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易中天中華史:南朝,北朝 > 第五章 再造新文明 重歸一統 >

第五章 再造新文明 重歸一統

陳朝亡國前,有霧霾。

霧霾瀰漫在建康城,鋪天蓋地無孔不入,每個人的鼻子裡都是又辣又酸。據正史記載,後主陳叔寶甚至在新年團拜會上昏睡過去,直到黃昏才醒了過來。[1]

這是隋開皇九年(589)的正月初一。霧霾中昏睡不醒的陳叔寶也許不知道,就在這天,隋文帝楊堅派出的大軍已兵分兩路渡過長江,很快就要兵臨城下。[2]

二十天後,這位亡國之君成為俘虜。

俘虜做得很不體面。隋軍進入台城時,城中的文武百官跑得一乾二淨,只有少數幾個人留在了宮中。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向陳叔寶建議:著正裝御正殿,像當年梁武帝見侯景那樣接見隋軍將領,這樣至少還能保住尊嚴。

陳叔寶卻說:刀鋒之下怎麼相見?我自有辦法。

他的辦法是躲進井裡。

可惜陳叔寶並沒想到隋軍會「落井下石」,實際上他也是聽見對方揚言要扔石頭,才在井底發出聲音的。這回輪到敵人大跌眼鏡了。他們只放下了一根繩子,卻同時拉上來三個人:後主陳叔寶,貴妃張麗華,貴嬪孔某某。[3]

後面的故事便既無趣味也無懸念。紅顏禍水張麗華被隋軍將領殺掉,據說這很讓對她有意的晉王楊廣(也就是後來的隋煬帝)感到不快。亡國之君陳叔寶則被帶到長安,靠著他的沒心沒肺和厚顏無恥活夠了歲數。[4]

歷史卻大為改觀。之前的中華大地,有四個世紀是分裂和混亂的。三國,兩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總體上是四分五裂,南北對峙,動亂不止。但,當陳叔寶從井裡被拉上來以後,這一切便都結束了。

一個時代,就這樣喜劇性地落下帷幕。

這是一個不能忽略的時代。我們知道,從秦並天下到董卓入京,秦漢「第一帝國」歷時四百一十年。從隋文帝滅陳到朱全忠滅唐,隋唐「第二帝國」歷時三百一十八年。二者之間這一段,剛好整整四百年。顯然,這就不能看作過眼煙雲,而應該引起深刻的反省和思考。[5]

是啊,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命運和選擇?

不妨來看陳和隋。

被隋文帝滅亡的陳朝是陳霸先建立的,時間則是在侯景之亂以後。這時由於蕭衍子孫的爭權奪利、骨肉相殘和賣身投靠,南梁的國土大面積淪喪。淮南和廣陵被東魏所取,益州、漢中、襄陽為西魏所得。南朝原本就只有半壁江山,現在又再丟失一半,簡直就不成體統。

也就是說,陳國建立之初,便只是小王朝。

更可怕的是,南方漢族政權得以偏安,原本靠的是從巴陵(今湖南嶽陽)到建康的長江防線。但是,由於江陵(今湖北荊州)實際上被西魏控制,長江天險便已不足為憑,陳霸先的國家可謂危如累卵。[6]

因此,儘管陳朝前面幾任皇帝都很想振作,卻其實已經回天無力。於是就連一度收復的江北諸郡,最後也要再次淪入敵手,陳人也只能再次縮回自己的小窩。[7]

到陳叔寶繼位,就只能等著亡國了。

事實上隋文帝的伐陳是有備而來的,出征也是大張旗鼓的。他甚至發表了討陳宣言,歷數陳叔寶二十條罪狀,抄寫三十萬份廣而告之。當時,有人認為,兵以詐立,不宜張揚。隋文帝卻說:朕替天行道,為什麼要保密?如果那小子看了檄文以後就改邪歸正,又有什麼關係?[8]

隋文帝底氣十足。

底氣是有依據的。當時,隋軍的兵力有五十一萬八千人之多,將士們也個個摩拳擦掌鬥志昂揚。陳叔寶又有什麼呢?按照隋文帝的說法,國土不過「手掌之地」而已,哪裡能夠抵擋天朝的雄師?[9]

陳叔寶卻嘻嘻哈哈。

實際上,隋文帝大軍壓境時,間諜的情報便源源不斷地送到了陳廷。然而朝中一位大臣竟說:這都是那些邊防將士想立軍功,故意誇大敵情。長江自古是天塹,北虜難道能夠飛渡?要是能,臣就該做太尉公了![10]

陳叔寶哈哈一笑,繼續夜夜笙歌。

沒錯,此人治國雖然無能,寫情詩倒是十分在行,而且還有代表作,比如《玉樹後庭花》。[11]

難怪隋文帝給了他四個字的評價:全無心肝。[12]

看來,陳叔寶作為亡國之君很是合格,隋文帝能夠滅陳則在情理之中。實際上,陳朝甚至南梁都早就該亡。他們能夠苟延殘喘,僅僅因為北方也不太平。

隋朝濫用武力、四處征討,強征暴斂的財賦大多消耗於此,不過單就兵器甲冑而言,隋代兵甲的精良也無可否認。除了明光鎧之外,兩襠鎧是隋軍又一主要鎧甲,而且兩襠衫也繼續作為文武官員的禮服使用。

問題出在北魏。

從開創了南北朝時代的那一年(439)起,北魏就是中國北方的主人。此後,他們又在那裡維持了差不多整整一個世紀的統一。這無疑要歸功於三個人:建立帝國的拓跋珪,開創北朝的拓跋燾,遷都洛陽的拓跋宏。

可惜遷都洛陽五年後(499),拓跋宏就去世了。他的後繼者跟不上他的理想和思路,也把握不了未來的歷史走向,更無法掌控改革後的政局。結果,宮廷政變和政治陰謀延綿了三十年。終於,在梁武帝第一次捨身同泰寺的第二年(528),北魏大亂。然後,是分裂。

分裂後的北魏變成了東魏(534)和西魏(535)。兩魏表面上都由拓跋後裔繼承,實際上東魏的掌權者為鮮卑化的漢人高歡,西魏則由漢化的鮮卑人宇文泰控制。正因為大權其實旁落,所以禪讓形式的政變還會發生。最後,東魏變成了北齊(550),西魏變成了北周(557)。

也就在這一年,南梁變成了陳。

齊、周、陳,三國鼎立。

三國當中,北周地盤最大,能量最小——武裝力量比北齊弱,政治地位不如陳,文化更是相對落後。然而最後勝出的卻是北周。公元577年,北齊首都鄴城(今河北臨漳)被攻陷,北周重新統一了中國北方。就連陳宣帝從北齊手裡奪回的江北諸郡,也被他們奪走。

天下,眼看就是北周的了。

可惜滅亡北齊才一年半,壯志未酬的周武帝就一病不起,享年三十六歲。失去了靈魂的北周立即陷入黑暗和混亂之中,直到一個強有力的人物來收拾局面。[13]

我們知道,他就是隋文帝。

隋文帝楊堅是鮮卑化的漢人,鮮卑姓普六茹,鮮卑名那羅延(意為金剛不壞),爵位隋國公。不過,當這位普六茹·那羅延由隋公晉陞為隋王,並改回到他的漢族名字楊堅時,又一出禪讓的好戲就上演了,北周也變成了隋。完全統一中國的使命當然也由隋來承擔。

於是,四百年的歷史就可以這樣來概括:統一的大帝國一分為三,這就是三國。短暫統一之後再次大分裂,這就是魏晉十六國。然後是四分五裂變成南北對峙,這就是南北朝。最後是西方戰勝東方,北方統一南方,誕生新的中華大帝國,其路線跟當年的秦並天下幾乎一樣。[14]

奇怪!四百年分裂動盪之後,為什麼會重歸一統?

統一的進程,為什麼是從北到南?

在此之前,北方為什麼還要再分裂一次?

從未分裂過的南方,為什麼不能完成統一大業?

最後實現統一的,為什麼只能是鮮卑化的漢人?

這正是我們想知道的。

[1]見《南史·陳本紀下》、《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七。

[2]這兩路大軍是:賀若弼渡江攻下京口(今江蘇鎮江),韓擒虎渡江攻下姑孰(今安徽當塗),分兵夾擊建康。

[3]以上見《陳書·後主紀》、《南史·陳本紀下》、《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七。

[4]見《陳書·後主紀》、《南史·陳本紀下》、《隋書·高熲傳》,《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七。

[5]秦始皇滅齊,在公元前221年;董卓入京,在公元189年;隋文帝滅陳,在公元589年;朱全忠滅唐,在公元907年。

[6]請參看範文瀾《中國通史》。

[7]公元573年,陳宣帝伐北齊,江北諸郡次第克復。579年,北周攻克壽陽,又盡收陳江北之地。

[8]見《南史·陳本紀下》。

[9]見《隋書·高祖紀下》、《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六。

[10]見《南史·孔范傳》、《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六。

[11]此曲也叫《後庭花》,傳為陳叔寶填詞,見郭茂倩《樂府詩集》。另《舊唐書·音樂志》稱:「陳將亡也,為《玉樹後庭花》。」杜牧《泊秦淮》亦稱:「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12]見《南史·陳本紀下》。

[13]北周武帝宇文邕攻陷鄴城是在建德六年(577)正月,去世是在建德七年(578)六月。

[14]通向再統一的道路幾乎重現了秦的軌跡,這是樊樹志先生的觀點。請參看樊樹志《國史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