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易中天中華史:禪宗興起 > 第五章 大洗牌 攪局 >

第五章 大洗牌 攪局

丹霞天然和他的同學們跑江湖——在江西和湖南之間跑來跑去時,世界的江湖也在重新洗牌。其中至少有兩件事特別值得一提:一是曾經的蠻族法蘭克人此刻成了羅馬教皇的保護傘,國王查理曼後來還被加冕為羅馬皇帝;再就是以前屬於羅馬、今天由天主照看的西班牙,不但變成了阿拉伯穆斯林的國土,還與巴格達的阿巴斯王朝分庭抗禮。[1]

這確實意味深長。

改換門庭並不奇怪。西班牙,或者說大西洋與地中海之間、法國之南摩洛哥之北的伊比利亞半島(Iberian Peninsula)早就數易其主。它曾經屬於一些古老民族,公元前19年成為奧古斯都治下羅馬帝國的一個省,公元419年又變成了西哥特人的王國,兩段時間分別為四百多年和三百年。

然後是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應該是渡海而來的,因為此前穆阿維葉建立的艦隊早就讓塞浦路斯不戰而降。公元714年,阿拉伯人開始了西班牙的伊斯蘭時代,將東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帶到了那裡。756年,死裡逃生的穆阿維葉後代又將科爾多瓦(Cordoba)定為「後伍麥葉王朝」的首都,並把它建設成當時歐洲最大的城市,讓所有人都歎為觀止。

事實上那時的科爾多瓦也氣象非凡,就連其他地方的穆斯林都相信它是帝國最美麗的城市之一。圖書館裡的藏書多達四十萬冊,七百座清真寺美輪美奐,三百所公共澡堂星羅棋布,難怪它會與長安、君士坦丁堡和巴格達並稱為世界四大都會,拜占庭皇帝和歐洲各國國王都要派來使節了。

中國人教給他們的造紙術在這裡得到了充分利用,希臘和其他民族的經典也像在巴格達那樣被大量翻譯。翻譯家中有不少是猶太人,那些典籍則先由希臘文譯為阿拉伯文,再用西班牙語譯為拉丁文字,連同伊斯蘭的其他文明成果一起傳入歐洲。再加上西西里(Sicilia)也被穿綠衣服的法蒂瑪阿拉伯人控制,便讓基督教神學家聖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於數百年後,在意大利那不勒斯(Naples)的大學圖書館裡第一次讀到了阿拉伯文的希臘經典。[2]

看來,洗牌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公元8世紀,拉赫曼一世征服西班牙,在昔日羅馬神廟和哥特式教堂的遺址上,建造了這座大清真寺。當西班牙人重新奪回科爾多瓦後,要在原址重建教堂,但大清真寺的建築實在太美,美到連信奉天主教的國王都不忍毀壞它。最終,在卡洛斯五世的直接干預下,保住了殘留的大清真寺,為世界留下了這座罕見的混搭伊斯蘭風格的偉大建築。

得到好處的還有日耳曼蠻族。他們原先可是目不識丁和粗俗不堪的,根本不知文明為何物。按照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陀(Tacitus)的描述,這些歐洲「胡人」幾乎是為了戰爭而來到人世,勸他們精耕細作比砍他一刀還要困難。對和平毫無興趣的日耳曼武士認為,明明可以通過流血來獲取卻偏要去流汗,是懦弱無能、沒有骨氣和讓人鄙視的;馳騁沙場和衝鋒陷陣則不但無上光榮,而且非常好玩。[3]

世界是他們的遊樂場,戰爭是他們的嘉年華。

然而皈依基督以後,過去的蠻族便變得衣冠楚楚和彬彬有禮起來。非但如此,法蘭克王國還成為抵擋伊斯蘭狂飆的銅牆鐵壁,日耳曼武士也逐漸變成基督教騎士。他們把劍放在教堂的聖壇上,然後由國王親手佩戴,這樣就可以為教會承認的正當理由進行聖戰。威武的查理曼甚至在征戰三十二年後給了戰敗的薩克森人兩條出路:要麼成為基督徒,要麼淪為奴隸,然後運往帝國本土做牛做馬。[4]

薩克森人選擇了前者,而且得到了公平待遇。

平等相待是基督教的主張,也是羅馬帝國的政策。因此法蘭克人的基督化其實就是羅馬化,而羅馬化幾乎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文化就是變化,也就是文明化。所以,歷史上屢屢出現征服者反過來被同化的案例:征服了漢民族的胡人被漢化,征服了阿拉伯帝國的蒙古人被伊斯蘭化。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文化也一樣。

毫無疑問,被征服者也會向征服者學習,從他們那裡獲得新鮮血液。也許,這就印證了《周易》的哲學觀念:世界永遠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只不過在歐洲人眼裡,不變的還有西班牙女郎,她們總是那麼漂亮。

當然,阿拉伯人最終還是沒能保住美麗的西班牙,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她歸屬天主教。雪上加霜的是,科爾多瓦淪入敵手二十年後,巴格達也被蒙古軍團攻陷。由於此前南大食早已滅亡,阿拉伯帝國便隨著阿巴斯王朝一起終結。

不過,除了西班牙和西西里,原屬於穆斯林的那些地區仍然迴盪著悅耳的「邦克」聲。成吉思汗所向無敵的孫輩們滅亡阿巴斯王朝僅僅三十七年,就由新可汗帶頭,集體地皈依了伊斯蘭教。更何況,穆斯林只是失去了西班牙,羅馬人卻丟掉了大本營——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忠誠於安拉的奧斯曼土耳其人攻陷。皇帝戰死,羅馬帝國徹底滅亡。[5]

勝利了的土耳其人做了兩件事。第一件是將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蘭之城,即伊斯坦布爾(Istanbul);再就是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清真寺,後來又在穹頂豎起高達三十米的銅製新月,結果是整體建築更加宏偉、莊嚴和肅穆。由於奧斯曼帝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帝國境內的清真寺也都見賢思齊紛紛效仿,便讓許多人誤以為新月是伊斯蘭的標誌。[6]

◎ 兩大帝國的終結

750年 唐天寶九載 阿巴斯王朝建立 756年 唐天寶十五載 後伍麥葉王朝定都科爾多瓦 800年 唐貞元十六年 查理曼加冕為羅馬皇帝 843年 唐會昌三年 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 864年 唐鹹通五年 基督教傳入保加利亞 909年 後梁開平三年 法蒂瑪王朝建立 950年 後漢乾祐三年 基督教傳入波希米亞 967年 北宋乾德五年 基督教傳入波蘭 988年 北宋端拱元年 基輔羅斯皈依基督教 1008年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 基督教在瑞典確立 1054年 北宋皇祐六年 東西方基督教會分裂 1096年 北宋紹聖三年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開始 1171年 南宋乾道七年 開羅法蒂瑪王朝滅亡 1236年 南宋端平三年 穆斯林在西班牙的統治結束 1258年 南宋寶祐六年 阿拉伯帝國終結 1291年 元至元二十八年 十字軍東征告終 1299年 元大德三年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建立 1453年 明景泰四年 君士坦丁堡被攻陷,拜占庭帝國亡

新月升起,十字架依然閃亮。

的確,伊斯蘭教向外傳播時,基督徒也沒閒著。阿巴斯王朝建立一百年後,保加利亞、波希米亞、波蘭和瑞典先後接受了傳教士們的布道,斯拉夫人的基輔羅斯公國也皈依了基督。科爾多瓦被收回前,基督教已傳入東歐和北歐。到君士坦丁堡改名時,就連十字軍東征也成了遙遠的回憶。

其實,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建立之日起,西方所謂「中世紀」就走到了盡頭。這個時代的得名緣於它處在古希臘羅馬與文藝復興之間,所以叫The Middle Age,意思是「中間的世紀」。但如果以為中世紀是一潭死水或一團漆黑,那就大錯特錯。恰恰相反,光明的種子和生命的活力就蘊含在這數百年中,只不過人們往往看不見,也不知動力所在。[7]

動力在羅馬化了的日耳曼蠻族那裡。查理曼大帝去世後不久,他的帝國便一分為三,這三個地方後來都成為歐洲近代思想解放運動的策源地:意大利有文藝復興,德意志有宗教改革,法蘭西有啟蒙運動。這恐怕並非偶然。就連法西斯主義產生在意大利和德意志也不稀罕,更不用說光榮革命發生在英國,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又會變成美國了。

蠻族,讓歐洲脫胎換骨。

事實上,正是這些形形色色並不同族的日耳曼人,使歐羅巴(Europe)真正成為世界的一個洲;而在之前的希臘羅馬時代,它是只能看作亞洲之半島和岬角的。蠻族卻將文明的範圍從地中海擴展到整個歐羅巴,使歐洲各民族有了統一的身份認同,也有了再度聯合的觀念和機制。[8]

歐洲文明,其實是日耳曼文明。[9]

或者說,是羅馬化了的日耳曼。

此前的希臘和羅馬,則與其說是歐羅巴的,不如說是地中海的。實際上羅馬帝國即便在其全盛時期,也只有部分領土屬於歐洲,其餘大部分是在小亞細亞、中東和北非。唯其如此,人們才說地中海是羅馬的內湖。這樣看,歷史上所謂「古希臘羅馬世界」(Graeco-Roman World),稱作「地中海文明圈」(Mediterranean Civilization)才更為準確。

同樣,或者照理說,基督教就該以地中海為圓心向歐亞非三大洲擴散,把地中海文明圈變成基督教文明圈。然而阿拉伯人的崛起卻把這一進程打亂了,日耳曼人、突厥人和蒙古人的攪局更是迫使「環地中海地區」重新洗牌。於是一種新的格局終於誕生,並將一直影響到當今世界。[10]

那麼,這種格局是什麼呢?

[1]唐玄宗天寶年間到唐德宗貞元年間,馬祖道一和石頭希遷名重一時,號稱「並世二大士」。馬祖道一在江西,石頭希遷在湖南。包括丹霞天然在內的學佛參禪者,就在江西和湖南之間跑來跑去,以沒見過兩位大師為無知(《宋高僧傳》),故曰跑江湖。請參看星雲法師《六祖壇經講話·前言》。另按:馬祖道一駐錫江西的時間是公元742年到788年,石頭希遷駐錫湖南的時間是742年到790年,羅馬教皇史蒂芬向法蘭克國王丕平求援是在751年,後伍麥葉王朝在西班牙宣佈獨立是在756年,均剛好同時。

[2]以上請參看劉明翰主編《世界通史·中世紀卷》,(美國)羅賓·多克《伊斯蘭世界帝國》,(澳大利亞)約翰·赫斯特《極簡歐洲史》。後者是一部極其難得的精彩歷史讀物。

[3]轉引自(澳大利亞)約翰·赫斯特《極簡歐洲史》。

[4]查理曼征服薩克森始於公元772年,終於804年。

[5]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率蒙古軍團攻陷巴格達,是在公元1258年(南宋理宗寶祐六年)。擁有今伊朗、伊拉克、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土庫曼斯坦的伊兒汗國可汗率領將士皈依伊斯蘭教,並改名穆罕默德,自稱蘇丹,是在公元1295年(元成宗元貞元年)。東羅馬帝國滅亡,是在公元1453年。西阿拉伯帝國殘餘勢力被完全消滅,是在公元1492年。

[6]這種誤解甚至是世界性的,比如(美國)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就稱公元7世紀到8世紀,穆斯林征服者將廣大地區「統一到伊斯蘭教的星月旗下」。其實星月旗是土耳其人的標誌,不是伊斯蘭的。本中華史總序也曾採信這一誤解,特此聲明更正。

[7]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建立是在公元1299年(元成宗大德三年)。文藝復興沒有準確的開始時間,但肯定始於公元14世紀,而且與奧斯曼土耳其人威逼拜占庭帝國有關。

[8](法國)費爾南·布羅代爾《文明史綱》在講到歐洲時,一開始就說歐洲是亞洲的一個半島和小岬角。關於中世紀對於歐洲和基督教的意義,請參看游斌《基督教史綱》。

[9]作為西方現代文明的源頭,現代意義上的歐洲文明主要由英國人、法國人和德國人在西歐創造。當代希臘人與歐盟別彆扭扭,也未嘗沒有歷史原因。

[10]請參看(澳大利亞)約翰·赫斯特《極簡歐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