許多假情報,對朝廷更有幫助!在下對於枚青在京師的活動,只是掌握住而已!讓他傳回一些半真半假的消息,對現在的情勢反而有益!所以在下才會說張公爺做得有點魯莽!」
  這時,果然由通政使那兒轉來一道急章,上頭敘述枚青已經死在獄中,大理寺卿自承看管不力,上表請罪!眾人聽此,無不讚歎南宮少秋料事之明!張輔更是說道:「南宮大人明見萬里,老夫不及!從今起,只要有南宮大人在,老夫願遵號令!」南宮少秋一聽此言,連連謙虛說道:「不敢!不敢!」
  這時宣宗說道:「少秋!關於你說的前兩件事,又要如何辦理?」南宮少秋說道:
  「陛下!樂安城小地狹,不耐久戰!我若是漢王,一旦起事,只有三個戰略:上策乃是,漢王親自領軍北上,下滄洲,進直沽,一路上奪取河間二屯衛的錙重、糧草,再收編天津三衛的兵力,沿著運河,直犯帝闕!中策則是,揮軍南下,奪下南京!以長江天險,劃江自守!再輾轉攻下江南各省,和朝廷來個持久戰!下策就是,帶軍西進,攻下濟南府!以濟南為根據,在濟南和朝廷大軍會戰,若是得勝,就北上;失敗,則南下逃竄!」
  宣宗聽了南宮少秋的話,笑道:「少秋,幸好你不是漢王的軍師,否則朝廷大軍,恐怕非敗不可!」南宮少秋說道:「陛下!當日淮北之戰,一葉知秋,漢王帶兵之能,絕不可太過小看!否則恐有反覆之禍!」
  眾人聽到淮北之戰,全都不明所指,一同看著皇帝!於是宣宗遂將當日他從南京回來登基,在淮北遇襲之事,告訴眾人!眾大臣這才明白,為何宣宗會對南宮少秋如此信任與客氣!原來,南宮少秋竟然是宣宗的救命恩人!
  這時,胡瀅說道:「少秋!依你看,朝廷這邊,現在應該如何做才好?」南宮少秋又再拱手一揖,說道:「若是各位大人不以在下為江湖鄙陋之人,在下就將自己的戰略說出,供各位大人參考!」張輔一聽此言,率領眾武將一齊拱手為禮,張輔還說道:
  「南宮大人若是有所驅策,老夫敢不從命!」
  南宮少秋這才說道:「為今之計,應當先請兵部兩位大人之一,緊急趕到南京,召集江南各衛所兵力,固守南京!只不過這樣一來,就要委屈其中一位大人!」南宮少秋會出此言,乃是南京官員,雖然品級和北京一樣,但實際的權勢卻大不相同!在當時,叫京官到南京,就像胡瀅以前一樣,等於是貶官!兵部尚書張本聞言,立刻說道:「皇上!微臣願意擔任此事!」
  宣宗滿意地點點頭,說道:「那就偏勞張卿!朕此刻下令,命張卿轉任南京兵部尚書,即刻到任!」張本跪下說道:「微臣遵旨!」接著,南宮少秋又再說道:「張大人到任之後,不管召集到多少兵馬,還請務必在南京城上密佈旌旗,在城外多列空帳,將城中兵馬,調到城外活動!讓人看起來,以為南京已經有了十數萬大軍!張大人佈置好後,再寫下一紙密函,上頭寫道:已經召集江南各衛所兵力十多萬人,保衛南京!這封密函,必須讓漢王方面截去!漢王得報,必然會派人到南京查證!探查之人看到南京的情形,回報給漢王!從漢王隱忍到今天還未發動來看,他這人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太過謹慎多疑!漢王一旦看到南京大有準備,就會放棄南下之意!一旦漢王起兵,還請張大人帶著已經調到的兵馬,沿著運河,從容北上,進駐淮揚!張大人所部不必強攻,和朝廷大軍形成合圍之勢即可!」
  眾人聽到南宮少秋此言,無不稱善!張本對著南宮少秋一揖,正色說道:「本府一到南京,必定依照南宮大人所言辦理!絕不誤事!」於是張本就向眾人道別,急急趕到南京!
  接著南宮少秋又說道:「南京之勢已有對策,濟南方面也必須有所準備!薛候爺一向能征慣戰,在下想偏勞薛候爺領軍,即刻進駐齊河縣城!然而,此事越隱密越好,絕不可讓漢王知曉,所領之兵,絕不能超過五千!否則漢王若是知道此舉,必然會先一步搶下濟南!」陽武候薛祿聞言,立刻上前請命,宣宗也如其所請!
  薛祿正要離開,南宮少秋又再說道:「候爺一到了齊河,還請下令,命位於東昌府的平山衛,將駐地移往長清;兗州府的任城衛,移師泰安!漢王一旦舉事,三處兵馬一起進駐濟南!若是漢王來攻,不必出城爭鋒,只要固守!十日之內,朝廷後援必能趕到!」
  薛祿得了南宮少秋交代,點頭離去!接著薛祿先到兵部拿了兵符,再到三千大營,點了五千兵馬,輕裝趕往齊河!
  這時,在宮中的南宮少秋繼續說道:「西、南二路已定,漢王只剩往北之途!在下想請張都督,帶齊手下兵馬連同天津三衛之力,即刻進駐武定州!一旦漢王起兵,請張都督兵分二路!一路固守利津,一路轉往博興!如此一來,連同前面的安排,就可把漢王困在樂安!」
  南宮少秋說完,眾人這才完全明白南宮少秋整個的戰略構想,無不稱讚南宮少秋可說是今之諸葛!張升得了交代,向宣宗請命,急忙回去調兵!這時,張輔眼見南宮少秋指揮若定,心中十分佩服,但自己手下的武將,都已得了派任,自己卻沒有任務,心中懷疑,南宮少秋是否看不起他這老頭?
  於是張輔問道:「南宮大人算無遺策,老夫佩服!老夫雖然年長,還堪一用,為何不見南宮大人派任?」南宮少秋笑道:「在下的想法,其實當中還有一個漏洞!留下公爺,正是為了補漏而來!更何況公爺猛將之名,可說天下皆知!將來若得公爺坐鎮中軍,漢王大軍一聽到公爺之名,說不定全都嚇得丟盔卸甲而逃!朝廷自可不戰而勝!」張輔聞言,立刻說道:「哪!老夫只是微有虛名而已!」對於南宮少秋所說的話,張輔心中自然十分高興!
  這時,宣宗問道:「少秋!朕剛剛聽你的調派,可說滴水不漏,十分嚴密,怎麼還會有漏洞呢?」南宮少秋說道:「陛下!這個漏洞,和在下原先所說的第二點有關!在下認為,朝廷的萬全之策,就是讓中軍都督梅大人,率領所部,即刻進駐淮揚一帶,如此一來,南京方面的壓力自然大減!只可惜,寧國公主和梅府,對朝廷積怨已深,甚難化解!在下明日想請月仙郡主出面轉圜,但實在並無把握!若是明日寧國公主態度不明,就必須麻煩張公爺立刻趕到鳳陽府中都留守司駐守,一方面防備漢王,一方面防備梅府!」
  眾人聽了南宮少秋的話,不由議論紛紛,張輔更是立刻請命,要趕往鳳陽!但宣宗卻說了句:時機未到!阻止了張輔!宣宗沉思許久,這才緩緩說道:「此事十分難辦,而朕又不便出面!少秋,你說該當如何是好?」南宮少秋說道:「陛下!其實在下心中已有一人,可能可以化解此事!只不過這件事說來十分唐突,還請陛下恕罪!」宣宗急急問道:「此人是誰?」南宮少秋緩緩說道:「就是太后!」
  此言一出,眾人無不大驚,宣宗更是說道:「少秋,為了朝廷之事,請母后出面,似乎不太妥當!」南宮少秋說道:「陛下!這件事由月仙郡主出面,才真的是不妥當!
  只不過在下已經沒有其他的辦法!太后賢德之名,可說天下皆知!這件事若是由太后出面,寧國公主必然大大承情,大有可能成功!更何況太后之位雖尊,畢竟不是陛下!由太后出面,既不會損傷朝廷體制,又足以代表皇家,可說再適合不過!」
  宣宗聽了南宮少秋的說明後,轉頭問三位閣臣,其中楊士奇說道:「啟奏陛下!南宮大人之言,確有道理!寧國公主乃是太祖一朝之長公主,放眼天下皇親,目前除了在南昌的寧王之外,位望之尊,無人可比!當年梅駙馬都尉之事,太后曾和先帝一同在太宗面前力爭!此事由太后出面,和寧國公主略敘親誼後,極有成功之望!」
  宣宗再看向其他二楊,見楊榮和楊溥一同點頭,於是宣宗說道:「此事朕當力請母后出面辦理!」這時南宮少秋又再說道:「陛下,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陛下還必須派遣一名代表,到樂安詢問漢王枚青之事!」
  宣宗說道:「這件事,朕派鴻臚寺卿,楊善去如何?」南宮少秋卻說道:「陛下,此事萬萬不可!依在下之見,不只是楊善楊大人,朝中各位大人,沒有一人可以去!」
  宣宗奇道:「這又是為何?」南宮少秋說道:「陛下!人說驕兵必敗,陛下派此人去的用意,就是為了驕漢王之心!漢王深知朝中各位大人之能,所以都不適合去!」宣宗說道:「少秋,依你看,這件事該派哪一種人去?」南宮少秋說道:「陛下最好能派一名貪生怕死,卻又貪財好貨之人!漢王一見此人,必然心想:此事何等重要,陛下卻派了這種人來!必然會對朝廷起了輕視之心!如此一來,漢王極有可能過於輕怠,讓朝廷的合圍之勢,順利完成!」
  宣宗一聽,南宮少秋之言有理,於是說道:「少秋,你說的很對!只不過,一時之間,要到哪兒去找出這樣的人來?」於是眾人莫不苦苦思索,想找出這樣一人來!就在這時,一直站在一旁伺候著的阮浪,突然上前跪下說道:「皇上!奴才知道,皇上正與眾大人談話,不是奴才說話之時!但是方才南宮大人所言之事,奴才心中,倒是想到一名人選!」宣宗立刻說道:「說來聽聽!」阮浪說道:「內侍侯泰正是人選!」宣宗一聽侯泰之名,立刻笑道:「朕倒是把他給忘了!行,你去把他找來,這件事就派他前去!」
  阮浪又再叩拜之後,這才出去,將侯泰找來御書房!
  侯泰一進門,看見宣宗和眾多大臣都在,心中十分驚慌,立刻跪下說道:「參見皇上萬歲,萬萬歲!不知皇上找奴才前來,有何事體要吩咐奴才?」宣宗說道:「侯泰,大理寺逮到一名人犯,名叫枚青!此人供出,漢王想起兵造反!朕派你到樂安,詢問漢王此事,同時將漢王的軍情報來!」
  侯泰一聽,竟然是這樣一件要命的事,立刻戰戰兢兢說道:「皇上!奴才只不過是名尚衣,毫無見識,不能擔此大任,還請皇上回心轉意!」卻見宣宗厲聲說道:「侯泰,這件事你是非去不可,若是辦不好,你可要當心你的腦袋!」侯泰見這件事毫無轉圜餘地,只好說道:「皇上,奴才就算是粉身碎骨,也必然完成此事!」宣宗說道:「很好!
  你去吧!」侯泰這才爬起身子,退了出去!
  這時宣宗說道:「眾卿!諸事已定,可說十分順利!眾卿應該也餓了,就留下來,陪朕一同用餐!」眾人先謝了賞,於是宣宗就命人將御膳開來,和眾人在御書房裡吃飯!
  隔天,張太后的車駕從宮中出發,先到了布衣校書府,找了天地四靈六位女將,這才一起往寧國公主府前進!自從那次比武之後,天地四靈就常常奉了張太后之召入宮!
  張太后對於她們這班女將十分喜愛,送了她們不少東西!今日之行,張太后也特別找她們一同前去!
  車駕到了寧國府,寧國公主早已得報,開了大門,擺下儀杖,寧國公主居然親自到外頭迎接!一行人進了大廳坐下之後,寧國公主正要向張太后行禮!張太后一使眼色,胡珍和朱月仙立刻上前,將寧國公主扶住!張太后說道:「姑婆!咱們今日只談親戚、不管朝律,請姑婆不必多禮!」寧國公主聽了張太后此言,這才回身坐下!
  這時,寧國公主說道:「太后!你今日來此,絕不是來探問我這個老不死的!必然是為了我兒子手上的那一點兵力!你說是不是?」張太后說道:「姑婆此言,婦人不敢抗辯,今日確是為此而來!朝廷有難,危及社稷,請姑婆務必幫忙此事!」
  寧國公主說道:「他們叔侄間的事情,與我何干?當年我們夫婦,就是為了叔侄之事,差點家破人亡!你要我先死了丈夫,再死兒子嗎?」張太后說道:「婦人不敢!」
  寧國公主恨恨地說道:「太后!當年之事,你說,我家究竟有罪、無罪?」張太后謹慎地說道:「當年之事,先翁確有不是之處!然而,殺害駙馬之人,全都已當場正法伏誅!」寧國公主含憤說道:「伏誅?太后,當年之事,你我心知肚明!哥哥不顧我的情面,竟然殺了我的丈夫!現在他的子孫也自相殘殺,這真是報應來了!我在旁邊,看得痛快無比,你說,我會幫你們嗎?」張太后心中十分無奈,只好使出最後的方法!
  於是張太后對朱月仙點點頭,朱月仙就和胡珍上前,一人一邊,將寧國公主按住!
  寧國公主不由叫道:「們想做什麼?」接著,張太后竟然對著寧國公主跪下,叩下頭去,說道:「姑婆!婦人今天來此求你,並非為了自身榮辱,而是為天下萬民請命!求姑婆成全!」眾人眼見太后下跪,莫不也跟著跪了一地!同時眾人一齊拜伏下去,高喊:
  「求公主成全!」
  寧國公主見到以太后之尊,今日居然向自己下跪,心中也有幾許感動!只不過寧國公主想起當初,和梅殷初成婚,兩人鶼鰈情深,過得十分幸福!只可惜好景不常,為了靖難之變,兩人天人異途!這二十多年來,寧國公主常常淚濕夢枕,夜不安眠,對太宗的恨意,更是與日俱增,又豈會為了張太后一跪,就輕易鬆口呢?
  眾人只見寧國公主雙目含淚,站起身來,緩緩說道:「雁行折翼二十年!太后,你可知道,這二十年,我究竟是如何熬過來的?」張太后說道:「婦人去年死了丈夫!姑婆的傷痛,婦人明白!」話剛說完,張太后居然又再拜伏下去,並且還說道:「婦人在此,為先翁之非,向姑婆賠罪!」
  這時,朱月仙也跟著跪在寧國公主腳邊,雖然不言不語,但卻雙目流淚,抬頭看著寧國公主!寧國公主想扶起朱月仙,但朱月仙卻使出功力定下身形,不讓寧國公主扶起來,只是雙目的淚水越流越多!寧國公主見到朱月仙如此,不由哽咽說道:「我這地方,別人避之唯恐不及,只有你這孩子,雖然是孤臣孽子之身,卻從不避嫌,常來此地安慰我!你今天也如此求我,我還能說什麼呢?好吧,太后,我答應你!梅家願奉驅馳!」
  張太后聞言大喜,再拜說道:「多謝姑婆成全!」言畢,張太后這才站起來,眾人也跟著紛紛站起!接著,張太后命人將帶來的禮物呈上!外面的女官聞言,捧進來十幾個小盒!進了大廳後,眾女官一齊將盒蓋打開,一時之間珠光寶氣,照得眾人耀眼生花!
  張太后一向自奉儉約,也常常勸人節儉,就算送人東西,也是以實用為主!但是為了寧國公主,張太后可說是不惜工本!寧國公主對於這些東西,根本不屑一顧,只聽她冷冷說道:「太后!我今天雖然答應你,這完全是看在月仙這孩子的面子上,並不表示我們兩家之事,就此了結!朝廷的用支不足,這些東西你還是拿回去,對國庫不無小補!
  免得戶部又要對老百姓橫徵暴斂!」張太后聞言,不但並無不悅,反而說道:「姑婆教訓得是,婦人見不及此,請姑婆恕罪!姑婆他日有,還請多來宮中走走,讓婦人有機會孝敬姑婆!」
  寧國公主說道:「這倒也不必!我畢竟也是朱家的子孫,只要以後你們不以陌生人視我,我就很高興了!」張太后連忙說道:「這怎麼會呢?過得幾天,等皇上有空,婦人當請皇上來此,向姑婆請安!」然後眾人又再話家常一番,張太后這才帶著眾人離去!
  回去的路上,張太后特別叫朱月仙和她同車!張太后說道:「月仙,今日之事,多虧了有在,否則連我都不知道該當如何是好?我知道很擔心爹的事,我在這裡給個保證,假若將來皇上有意對趙王不利,我也會盡全力阻止!」朱月仙聞言,立刻拜謝張太后的好意!
  天地四靈回到布衣校書府後,將今日之事,轉述給南宮少秋聽!南宮少秋聽到太后居然下跪,也不禁歎道:「別人常把張太后比做北宋時期的宣仁太后,由今日之事看來,張太后比宣仁太后更了不起!」
  隔天,中軍都督梅順昌果然奉了宣宗之命,領軍進駐淮安!但宣宗對梅家並不全然放心,又派了指揮使黃謙,以及平江伯陳,趕到梅順昌軍中參贊機務!
  ※※※
  漢王見到枚青已經好幾天沒有消息傳來,心中猜想他一定出事了,而且很有可能是張輔送出去的,心中不由暗罵張輔這個老頑固!若不是兵器尚未打造完成,開戰之後,總不能讓自己手下空手對敵,否則,漢王真想立刻發動!
  這天,漢王手下截到一封由南京送往北京的密函,漢王打開一看,竟然是南京兵部尚書張本,向宣宗報告說:南京已經召集江南各衛兵力,共有十萬之眾,只等朝廷號令,隨時可以北征!漢王自然將此函留下不發,並且派了數起人手分途往南京探查!眾探子到了南京,遠遠就看到南京城樓上頭旌旗蔽空,城外更是營帳四起、炊煙處處,營帳之間,人來人往,顯得繁忙非常!
  眾人不約而同回報道:「從營帳的數目看來,南京的兵力恐怕不只十萬!」經由淮安回來的探子,又再說道:「啟奏王爺!卑職在淮安看見大批人馬!中軍大營所立的,乃是梅都督的旗幟!」漢王聽了這些報告,心中更是驚疑不定,連忙找來王斌和計全等人商議!
  王斌和計全都認為,南京既然有備,那往北之路必然也有大軍等候!於是漢王又命人北上探查!北上之人才剛走過省境,就看到一標大軍迎面而來!看旗幟,卻是張升張都督!於是趕忙回報漢王!除此之外,濟南一地,倒是風平浪靜,毫無情況發生!得到這些情報,漢王又不想在開戰初期就死傷慘重,於是聽了計全和王斌等人的建議,決定先取濟南!
  這幾天,漢王正在積極準備進攻濟南之事,卻聽見下人來報,說道:「中官侯泰,求見王爺!」這侯泰生性貪生怕死,但卻接下這樁要命的差使,心中不知該當如何是好?
  幸好宣宗雖下嚴命,但卻不曾設下時限,於是侯泰在路上每天就只走兩個時辰,就算上路,也走得像老牛拖車一般!
  所以侯泰雖然和眾人同一天出發,卻足足晚了二十天,才走到樂安!侯泰沒想到,他歪打正著,反而讓南宮少秋的佈置,可以在他到達之前完成!
  漢王見了侯泰,心想這一定是為了枚青之事!於是漢王在王府門口,陳列重兵,自己也一身盔甲,接見侯泰!侯泰走到王府門口,看見那些盔甲鮮明的戰士,早已嚇得雙腳發軟!才不過幾級的門階,侯泰一步一抖,居然走了好久!侯泰進去之後,見了漢王,立刻跪下說道:「奴才參見王爺千歲,千千歲!」漢王冷冷地說道:「起來吧!」
  接著漢王命人賜座之後,說道:「一路辛苦了,先喝口茶水再說!今日來此,不知皇上有何言語,要交代本王?」侯泰說道:「皇上因為王爺駐守在外,十分辛苦,這一回,皇上特命奴才前來慰問王爺的辛勞!」漢王說道:「為國做事,就算辛苦一點也值得!其他還有沒有事呢?」
  侯泰戰戰兢兢地說道:「前幾日大理寺抓到一名人犯,姓枚名青!此人誣攀王爺造反,皇上命奴才來此詢問王爺!」漢王知道枚青必然死無對證,遂假裝大怒,用力一拍桌子,怒道:「這一定是朝中那一班奸臣所為!這些奸臣,為了打倒本王,可說無所不用其極!你老實告訴本王,這件事皇上怎麼說?」
  侯泰說道:「王爺!奴才只是個小小的尚衣監,哪有資格參與這種國家大事?只不過從當日皇上的表情看來,皇上似乎相信此事!」漢王說道:「這就對了!朝中大事,就是壞在這批奸臣手中!皇上若是不除掉這批奸臣,那就休怪本王不客氣!當初靖難軍興,若非本王出死力,哪會有今天?太宗輕信讒言,將我徙居樂安;仁宗毫無作為,只是每年給本王許多金銀,想賄賂我!到今天朱贍基那小子,居然聯合一批奸臣,想要藉故除掉本王!本王豈能一再挨打,毫無所為?你今天也看到本王這裡士飽馬騰,亟思一戰!就算要橫行天下,也是不難!你回去告訴朱贍基,趕快將以夏原吉為首的奸臣,送來樂安,歸本王處置!」
  夏原吉擔任戶部尚書以來,一直對國庫收支傷透腦筋!而當時各地藩王的封地,大多都是富庶之處,然而藩地的稅收,卻歸藩王所有,朝廷一分也收不到!所以夏原吉一直主張削藩,漢王也才會將夏原吉列為奸臣首!
  侯泰聽了漢王的話,只是唯唯喏喏地答應了!漢王又知道,這侯泰只不過是個小人物,殺之無益,遂將侯泰放了回去!侯泰僥倖逃得一命,出了漢王府後,上了快馬,頭也不回地飛奔而去!還不到五天,居然讓侯泰趕回北京!
  侯泰回去見了宣宗之後,根本就不敢將漢王的言語態度如實回報,只是含糊其詞地說了些言語!宣宗心知肚明,也不再詢問,就叫侯泰下去!
  又過了幾天,陽武候薛祿命人從濟南送回一封密函,裡頭還附著一紙漢王傳佈山東各地的羽檄!
  原來在侯泰離開後第二天,漢王的兵器打造完成,漢王認為時機成熟,遂命宇內十凶中排名第三的大力神馬大強,以及排名第二的毒魔王三更,兩人各自率兵一萬,往東進攻萊州府和登州府!這一戰,漢王輕輕易易地攻下這兩處,連同漢王原先的根據地青州府,山東之地漢王已經佔了一半!於是漢王這才正式宣佈反叛,傳出羽檄,命各府、州、縣聽命於己!漢王又派侯海,率領一萬大軍,進攻濟南!不過這一回,侯海可就沒吃到甜頭!
  一方面薛祿駐紮的齊河,離濟南不到五十里路,他一收到漢王的羽檄,立刻和其他兩路人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駐濟南!山東都司靳榮,一向和漢王有往來,所以漢王心中認為,派兵攻下濟南,可說是輕而易舉之事!
  漢王怎知,薛祿到了濟南後,立刻將靳榮扣押起來,並且命自己的大軍接下防務,靳榮的兵馬反而被調往他處,嚴加看管!另一方面,侯海手下的十名千戶,其中有五人,竟然都是南宮少秋的手下,混混幫在各地的分舵主!這五人分別是南京的趙威,開封的郭追,蘇州的王炯,無錫的章勝以及杭州的陳千!這五人原本都是山東人,在他們父親那一代,才因種種緣由,徙居各地,在山東,還各自擁有不少親戚,就算漢王對他們不放心,想要追查他們的背景,有這些親戚在,漢王恐怕也查不出個所以然來!
  更何況招兵之時,漢王根本還不知道南宮少秋這人的存在,他哪會曉得,南宮少秋這時就已經在算計他了!
  趙威等人這回奉了南宮少秋之命,回到山東,混入漢王軍中,雖然都有所隱瞞,但身手還是比其他人高,所以才都被漢王提拔起來擔任千戶!侯海不知,自己已經步入陷阱,還得意洋洋地率軍來到濟南!
  到了濟南,侯海看見濟南城門緊閉,城樓上兵影重重,顯然有備,不像漢王所說這般好吃,這才慎重起來!於是侯海命眾人設下營帳,在濟南城外駐紮,看看情形再說!
  當夜,侯海帶著副將,巡視了一遍,再命各千戶,一起到中軍大帳商議!趙威認為,機會來了,遂和其他四人,向混混幫眾傳下密令,這才一起去見侯海!
  其他五名千戶,都是漢王的舊部,趙威五人因為資格尚淺,一向走在他們身後,這樣一來,反而更方便下手!當眾人走入大帳之時,趙威等人互相對望了一眼,遂就一齊出手,將這五名千戶一起點倒在地!
  侯海突然看見,大帳裡倒了一地的人,立刻起身大叫道:「這是在幹什麼?你們想反了是嗎?」郭追語帶諷刺地說道:「侯典仗,想造反的是你,不是咱們!」侯海聽見郭追竟然叫出他真正的官銜,不由心中大怒,立刻叫眾親兵上前,拿下這批叛逆之徒!
  侯海手下親兵的身手,哪比得上趙威他們,只不過三招兩式,親兵就已經被趙威等人砍了一地!這時,在大帳外的人,聽見帥帳內似乎起了衝突,都想進去看看是怎麼一回事,但卻都被混混幫的人給攔住!正在這兩邊僵持不下之時,趙威卻從大帳走出,高聲罵道:「主帥正在商議軍情大事,你等在外頭吵什麼吵?」趙威說了這一番話,這才將爭執平息下來!
  又過了一會兒,王炯等人居然押著侯海等人出來,眾人只見侯海和副將以及其他五名千戶,全都被人反綁雙手!而侯海本人更是披頭散髮、臉有血痕,顯然經過了一場大戰!然後趙威命人拿來幾具木箱墊起來,趙威站在上頭看著全場的士兵,大聲說道:
  「各位!咱們當初從軍之時,王爺對咱們說了些什麼?」
  一名十夫這時站起說道:「王爺說,要帶咱們北征大漠,擒下虜酋,立下不世功業,讓大家加官進級,永享富貴!」趙威又說道:「這位弟兄的話不錯!各位想想,王爺的話,還在耳邊,今天卻叫人帶咱們上濟南,起兵造反!這可是殺頭抄家的大事!咱們辛辛苦苦到樂安從軍,為的是要報國,不是造反!古人曾說:亂命不從!這造反的亂命,咱們又怎承擔得起呢?」
  趙威的話剛說完,眾士兵聽了不由議論紛紛!又過了一會兒,有一人站起喊道:
  「咱們要報國,不要造反!」此言一出,立刻有許多人也跟著喊道:「對!要報國,不造反!」跟著喊的人越來越多,群情也越來越激昂,甚至還有人要上前殺了侯海等人,但都被趙威等人擋住!
  這時,有一名小兵站起來說道:「千戶大人,當初靖難之役不是也成功了!咱們跟著王爺,說不定還更有前途!」有許多人聽了這話,也就冷靜下來,細細思考這當中的利害關係,漸漸地,眾人也都安靜下來!趙威眼見情況有變,暗一咬牙,遂大聲罵道:
  「生死大事,豈容你在此胡言!還不與我拿下!」
  幾名混混幫眾聞言,立刻上前拿人!沒想到此人雖然是名小兵,武功卻甚高,有幾人居然被他手上的單刀砍傷!王炯等人一看有人受傷,二話不說,立刻上前圍攻!合四人之力,竟然也打了好久,才將此人拿下,押到木箱搭成的台前!這時趙威說道:「此人武功如此高強,但卻只是一名士兵,顯然他是漢王派在咱們之中的奸細!本人相信,在咱們之中,必然還有其他的奸細在,本人希望你們自己承認,否則別怪本人不客氣!」
  說完,趙威就走下台來,舉刀一揮,將此人斬首示眾!
  眾兵士見到趙威說做就做,毫不含糊,實在是個厲害角色,也漸漸在心中承認了趙威的權威!而剩下的幾名漢王奸細,因為漢王布下的人手,只有縱的聯繫,沒有橫的接觸,他們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同路人有多少,深怕自己一旦動手,又陷入危險之中,遂也都默默地看著情況的發展!
  趙威又回到台上,繼續說道:「剛才這人所說的,本人奉勸各位想都別想!咱們的一家老小,都不在此處!若是朝廷得知咱們加入漢王造反,先一步將咱們的家人殺了,就算漢王得勝,咱們的家人也回不來!各位弟兄還請考慮清楚!」趙威的話剛說完,眾士兵再度議論紛紛!
  混在軍中的混混幫人手,這時就產生了大作用!他們在眾人之中,不斷地說許多思鄉憶親的話題,勾引得眾人也是鄉愁片片!趙威見情緒醞釀得差不多了,又再說道:
  「各位!為了替咱們找條生路,所以我們五位千戶共同決定,明日就向濟南府投降!投降之後,各位願意回鄉的回鄉,想繼續從軍的從軍,我等絕對保證各位的安全!」這時郭追也跳到台上說道:「各位!我等並非不通情理之人,若是有人還想跟著漢王造反,請在一炷香內,帶著自己的東西離去,我等絕不留難!」接著,郭追就命人點香計時!
  香剛點上之時,並沒有任何人移動,到了這炷香快要燒完時,才見到有五人,各自施展極為快速的身法,逃離此地!眾人見到趙威等人,確實遵守剛才的諾言,並未追趕,對這五位千戶的信心,立刻又增強幾分!
  逃走的這五人,原本也都是江湖好手!只因受了計全的騙,來到樂安!又被王三更的毒藥製住!他們雖然也不想造反,但若是不回去,只會死得更慘!
  隔天,趙威等人寫了一封信,綁在箭上,由臂力最強的章勝引弓射入城中!中箭的那名士兵,還以為自己死定了,嚇得差點昏過去!但看清這箭原來是去頭的,這才安下心來!小兵以為箭上附的是戰書,連忙呈報上去,交到薛祿面前!
  薛祿心中原本對於昨晚,城外大軍喧鬧之事,感到百思不解!當他展信閱讀後,薛祿這才恍然大悟!尤其這封信上頭還畫著南宮少秋特別交代給薛祿的暗記,薛祿的信心更是增強不少!但薛祿畢竟是個謹慎之人,他也寫了一信,命趙威等人先派兩人進城,向薛祿說明!
  趙威收到回信後,和郭追等人商議,該派誰進城?王炯說道:「趙老大昨晚的威風不小,還是留在這裡坐鎮比較好,免得情況有變!這件事由我和章老大去就行了!」於是章勝和王炯一同走到濟南城外,兩人站在那裡雙手高舉,跳了幾下,表示自己身上沒帶武器!
  薛祿站在城樓上,見了此景,這才命人打開城門!王炯見了薛祿,立刻說明:自己等人實際上是奉了南宮少秋之命,才混入漢王軍中!漢王派他們來攻打濟南,他們這才藉機發動,削減漢王的力量!
  薛祿聞言大喜,又問王炯等人是在何時,混入漢王軍中?王炯說了之後,薛祿在心中暗自計算時日,才知道當時南宮少秋根本還未進京!薛祿這時可說對南宮少秋佩服得五體投地!難怪南宮少秋只讓自己帶著五千兵馬,就有把握能守住濟南!於是薛祿請王炯留下繼續深談,讓章勝回去帶大軍進濟南城!
  趙威得報之後,立刻命人埋鍋造飯,讓眾人飽餐一頓!然後叫眾人整肅儀容,要求得比平時更加嚴格!眾人不但得把自己的武器擦得雪亮,身上的衣服配件,趙威更是檢查得一絲不苟!若有人不合格,趙威一定是當場一頓責罵!凡是騎著戰馬的,這下子更得將馬毛刷得一絲不亂!讓眾士兵嘖有煩言!
  趙威聽了眾人的訴苦,立刻說道:「各位!咱們雖然是自願投降,但並不是戰敗被俘,怎麼可以讓人小覷了呢?咱們雖然不是正式的官軍,今日進城,倒要讓這些真正的官軍瞧瞧,咱們也是能耐久戰的精銳之師!」
  眾人聽了趙威此言,都覺得很有道理!身為軍人,本就榮譽第一,若是失了榮譽,那還不如死去算了!於是眾人也都心甘情願整肅起來!
  事實上趙威此舉,只是為了不想弱了南宮少秋的名頭!趙威當年得了南宮少秋的傳授,這才得以報了殺父大仇!在混混幫三十三位分舵主中,以趙威對南宮少秋的感激最深,得到南宮少秋的傳授也最多!所以只要是有關南宮少秋的事,趙威一定豁出死命來辦!
  郭追等人深知趙威的往事,也明瞭趙威的心情,他們雖然覺得不必做到這樣,但也都幫著趙威!薛祿看著趙威帶兵進城,看著這班嚴整的隊伍,薛祿也不禁暗讚趙威乃是名將之才!薛祿甚是懷疑,南宮少秋究竟是如何找到這些好幫手?難道南宮世家果然有如傳言一般深不可測?若是薛祿得知趙威等人的身世,恐怕會啞然失笑!
  當晚薛祿立刻寫下一封信,將目前濟南的狀況告知宣宗!信上還極力稱讚南宮少秋運籌帷幄之力,讓濟南免去一戰!宣宗讀完信後,又驚又喜地問道:「少秋!莫非你早有安排?」南宮少秋這才將當日淮北戰後,自己和徐承祖的密約說出!宣宗和眾大臣聽了,無不高興萬分,眾人連說大事可成!
  這時,夏原吉讀了漢王羽檄,見到上頭,漢王說非殺不可的第一人就是自己!於是夏原吉立刻除下烏紗帽,向宣宗請罪!宣宗立刻笑道:「夏卿何出此言?莫非是在替高煦請命?朕自小熟讀史書,七國之亂,景帝誅晁錯又有何益?難道朕還會重蹈覆轍嗎?
  高煦找不出朕的錯處,只好藉著夏卿之名為口實,此事休再提起!」
  夏原吉先謝了宣宗之恩,然後說道:「陛下!此刻既然漢王已反,就當即時命大軍星夜前往!配合上南宮大人先前的安排,必然可以一舉蕩平!」張輔立刻說道:「陛下!
  這漢王有勇無謀,外強中乾!請陛下讓微臣帶兵兩萬,一定可以把漢王抓來京師問斬!」
  楊榮卻跟著說道:「陛下!張太師雖然有此能力,但這件事卻不適合如此做!李景隆的事,殷不遠!張太師之能,雖非李景隆可比,但此事還是小心為宜!」
  李景隆乃是開國功臣李文忠之子。靖難時,建文帝委任李景隆擔當主帥,抵抗燕軍!
  但李景隆被太宗打得落花流水,卻還屢次傳回假捷報,欺騙建文帝!到了最後竟然還是李景隆聯合谷王朱穗,打開南京城門讓太宗攻入!
  楊榮提出李景隆的事,並不是說張輔也會像李景隆一樣,只是在提醒宣宗,像這種討伐叛逆的事,皇帝若是不能隨時掌握住真正的戰況,將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宣宗聽了楊榮的話,問道:「楊卿之見,該當如何才是?」楊榮說道:「此事莫如皇上御駕親征!」宣宗啊了一聲,問道:「此話怎講?」
  楊榮說道:「陛下,微臣認為,在高煦心中必然會想,陛下登基只不過一年,國基尚未鞏固,陛下必然不會輕離京師!然而,此刻若是陛下親率大軍,以雷霆之勢圍住樂安,高煦的膽氣必然沮喪不少!更何況高煦手下,並非人人都是叛逆!若是聽說陛下親臨,南宮大人安排的人手一鼓動,對他們反正歸來,更有號召力!」
  宣宗聽了此言,轉頭看向其他大臣,除了張輔之外,竟然每個人都同意楊榮的看法!
  於是宣宗又看著南宮少秋,要他說出意見!南宮少秋說道:「陛下!在下也贊成楊大人的看法!更何況有了先前的安排,此去可說有勝無敗,絕無危險!」南宮少秋的話,算是說進宣宗內心深處!
  於是宣宗下令,命駐守在京的各大營,留下兩成兵馬!其餘士卒,立刻準備出發!
  留下宣宗的弟弟鄭王朱贍峻、襄王朱贍監國!宣宗則帶著張輔、三楊、胡瀅、蹇義、夏原吉以及南宮少秋等人出發!
  臨出發前,宣宗下了一道詔書,將南宮少秋升任前軍都督府都督,竟然還加上太子少保的頭銜!邸抄一出,京師裡的官士人等,無不議論紛紛!眾人一看,就連一向最看重考成的吏部尚書蹇義,都未反對此事,眾人都猜想這當中必然有極大的原由!只不過南宮少秋陞官的原因,除了宣宗和他身邊的大臣知道外,其他人又能從何得知呢?這件事就成了北京城的秘密!至此,宣宗總算還清了在淮北欠給南宮少秋的太子少保!
  ※※※
  漢王聽見逃回來的人說:前往濟南的部隊已經反叛,全部都向薛祿投降!漢王不由大吃一驚,站起身來!
  原本漢王以為,只要能和靳榮聯合,以靳榮手下的兵力打入大名府!再經由大名,和位於彰德的趙王取得聯繫,由趙王率兵打入開封,控制河南一省!如此一來,有了山東、河南這一大片根據,就足以和朝廷決一死戰!
  哪知道去濟南的人馬竟然一去不回,五萬大軍成了四萬,漢王手中的兵力更見窘迫!
  於是漢王將分別駐在登州、萊州的王三更和馬大強召回,決定以手中所有的兵力往北打開一個缺口,進攻北京!
  這時,消息傳來,漢王得知:王三更和馬大強分別在當地又招了六七千名新兵,不由心下大定!漢王心想:等王、馬兩人一回來,手中又有五萬三四千兵馬,足可和官軍一戰!
  另一方面,張升和清平伯吳成,各率兩萬兵馬,分別進駐利津和博興,而在濟南的薛祿,得到趙威等人來歸,聲勢大振,也向東推進到了新城!而在南方的梅順昌,也已經過了沂水,就要到達臨淄!南宮少秋對付漢王的大戰略,四面包圍樂安,眼看就要成形!一旦戰略完成,漢王除了在樂安頑抗之外,別無他法!
  這天,大批人馬回到樂安,漢王親自出城迎接!漢王先設宴慰勞了王三更和馬大強,更在席間宣佈:明天一早,誓師出發,放棄樂安,全力往北,突破利津方面的吳成部隊!
  當天夜裡,漢王軍中傳出無數謠言耳語,內容也都大同小異,都說:漢王一旦放棄樂安,眾士卒的家人兒女大多都在樂安附近,豈不是留在這裡任人宰割?漢王要打,就在山東打,他們絕不離開此地!
  漢王聽到這些耳語,既憤怒又恐慌,忙叫王斌等人下去查察!只不過,這謠言的來源甚是複雜,王斌等人實在查不勝查,只找到了一些人云亦云、傳佈耳語的人!照王斌的看法,這些散播耳語的人,都應該砍頭了事!但是漢王認為,這時如果再殺人,只會讓士氣更加低落,就只是把這些人關起來!
  隔天,謠言越傳越多,士氣也更加低落!尤其是王三更兩人找來的新兵,大多是受了威脅才來,根本沒有戰鬥意志!漢王見此狀況,知道此時軍心已動,不適合出征!漢王只好費盡唇舌,安撫眾人,一天之內,不知許下多少富貴?
  當夜,漢王聽到樂安城外兵馬喧囂,戰鼓震天,不知來了多少人馬?站在城樓上守衛的士兵看到這種景象,有的人就已經嚇得腳軟!
  漢王得報,立刻披甲登上城樓眺望,但見城外戈影如山、茅影成林,略略估算,至少也有十萬人馬以上!但只不知領兵者是誰?又過了一會兒,城外大軍推出二、三十台矢彈車,從樂安四面,不斷彈射進來許許多多大圓球!漢王原本以為,這些圓球乃是大石塊,敵軍正在攻城,連忙命手下積極備戰,防止敵人攻城!沒想到這些圓球一碰到屋樑磚瓦,立刻就散成一片,竟然是一封封捆紮好的書信!
  漢王撿起一封觀看,竟然是招降書!漢王連忙禁止眾人閱讀,命令將所有射進來的招降書集中起來!只不過城外的招降書仍然源源不斷地進來,漢王就算想禁也禁不了!
  更有許多看過的人,向沒看過的轉述其中內容!
  這招降書上頭寫道:皇帝御駕親征,現在正在城外!皇帝知道大多士兵,都是受了漢王的騙,才跟著造反!從現在起,只要投降,皇帝一定既往不咎!此外,若是有人能活抓漢王,獻給朝廷,就可以封爵;殺了漢王,提首以進的,可以升為守備將軍!漢王看見,有許多人讀了信後,看他的眼神都十分奇特!漢王知道,他的腦袋現在值不少錢,趕緊躲進王府,讓自己信任的心腹衛士守護!
  隔天清晨,漢王走到城樓上觀看,看見樂安城,早已被大軍團團圍住!城西的中軍大帳,立起的,正是皇帝專用的九龍黃旗!漢王不禁歎了一口氣!漢王費盡心機千算萬算,但就沒想到,宣宗居然敢御駕親征!這對漢王這邊的士氣影響甚大,現在的情形幾乎是不堪一戰!
  這時,宣宗的大軍中走出一人,手提弓箭!眾人只見他引弓一發,箭枝嗖的一聲,快速無比,正對漢王而來!漢王一見大驚,幸好身旁兩名侍衛連忙舉起木盾,將箭攔下!
  饒是如此,漢王依舊出了身冷汗!
  侍衛將箭尾的書信呈給漢王,漢王一看,居然是宣宗寫給他的,連忙展信閱讀!只見上頭寫道:
  「朕惟張熬失國,本諸貫高!淮南受誅,成於伍被!自古小人事藩國,率因之以身圖富貴,而陷其主於不義,及事不成,則反噬主以圖苟安,若此者多矣!
  今六師壓境,王能悔過,即擒倡謀者以獻,朕與王削除前過,恩禮如初,善之善者也!
  王如執迷不悟,大軍既至,一戰成擒,又或麾下以王為奇貨,執王來獻,王何面目見朕?雖欲保全,不可得也!王之轉禍為福,一反掌間耳,其審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