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大清棋局:明亡清興卷 > 第十二章 「愛國賊」魏忠賢的興衰 >

第十二章 「愛國賊」魏忠賢的興衰

1625年冬日某一天,北京城內的一個小客棧,五個來京城做小買賣的商客聚在一起飲酒。其中一人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膽氣壯了不少,高聲說:「魏忠賢作惡多端,用不了多久就會倒霉!」其餘四人一聽這話,誰也沒敢多說話,膽小的一位還勸他謹慎,沒想到這個人卻說:「魏忠賢雖然橫,難道還能把我的皮剝了嗎?我怕什麼?」其他幾個人沒說話。

夜半時分,客棧門突然被踹開,數十名錦衣衛士兵,以手中火把照諸位旅客的臉,然後把在一起喝酒的那五個人都捉走了。其中四個人被摁著跪在地上,只見說魏忠賢作惡多端的那個客商手足四肢都被釘在一塊門板上。魏忠賢對這四個人說:「這小子說我不能剝他的皮,現在姑且一試。」魏忠賢讓手下的小太監用瀝青把那個人的全身澆了一遍,連每個指尖都不放過。一時間,焦煳味、肉香味飄散於空氣之中。

待受刑人身上瀝青乾透,魏忠賢讓人用錐子把人皮剝下來,整個人皮被完整地剝下來,由於有瀝青繃著,人皮立在地上,幾乎就是個完整的中空的人站在那裡。被剝皮的人還沒有嚥氣,他的雙眼還看見自己的皮立在面前,驚恐惶駭的神情還能從沒有面皮只有肌肉的臉上看得出。

此刻,另外四個人被嚇得都快死了,他們覺得自己的下場也會如此。這時,魏忠賢並沒殺他們,而是給他們每人五兩銀子壓驚,然後把他們放了。

此事出自明末夏允彝(夏完淳之父)《倖存錄》的下卷,由一徐姓算卦者講給他聽。當時,這個算卦的正住在那個客棧,事情經過為其耳聞目睹。

魏忠賢,1568年出生,河北肅寧人,農民出身,但精通射箭,能左右開弓,喜歡騎馬。十七歲那年娶了媳婦,生了女兒。按理說男人自從當了爸爸,應該有責任感了吧,可是魏忠賢卻從此開始天天賭博,幾年下來就把家中財產輸光了,一次債主逼上門來要債,魏忠賢環顧四周,發現家徒四壁的家中並非一無所有,因為還有兩個女人,自己的女兒和妻子,被自己玩剩下的女人自然沒人要,於是魏忠賢把女兒賣了,還清賭債。如果說到此為止,魏忠賢從此金盆洗手,老老實實種地,那麼就不會有以後的事了。賭博這種事讓人上癮,只要有一次嘗到甜頭,就會賭下去,多次失敗後,就會想著只要再贏一次就不幹了,可是等到真贏了之後,就又欲罷不能了。

歷朝歷代明智的統治者都對賭博嚴厲打擊,李斯制定的秦律規定,賭博的人輕者臉上刺字,重者「撻其股」,把你屁股打得皮開肉綻,讓你這輩子都不能坐著賭博了。

宋朝趙光義則規定只要賭博,一律處斬(《宋史·太宗紀》載:「淳化二年閏二月己丑,詔京城蒲博者,開封府捕之,犯者斬。」)。

忽必烈規定賭博者輕者杖刑,重者流放,他對賭博的人說:「朕已用我的兵力征服你們,你們的一切都是我們的,如果你賭博,你就是拿朕的財產來做孤注一擲的輸贏了。」

《金陵鎖志》記載朱元璋為了治賭博,把南京城所有賭徒聚在一起,讓他們在秦淮河畔賭博,賭徒們都很高興,有人賭贏了一大筆錢,要出去買吃的,此時卻被朱元璋的士兵擋住,士兵說:「皇上有令,只許賭,不許吃飯。」最後所有賭徒都被餓死,從此南京城沒賭博的了。

明朝前期一直禁賭,到了魏忠賢所處的明末,遼東烽煙四起,中原流民遍地,壓根兒不會有人禁賭了。賭博成了所有想不勞而獲的人發家致富的捷徑。

繼續賭博的魏忠賢終於有一次輸光了所有,連褲子都賣了,他躲進街上的酒館,被人揪出來當街痛打一頓,差點丟了性命,魏忠賢情急之下說:「我他媽進宮當太監還你還不行嗎?」

作為一個不甘心在土地上苦熬掙扎一輩子的年輕人,他的前途是那樣黯淡,參加科舉吧,自己不識字,靠辛勤勞動致富吧,自己吃不了苦,靠其他方式往上爬吧,自己在上面又沒人。此時,也許,「我他媽進宮當太監還你還不行嗎?」這句話倒是唯一的出路,是呀,與其餓一輩子肚子,還不如進宮當太監,把這也當成一回賭博吧,本錢不過是胯下的二兩肉。但決心不是說下就能下的,閹了下邊,第一,你不是爺們了,這輩子再也無法享受女人了,也不可能再有後代了,如此失去了一個男人最起碼的尊嚴。第二,據說當太監的人,死後閻王爺不收,因此不能進祖墳,只能找地方隨便埋了,做永遠的孤魂野鬼。

但是,假如入宮當太監,魏忠賢有希望逐漸接近皇上,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如果依舊這樣下去,則不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在命運與命根二者中,魏忠賢選擇了命運。

魏忠賢最後決定閹割當太監。許多人對這方面感興趣,但又無法親身經歷,下面讓我們根據清代筆記《宸垣雜識》來介紹一下當太監的過程。關於太監閹割過程,歷朝歷代都差不多,無論如何都是割去關鍵部位,所以清代記載的明朝太監閹割法照樣靠譜。

願意當太監的要有地位的太監引薦,然後立下婚書,把自己當女人嫁到皇宮,交十兩銀子。在春末夏初做閹割手術,因為手術後一個月下身不能穿衣服,還不能感染,所以選這個不冷不熱的時候。淨身前要齋戒三天,做手術前操刀者問:「你是自願淨身嗎?」

「是。」

「假如你後悔,現在還來得及。」

「絕不後悔。」

「那麼你斷子絕孫可和我毫無關係吧?」

「毫無關係。」

隨後被閹割人把《自願閹割書》念一遍,然後被蒙上眼睛,手腳像「大」字一樣被捆得結結實實,於是手術開始了。

先給被閹割人喝臭大麻湯麻醉,之後用胡椒湯將被閹割部位清洗消毒,然後就把該割下的地方砍下來,再用麥稈插入尿道,手術就結束了。被閹割人醒來後一開始感覺自己全身跟沒了一樣,等麻醉勁逐漸下去後就發現自己其他地方都還在,只有下邊跟沒了一樣,其實也的確沒了,當麻醉勁完全消失後會感到劇烈疼痛,操刀者用豬苦膽敷在傷口上緩解疼痛,之後讓被閹割人再喝臭大麻湯,讓他瀉肚,減輕小便排泄量,保證手術成功,手術後三天內不許喝水,再往後被閹割人鬍鬚脫落,聲音變尖,就成了太監了。

這是變成太監的急性方法,還有慢性方法,那就是在男孩還是嬰兒時,揉搓男孩的睪丸,每天三次,每次用力到男孩痛哭為止,這樣做就破壞了男孩的生殖機能,時間一長生殖器就萎縮了,也成了太監。

太監的玩意兒被割下後用油炸透,包好,再放進器皿裡,太監死後跟身體一起埋了。中國古代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有這個東西跟自己一起下葬,也勉強算完整的人。

做手術共需要五兩銀子,合人民幣大約四千塊錢,魏忠賢連褲子都輸光了,還能做得起手術?所以他只能揮刀自宮。通過我的介紹,您會感到閹割手術是很複雜的事,然而魏忠賢卻做成了,可見此人如生在現在,有進醫科大學學外科的潛質。

揮刀自宮後的魏忠賢入宮當了宦官,注意,不是太監,因為要想當太監可沒那麼容易,太監是宦官的最高級別,明朝宦官級別分為:太監、中監、少監、監丞、長隨、當差、火者。宮內歷來按資排輩,初來乍到的魏忠賢自然是當火者了,火者的工作當然不是救火也不是放火,火者的工作是掃地、打水、刷馬桶、開大門等等。

魏忠賢「不識文字,人多以傻子稱之,亦擔當能斷,顧猜很自用,喜事尚諛」(《酌中志》)。這正是魏忠賢的優點,在宮中傻吃傻喝,看起來還傻實在,長相忠厚老實,比自己級別高的太監讓他幹嗎他幹嗎,別人欺負他,佔他便宜,他都毫不在乎。他的做法看起來傻,其實這是最精明的表現,宮中關係錯綜複雜,即便你反抗又能如何?只有看起來厚道,能被人信任,別人才有可能把機會給你,你才可能藉機改變命運。果然宮中負責伙食的太監魏朝看中了魏忠賢,把魏忠賢拉到自己門下。

魏朝負責伙食的人是王氏,也就是王才人,王才人後來生了個孩子,叫朱常洛。朱常洛二十三歲時有了兒子——朱由校,此後魏忠賢就天天陪著朱由校,和朱由校在一起玩耍。

假如歷史就這樣平靜地發展下去,那麼估計現在就沒有人聽說過魏忠賢這個名字了,1620年,萬曆皇帝去世,朱常洛繼位,年號泰昌,立朱由校為太子。魏忠賢一下子成了太子身邊的太監,頓由熊市變為牛市。

二十九天後,朱常洛吃紅藥丸吃死了。他兒子朱由校繼位,年號天啟,史稱明熹宗。三十天內換了三個皇帝,魏忠賢由皇孫身邊的太監升級為皇帝身邊的太監,三代人的輩分陞遷只用了三十天,這其實並非中國歷史上最快的皇位更迭。戰國時秦昭襄王死後其子繼位,三天後秦昭襄王之子暴卒,秦始皇他爸異人就繼位了,三天內換三個皇帝。

對於這種速度的皇位更迭,想事先投機者壓根兒不可能,受益者往往只能靠運氣,魏忠賢就是如此。

其實如果單單是陪明熹宗一起玩大,魏忠賢不可能日後代替皇帝批奏折,因為陪明熹宗長起來的太監多了,魏忠賢絕非跟自己關係最好的。關鍵時刻魏忠賢跟一個女人拉上了關係,這個女人叫客印月,史稱客氏。

客氏是明熹宗的奶媽,從小明熹宗就吃著她的奶長大,自然奶媽說什麼就是什麼。明朝宮中有一種叫「對食」的傳統,就是太監和宮女結為夫婦,您沒看錯,我也沒寫錯,就是這樣。深宮寂寞難耐,宮女又不能出去,下雨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所以就跟太監做個伴。畢竟,身邊沒有男人的話女人一般是會寂寞的,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嘛,既然皇帝離自己太遠,找個太監在一起生活也不錯。

當然,「對食」一段時間後就出事兒了,永樂十八年(1420年),朱棣準備立為皇后的寵妃王氏暴死,而恰於此時,皇宮內又有人告發賈氏、呂氏與太監「對食」,朱棣勃然大怒。賈氏、呂氏懼禍,上吊自殺。朱棣並不罷休,拘捕與賈氏、呂氏親近的宮婢,親自審訊,看是否還有其他陰謀。宮婢受了酷刑,竟誣稱後宮有人要謀害皇帝。於是,接連有更多的人被抓,最終竟然達近三千人之多。朱棣下令將這三千宮女凌遲處死,一個又一個二十歲左右的花樣年華的妙齡宮女被剝下衣服,露出雪白的肌膚,隨後被劊子手用無情的鋼刀細割慢切。雪白的皮膚上鮮紅的血格外刺目,鮮血無聲地流淌在土地上,直到被砍得露出白骨和內臟朱棣才罷手。朝鮮《李朝實錄》記載,有宮女臨死前當著朱棣的面說:「你年老體衰,不能照顧我們(他照顧得過來嗎?),宮女與宦官相好有什麼罪過?」朱棣大怒,此時雷電打到宮殿簷角,宮女以為蒼天有眼要阻止朱棣暴行。然而朱棣不為所動,繼續屠殺。

此後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對食現象已基本不存在,再往後,明朝皇帝一個比一個懶,管好自己床上能睡的女人就完了,剩下的宮女與太監「對食」的事就都充耳不聞了,到了魏忠賢時代更是如此。

一開始與客氏對食的太監正是魏忠賢的老上級魏朝,魏忠賢把這些年在宮中掙的全部家當拿出來去搞定客氏,隔三岔五請她吃飯,「六十餚一席,費至五百金」,每頓飯六十個菜,酒足飯飽之後,魏忠賢便與客氏翻雲覆雨了。有人會問,魏忠賢一個太監,有何本事顛鸞倒鳳,其實這就涉及另一個問題了,魏忠賢同時代的人宋起鳳在《稗說》一書中記載,「魏雖腐餘,勢未盡,又挾房中術以媚,得客歡」。換句話說,魏忠賢沒有割乾淨,有時還是能幹一票的,畢竟是他自己閹割的,不像宮中其他太監那樣經過了嚴格手術,就靠這一點,魏忠賢就比魏朝有競爭力。很快魏忠賢拿下了客氏,與客氏一起將魏朝充軍,並派人在半路幹掉了魏朝。

客氏是明熹宗的奶媽,搞定了客氏就徹底搞定明熹宗,自然,貪玩的明熹宗就讓從小陪自己長大的魏忠賢代替自己處理朝政。這個不識字的太監被任命為司禮監秉筆,職責是代替皇帝批答奏折。

身為司禮監秉筆的魏忠賢雖然一字不識,但他有他的辦法:他讓別人替他講解奏折,把艱深的古文翻譯成淺顯的白話,然後,他發號施令,再讓人把他的命令翻成文言文,用硃筆書寫在奏折上。

明熹宗朱由校跟元順帝一樣,都喜歡干木匠活,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都精巧絕倫。明末太監劉若愚《酌中志》記載:宮裡工匠所造的床極其笨重,十幾個人才能移動,樣式也極普通。明熹宗便自己琢磨,設計圖樣,親自鋸木釘板,一年多工夫造出一張床來,床板可以折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一個人就能搬動,床架上還雕鏤有各種花紋,為當時的工匠所歎服。

明熹宗還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表情各異,五官四肢,無不備具,動作亦很惟妙惟肖。明熹宗做完後還派太監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價購買,明熹宗更加有成就感,此後往往干到半夜也不休息,為了干木匠活而廢寢忘食。

明熹宗喜歡看傀儡戲,於是自己就親自動手做傀儡戲的道具。他做的傀儡戲木像有男有女,約高二尺,均塗上五色油漆,每個小木人下面的平底處用長三尺多的竹板支撐著。另外還有一個用大木頭釘成的長寬各一丈的方木池,裡面添水七分滿,水內放有活魚、蟹蝦、海藻之類的海貨。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圍用紗圍成屏幕,竹板在圍屏下,游移轉動,這樣就形成了水傀儡戲的戲台。這樣一演,那真是惟妙惟肖。

每到冬季,故宮西苑水池結冰。明熹宗便命一群太監隨他一起玩冰戲。他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小拖床,床面僅容一人,塗上紅漆,上有一頂篷,周圍用紅綢緞為欄杆,前後都設有掛繩的小鉤。明熹宗坐在拖床上,讓太監們拉著繩子,一部分人在岸上用繩子牽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導,一部分人在床後推行。這種床運行方便,很快就可往返數里。

明熹宗除了擅長建築學外,還喜歡踢足球,明熹宗覺著玩起來不過癮,就親手設計,建造了五所足球場(蹴園堂)。明熹宗還喜歡造其他玩具,他曾用大缸盛滿水,水面蓋上圓桶,在缸下鑽孔,通於桶底形成水噴,再放置許多小木球於噴水處,灌水後,水到一定高度碰到木球,水打木球,木球盤旋,久而不息。

如此,明熹宗把治國平天下的事,早就拋到腦後,無暇過問。魏忠賢當然不會錯過這個良機,他常趁明熹宗玩得正高興時,拿上公文請明熹宗批示,明熹宗便隨口說道:「朕已經知道了,你盡心照章辦理就是了。」

在這裡我們說一下明朝皇帝理政的程序,朱元璋規定每天上三次朝來處理政務,稱早朝、午朝、晚朝,早上天不亮就朝會,皇帝也須黎明即起,等到太陽出來便散會了。這樣高強度工作,也就朱元璋、朱棣受得了,再往後的皇帝,晚上玩女人,早晨是起不來的,所以早朝就免了,後來連午朝、晚朝也一塊免了。那麼政務誰幹?內閣!因此明朝的內閣比以往的任何丞相都更專權。朱元璋、朱棣,自己發號施令,口頭吩咐內閣大學士代筆,內閣學士就像秘書一樣。再往後的皇帝,要麼不懂政治,要麼就不那麼獨斷專行,因此奏折先由內閣大學士看過,拿一張小紙條,寫出他們意見,附貼在奏折上,送進宮裡,再由皇帝看後決定,這在當時叫作「條旨」,就是向皇帝分條貢獻意見的意思,又稱「票擬」,是說用一個小條子(即票)擬具意見,送皇帝斟酌。待皇帝看過,把這條子撕了,用紅筆批下,名為「批紅」,亦稱「朱批」。批好拿出去,這便是正式的聖旨。

但是在內閣與皇帝之間還有一類人,那就是太監,由太監作為過渡,皇帝有事交付與太監,再由太監交給內閣。內閣有事,也同樣送太監,再由太監上呈與皇帝。這樣,太監就能專權了,明熹宗嫌麻煩,自己許多時候不批奏折,叫太監批,魏忠賢就是如此。

看到這有人會問,那你前面寫的明熹宗在寧錦之戰中對袁崇煥的正確指示和主張出兵援朝等一系列軍事指揮,究竟是怎麼回事?這就要感謝魏忠賢了,雖然魏忠賢這個人很混蛋,但是,魏忠賢起碼是愛國的,在事關國家民族存亡的大事上,還是在一定程度上講原則的,絕非賣國賊。凡是遼東重要的軍國大事,魏忠賢一律會交給明熹宗來決策,而明熹宗除了擅長「土木工程」外,聰明的他對於治國理政也是有兩下子的,我們前面已經多次交代明熹宗對於遼東問題的正確批示,而且他對於遼東問題也基本保持著清醒頭腦,天啟六年(1626年)十一月,袁崇煥上奏說皇太極正在請求議和之事,一邊說靠在遼東屯墾戍邊長期相持最終可以讓後金投降,一邊給魏忠賢大拍馬屁,「由此行之,奴子不降,必為臣成擒矣。況廠臣魏忠賢與閣部諸臣,俱一時稷契夔龍之選,臣所遇非偶,故敢卜事之必成」(《明熹宗實錄》)。

袁崇煥把魏忠賢比作「稷契夔龍」,稷指的是周文王祖先後稷,他是五帝中帝嚳的長子,中國農耕的始祖。契是唐堯的異母弟,是商湯的先祖。夔龍則是盤古開天闢地時出生的神獸。袁崇煥如此肉麻的吹捧卻沒能讓明熹宗高興。

相反明熹宗訓斥了他一頓,告誡他後金的議和壓根兒不可信:「以朕計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戰未必能勝,勝無輕談也。」

天啟朝最大的戰爭失利,是沈遼之戰袁應泰失守遼陽。而袁應泰之所以被起用,是因為之前的督師熊廷弼遭到了文官集團的彈劾,當時魏忠賢還未掌權。遼陽失陷後魏忠賢把給事中姚宗文、魏應嘉、御史顧慥、馮三元、張修德這些當初彈劾熊廷弼的文官都給辦了,固然有打擊文官集團的私心,但是這些文官誤國,居然把大戰略家熊廷弼的兵權奪了,導致遼東不可挽回的損失,也實在罪有應得。而後魏忠賢立刻支持明熹宗起用熊廷弼為兵部尚書,讓他負責遼東防務。可見魏忠賢還是會用人的,但之後王化貞失陷廣寧,魏忠賢包庇王化貞,殺熊廷弼就不光彩了。

此後,魏忠賢接連支持起用的兵部尚書趙南星、孫承宗及兵部左侍郎袁可立等,都是直臣、能臣,而且是和自己作對的,但魏忠賢在邊關大事上還是容忍了這些清流官員。只是後來到了明熹宗晏駕前為了搶班奪權的根本利益,才臨時起用了自己的私人崔呈秀,這些至少說明魏忠賢也是愛國的,因此,崇禎皇帝在亡國前又想到了這位已被自己賜死的魏忠賢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袁崇煥曾經在一封給明熹宗的奏折裡這樣評價魏忠賢:

魏忠賢對社稷的功勞,是海內外都有目共睹的,也已經刻石勒碑,無需多說。在他分管邊疆事宜的時候,為了消滅外敵,任用了劉應干、陶文、紀用等人,而抵禦敵人所用的盔甲、兵器、馬匹、懸帳等物品,都是他用自己的家產置辦的,每天都有資助,還對軍需進行資助。正是由於他的幫助,我才能專心從嚴治軍,下屬營中將領官兵才不敢貪贓營私,不敢欺上瞞下,才將務虛改為務實,將假的變成真的,由怯懦變為勇敢,所以才有今天的勝利。從古至今,沒有一個內臣能超過他的。5

雖然有極度誇張的成分,但所有事都是多多少少有一定出處的,他也的確動用自己的錢來用於遼東戰局。

對於遼東戰局魏忠賢是著急的,他認為遼東打不過後金是因為缺乏馬匹,明朝對於皇帝最喜歡的大臣,是賜其有在紫禁城內騎馬的權利,於是魏忠賢下令但凡有在紫禁城內騎馬權利的大臣都要交出一匹馬來調撥遼東。此外魏忠賢又一下子賜給幾百個太監在宮中騎馬的權利,讓他們每人交一匹馬給遼東。區區幾百匹馬起不了什麼作用,但也可見魏忠賢多少還是有點愛國心。

對明熹宗而言,治國是治國,玩耍是玩耍,他還是盡量希望兩不誤的。一次,明熹宗在西苑湖裡與兩個小太監划船玩,邊玩邊與岸上飲酒的魏忠賢開玩笑。忽然刮來一陣大風,把小船掀翻了,明熹宗掉入水中。幸虧明熹宗會幾下狗刨,撲騰上岸。兩個小太監旱鴨子,被淹死了。這次很懸,明熹宗差點步昔日正德皇帝後塵,正德皇帝就是一次掉進水裡後不久就死了。

愛國歸愛國,其實也並不值得表揚,因為這是做人最起碼的,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祖國都不愛,那實在是無可救藥了。

就像現在突然暴富的土豪燒錢以顯示自己的富有一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魏忠賢不放過任何一個炫耀自己的機會。他特別喜歡炫耀自己的排場,每次出行,他都要「坐文軒,羽幢青蓋,四馬若飛。鐃鼓鳴鏑之聲,轟隱黃塵中。錦衣玉帶靴褲握刀者,夾左右馳,廚傳、優伶、百戲、輿隸相隨屬以萬數」,隨從多達萬人。

在穿著上,魏忠賢經常穿龍袍(不只皇帝能穿龍袍,藩王也能,但是龍爪數量比皇帝少),魏忠賢的龍袍的紋樣則比藩王差一爪。甚至連內衣內褲上,都要繡上金線蟒龍。

就此時魏忠賢的表現而言,可以說他缺乏最起碼的常識,明朝太監沒有兵權,根本不能像唐朝太監那樣掌握皇帝的廢立,此前專權的太監沒有一個得好死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明英宗時的王振和明武宗時的劉瑾,前者被軍人拿錘子砸死,後者死得更慘。

正德皇帝下令對劉瑾砍三千三百五十七刀,要分三天割完。第一天,要割劉瑾三百五十七刀。隨著行刑官一聲令下,劊子手先從劉瑾的胸膛上動手,割了十刀。然後對著劉瑾大喝,怕他昏死過去,劊子手也藉機休息一下,等劉瑾甦醒過來,再割十刀,如此反覆。第一天割完三百五十七刀,劉瑾被押回牢裡,他非但沒死,居然胃口很好,喝了兩大碗粥。第二天,依舊是每十刀一歇,這天,沒割完規定的數目,只割了數十刀,劉瑾氣絕身亡。但是,按照刑律,就是犯人死了也不能放過,因此,劉瑾依然被割足了刀。割滿刀數後,還要剖心挖肝,削去首級,把割下來的肉搗爛,把骨頭搗碎才算完事。

劉瑾是中國歷史上死得最慘的人,換句話說,中國歷史上死得最慘的人就是明朝的專權太監,假如魏忠賢知道這件事的話,無論如何他都不會這樣作的,不作死,就不會死。讀史使人明智,殆非虛言。

由於魏忠賢本身缺乏最基本的政治素質,犯下的政治錯誤越來越多,一夜暴富的這種心理,加上太監本身扭曲的性格,他漸漸作惡多端,對所有看不起他或者擋他的道的人一個個斬盡殺絕,最終成了本章開頭那樣的殺人魔王,也激起了文人們的群起而攻之。

1625年東林黨人楊漣上奏彈劾魏忠賢,奏折說:「太祖皇帝曾下令,太監不許干預朝政,只能掃大街,違令者殺無赦。先帝聖令在先,但仍有人肆無忌憚、擾亂朝綱,東廠太監魏忠賢就是其中之一。臣列其罪狀,請聖上過目。魏忠賢本是市井無賴,淨身後入宮當了太監。起初在一些小方面略顯忠誠,博得了皇上的信任,但後來他惑亂朝政,成為大奸大惡之徒。祖宗的制度,由內閣大臣來擬定聖旨。魏忠賢擅自專權,多次假傳聖旨,有時甚至直接自己批折子。破壞祖宗兩百餘年的政體,這是第一項大罪。」

「……在朝中沒有比官員的推舉、任命更重要的了,但去年,南太宰、北少宰都按魏忠賢的意思任命,一時間名人賢士都不能各安其位。魏忠賢玩弄權術,使得朝廷任用官員黑白顛倒、權詐橫行,這是第六項大罪。」

「皇上推行新政,正需要忠正賢明之士,而文震孟等賢明之士的言論只要讓魏忠賢覺得不順耳,那麼他們就不『賢明』了,就被罷官。這真是天子之怒易解,忠賢之怒難調啊,這是第七項大罪。」

「去年去城南郊祀的那天,傳聞宮中有位貴人,因為性情貞靜,受到皇上的寵愛。魏忠賢害怕她揭發自己的醜事兒,就謊稱貴人得了急病,置她於死地。使陛下不能保護自己非常寵幸的人,這是第八項大罪。」

「裕妃因為懷孕準備加封,朝廷內外都為皇上感到高興。但魏忠賢卻因她不肯依附自己,假傳聖旨,命她自盡。使陛下不能保護自己的妃嬪,這是第九項大罪。」

「皇后有喜,懷上了皇子,卻忽然離奇流產,傳聞是魏忠賢與客氏謀劃的。使陛下不能保護自己的兒子,這是第十項大罪。」

「先帝做皇子四十餘年,一直保著先帝的卻只有王安一人。先帝突然駕崩,王安擁護陛下登基有很大功勞,但魏忠賢因為一些私人恩怨,假傳聖旨,在南苑將他殺了。這不是仇視王安,而是仇視所有跟隨先帝的大臣們,而那些無罪而被他殺害、趕走的人,更不知有幾千幾百人,這是第十一項大罪。」

「魏忠賢要挾眾人,今天要個獎賞,明天又要賜個牌匾。最近又在河間地區毀壞民居,修建牌坊,鏤鳳雕龍,然後又開始擬定修建其陵寢的佔地方案,這是第十二項大罪。」

「魏忠賢胡亂給小太監們封官,褻瀆朝廷,超越了任何朝代,這是第十三項大罪。」

「……北鎮巡撫劉僑因為遵守朝廷法度,不肯殺人向魏忠賢獻媚,魏忠賢認為他不善鍛煉,便將其罷官。這等於是說,大明的律令可以不遵守,但魏忠賢的律令卻不能不遵守,這是第十八項大罪。」

「朝廷設立東廠,原本是用來捉拿奸人的。自從魏忠賢負責東廠之後,每天都在做一些公報私仇、誣陷忠良的事。只要是有片言隻語違背了魏忠賢,就會被捉拿,受迫害,這是第二十項大罪。」

「祖宗的規定,不准蓄養內兵,是很有深謀遠慮的。魏忠賢和奸相沈紘在大內練自己的軍隊,藏匿奸人,一旦發生變故,是很大的憂慮啊,這是第二十二項大罪。」

「魏忠賢去涿州時,開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百姓都以為是皇上出行。他回京的時候,駕四馬,羽幢青蓋,夾護環遮,儼然一副皇上御駕的樣子,這是第二十三項大罪。」

「聽說今年春天的時候,魏忠賢在皇上面前違制騎馬,皇上射殺了他的馬,但沒有治他的罪。當時魏忠賢不但不伏地認罪,反而還面帶傲色,頗多怨言。向來亂臣賊子,謀反只在一念之間,總是肆無忌憚就會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即使把魏忠賢凌遲處死,也不足以抵償他的罪過。這是第二十四項大罪。最後楊漣請求熹宗召集文武大臣共議此事,並命刑部對魏忠賢嚴加審問,對所涉及的案件查明真相,以正國法。」

楊漣上奏的內容真實性如何呢?就我節選的這些條而言,咱們隨便摘幾條看,第一條,秉筆太監是收發文件的經手人。明朝從正統皇帝朱祁鎮開始,叫太監代為批紅。此後,成化皇帝、正德皇帝、隆慶皇帝都經常這樣做。明熹宗照著干,只是援引慣例而已。如果要說太監批紅和口頭傳達聖旨是犯罪,那麼,首犯只能是成化皇帝,不是朱由校,更不是魏忠賢。

第六條,屬實。

第七條,文震孟是天啟二年的進士,當年十月因上《勤政講學疏》,被明熹宗下令廷杖後開除公職。對文震孟的廷杖,在午門外當眾進行。朱由校下令全體官員到現場觀看文震孟受刑。這是一個轟動朝野的事件,不可能是魏忠賢個人操控得了的,事件的整個過程,都是明熹宗起的主導作用,基本上未見魏忠賢的身影。

第八條,是傳聞,無法考證。

第九條,與真相有一定出入,真相是,裕妃與客氏不合,在裕妃懷孕後,通過魏忠賢向明熹宗進讒言,說裕妃平時作風就有問題,這個孩子恐怕不是明熹宗的,於是明熹宗把裕妃打入冷宮。而後客氏禁止給裕妃食物,最後裕妃被活活餓死。

第十條,傳聞屬實,皇后腰疼,魏忠賢找「醫生」給她治病,治病按摩腰部時就把孩子搞流產了。

第十一條,王安被殺,據考證,不排除與魏忠賢有關,但沒有確鑿證據。

第十二條,無確鑿證據。

第十三條,屬實。

第十八條,屬實。

第二十條,屬實。

第二十二條,組建內兵不是一件小事,也不是可以偷偷摸摸干的。魏忠賢的確組建內兵了,但即使不是出於朱由校的主意,也必定得到了朱由校的批准。因此這條不算罪狀。

第二十三條,屬實。

第二十四條,屬實。

總之,除了那些「聽說」的以外,其他的有鐵證如山的,也有有水分的。當然,這封奏折明熹宗不可能看到,魏忠賢看到此奏折後大怒,他立即下令將楊漣逮捕,讓人用銅錘砸楊漣的胸膛,幾乎砸斷了他的所有肋骨,但楊漣沒死。而後魏忠賢又派人趁楊漣睡覺時把一袋土壓在他身上,這種辦法是中國古代處理那些按律不能殺,但對當權者而言還必須死的人。對一個肋骨被壓斷多根的人而言,一袋土壓在胸口上,足能讓人窒息而死。

但楊漣這樣的真正的中國士大夫就是命大,一袋土就跟蓋被子一樣,白天一拍土就站起來了。這下喪心病狂的魏忠賢最終讓死黨許顯純以一枚大鐵釘釘入楊漣的耳朵裡。楊漣頭痛欲裂,知道自己快死了,於是他用手指蘸著自己頭上的血寫了一封血書,如此忠臣義士,自然當把他的血書錄入:

欲以性命歸之朝廷,不圖妻子一環泣耳。……身非鐵石,有命而已。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義一生,死於詔獄,難言不得死所。何憾於天?何怨於人?惟我身副憲臣,曾受顧命(楊漣是明光宗的托孤大臣)。孔子云:「托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持此一念,終可以見先帝於在天,對二祖十宗與皇天后土、天下萬世矣。大笑,大笑,還大笑!刀砍東風,於我何有哉?

太瀟灑了,這就是中國古代真正的士大夫,對於這種人的存在,魏忠賢是壓根兒不可能理解的,與楊漣一同被魏忠賢殘酷殺害的還有東林黨人左光斗、魏大中等。

魏忠賢為斬草除根,炮製了《東林點將錄》,就是像《水滸傳》那樣把東林黨人按次序排名,列了一百零八人,我舉幾個例子您就明白這是什麼東西了,「開山元帥托塔天王南京戶部尚書李三才,天魁星及時雨大學士葉向高,天罡星玉麒麟吏部尚書趙南星……」

炮製了《東林點將錄》後,魏忠賢拿給明熹宗看,希望他能按名單抓人,明熹宗卻問出了一個足以讓魏忠賢跳河的問題,「什麼是《水滸傳》?」

問出這個問題並不奇怪,明熹宗的老師是孫承宗,孫承宗讓他讀的書無非是四書五經、《資治通鑒》或其他正統的書籍,對於《水滸傳》這種寫造反的小說,他在深宮之內沒看過也不足為奇。

沒看過沒關係,魏忠賢繼續給明熹宗耐心解釋,詳細解說了《水滸傳》的內容,魏忠賢雖然不識字,但對於《水滸傳》,通過聽評書等途徑還是基本知道的。魏忠賢剛講完《水滸傳》的內容,明熹宗翻開《東林點將錄》的第一頁後,就又問了一個讓魏忠賢崩潰的問題,「誰是托塔天王?」

無論是晁蓋還是哪吒他爸,明熹宗都沒聽說過,於是魏忠賢只得秀出自己的「學問」,什麼智取生辰綱、夜打曾頭市等,都說一遍,最後明熹宗點評了一句:「好!托塔天王,有勇有謀!」

既然明熹宗都誇晁蓋了,再想讓他來收拾被自己比作晁蓋的人,顯然是沒戲了,於是魏忠賢只得收起《東林點將錄》,再也不拿出來了。

殘害了楊漣等人後,朝廷一時萬馬齊喑,更沒人敢公開與魏忠賢叫板了,非但如此,越來越多的人投奔了魏忠賢,魏忠賢手下重要黨羽被人稱作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沖這些名字,就可想而知這幫人都是什麼貨色。

越來越多的人去捧魏忠賢的臭腳,天啟五年(1625年),東廠太監抓到了一個後金奸細。這本是一件尋常之事,但由於東廠是魏忠賢控制的,於是就被昇華到異乎尋常的高度,內閣大臣起草的聖旨說:「魏忠賢赤心為國,殫力籌邊,前此屢著奇勳,今又潛消大釁,不煩亡矢遺鏃之費,可比斬將搴旗之功,勞在封疆,賞宜超格。」「捷音裡報於邊塞,勝算實出於廟堂。」

天啟六年(1626年)閏六月,京師中府草場失火,魏忠賢親自帶著太監撲救。對這場火災,主管草場的官員薛貞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然而,這位薛貞很善於「把壞事變成好事」,他在火災結束後上奏說魏忠賢在撲救火災時「盡心竭力,別具一應變之才而佈置安排」,並且就此大發了一通議論:「可見天下無難事,特患無實作事之人耳。使人人皆能如引實做,何遽謂天災不可挽回哉?」魏忠賢看到這封奏折後大喜,薛貞非但沒有被處分,反而被提升為刑部尚書。薛貞也因此被稱為「火逼尚書」。

同年,國子監監生集體上書,要求以魏忠賢與孔子並祀,並說他「復重光之聖學,其功不在孟子下」,大字不識一個的魏忠賢就這樣被中國最高級的知識分子與孔孟並稱,讀史至此,足以為整個明朝歷史蒙羞。1626年夏,浙江巡撫潘汝楨開頭,在當地為魏忠賢建生祠,地點位於杭州關羽廟和岳王廟之間。江南一帶的魏忠賢祠內坐像多以沉香木為體,眼耳口鼻手足皆栩栩如生,連坐像肚子中也按真實比例用金玉珠寶雕成腸子心肝脾肺腎和雜碎,充斥其中,以擬真人。河南省的魏忠賢生祠貼著這樣的對聯,「至聖至神,中乾坤而立極;多福多壽,同日月以長明」。南京的生祠就修在朱元璋明孝陵旁,朱元璋生前在故宮曾立一塊牌子,「宦官干預政事者,斬!」現如今宦官的生祠就在自己的墳頭邊,他九泉有知,說不定會把棺材啃穿了爬出來。江西的魏忠賢生祠則是江西巡撫把朱熹的祠堂砸了之後在其原址重修,以顯示魏忠賢蓋過朱熹之意。

現在普遍的說法是魏忠賢當時被稱作九千歲,其實這不全面,魏忠賢只是在一段時間內被叫作九千歲,最後他到巔峰時被稱作「九千九百歲爺爺」,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九千九百歲。

雖然魏忠賢都已經被叫作九千九百歲了,但事實上他自己還是很心虛的,魏忠賢喜歡看戲,但不喜歡看到戲裡的奸臣,每次宮裡演戲只要遇到秦檜這樣的角色出場,魏忠賢就坐立不安,甚至溜之大吉。

在魏忠賢勢頭最盛之時,中國古代史最大的一場爆炸使得魏忠賢也備感心虛,在他心中暗暗覺得,或許這是蒼天對他不滿的表示。

天啟六年五月初六日巳時(1626年5月30日上午9時),在北京王恭廠一帶發生了一次驚天動地的大爆炸。

王恭廠所在位置是大約今西城區新文化街以南、象來街以北、鬧市口南街以東、民族宮南街以西的永寧胡同與光彩胡同一帶。當時為工部製造、儲存火藥的倉庫就在王恭廠。

據《明季北略》引《天變邸抄》描述:

(當日)天色皎潔,忽有聲如吼,從東北方漸至京城西南角,灰氣湧起,屋宇動盪。須臾,大震一聲,天崩地塌,昏黑如夜,萬室平沉。東自順城門大街(今宣武門內大街),北至刑部街(今西長安街),西及平則門(今阜成門)南,長三四里,周圍二十三里,盡為齏粉,屋以數萬計,人以萬計。王恭廠一帶,糜爛尤甚。偃屍層疊,穢氣熏天,瓦礫盈空而下,無從辨別。衙道門戶,震聲南由河西務,東自通州,北自密雲、昌平、告變相同。城中屋宇無不震烈,舉國狂奔。像房傾圮,像俱逸出。遙望雲氣,有如亂絲者,有如五色者,有如靈芝黑色者,沖天而起,經時方散。

北京城中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受到了影響,連象房裡的大象都跑出來了(城內類似於動物園的象房),估計有這幾頭大象的加盟,當時北京就真成名副其實的一片亂象了。

「兩萬多居民非死即傷,斷臂者、折足者、破頭者無數,屍骸遍地,穢氣熏天,一片狼藉,慘不忍睹」。一時間人畜、樹木、磚石突然騰空而起,不知去向,「長安街空中飛墮人頭,或眉毛和鼻或連一額,紛紛而下」。爆炸力之大,乃至炸飛的木頭都飛到了密雲,石駙馬大街上有一五千斤重的大石獅竟被掀出順成門(今宣武門)外,被炸飛的木頭、石塊、人的屍體從天上如下雨一樣落下來,衣物、銀錢、器皿等更是飄至昌平的閱武場中,或是散落到西山上以及東北郊去了。災後,「所傷男婦俱赤體,寸絲不掛,不知何故」,爆炸炸得把衣服都炸沒了,但人還活著。

欽天監周司歷說:爆炸當時「地鳴聲如霹靂」,「有雲氣障天,良久散」,他占卜了一下,卜卦的結果是「地鳴」意味著天下會發生大戰。此外周司歷還奏報地底下「洶洶有聲,是謂凶象,其地有殃。地中有聲混混,其邑必亡」。本就知道自己搞得天怒人怨的魏忠賢聽此報告,更是大怒,說他是妖言惑眾,廷杖一百下把他打死。

後宰門守門內侍在爆炸開始前,突然聽見音樂聲,「一番粗樂過,又一番細樂,如此三疊」,諸位內侍非常驚異,於是進入殿中,看見一個像紅球的東西從殿中滾出,騰空而上,而後就有了這次大爆炸。

此時明熹宗正在乾清宮用早膳,突然地動殿搖,「乾清宮御座、御案俱翻倒」,明熹宗起身衝出乾清宮直奔交泰殿,明熹宗跑得比兔子還快,只有一個侍衛跟上了,途中趕上建極殿的瓦片被震飛,正中近侍頭部,腦漿迸裂倒地而亡。飛濺的腦漿打在明熹宗身上,顧不得驚恐的明熹宗繼續跑到一片開闊地方止。紫禁城中正修建大殿的工匠,因「震而下墮者二千人,俱成肉袋」。

紹興一個姓周的官吏的弟弟在菜市口遇到六個朋友,互相作揖,此時發生大爆炸,姓周的官吏的弟弟的人頭一下子飛了,另外六個人沒事兒。

馮銓的妻子在大爆炸時坐在轎子裡,爆炸過後,從轎子裡一出來,已經赤身裸體了。

「又石忽入雲霄,磨轉不下,非常怪異,筆難盡述。」

此次爆炸除記載在《明季北略》外,在其他許多很靠譜的史料中也都有記載,如《明熹宗實錄》卷七一記載,北京平谷的一位官吏上奏說「忽聽響聲如雷,初疑其為地震也,差夜役張忠飛馬往探,始知為王恭廠之變,切思平谷離京一百八十里,尚聲洪如雷,況深宮大內相隔咫尺,不知如何震動」。

此外談遷《國榷》、劉若愚《酌中志》等都有記載,因此絕對靠譜。那麼這次大爆炸究竟是何原因呢?

有說是地震的,但地震怎麼可能會震得男女老少一絲不掛呢?有說是火藥爆炸的,畢竟爆炸中心王恭廠就是火藥廠,但這也無法解釋一絲不掛的現象,要炸就是把人和衣服都炸飛了,不可能衣服沒了,人還活著。有說是隕石撞擊地球的,可是爆炸中心卻「不焚寸木,無焚燒之跡」,如果是隕石撞擊的話,爆炸中心應該情況最劇烈才對,那究竟此番爆炸是為什麼呢?總之各種觀點都無法百分之百自圓其說。據後人估算,此次爆炸產生的威力相當於一萬噸至兩萬噸當量的TNT炸藥爆炸的威力,此事與印度死丘事件、1908年俄羅斯西伯利亞通古斯大爆炸並稱世界三大自然災難之謎。

此事後,明熹宗下了一道罪己詔,但也只是象徵性的,他並沒真正深切反思自己的過失,至於魏忠賢嘛,沒有任何科學文化知識的他在此事後更是變本加厲,繼續讓全國各地為他修生祠,享受著最後的瘋狂。

此番爆炸一年後,1627年,尚書霍維華獻給明熹宗長生不老藥,名叫靈露飲。這種藥是用粳米、糯米跟水和在一起,然後把這些米和水放進甑(一種碗,碗底有小洞)裡,用柴火烤甑,在甑下面放一個空口銀瓶,等到甑裡面的糯米和粳米融化成液體順小孔流入銀瓶後,銀瓶裡的東西就叫靈露飲。在吃了幾天靈露飲後,明熹宗感覺很爽。天啟七年八月十一日(1627年9月19日)明熹宗掛了。

明熹宗的三個孩子先後夭折,所以此時他已沒有孩子,他的父親明光宗共生了七個孩子,可是活到現在的只有他和弟弟朱由檢,他快死了,朱由檢自然成了獨一無二的繼承人。

十七歲的朱由檢繼位,年號崇禎。一開始崇禎裝出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以免被魏忠賢加害,他「衣冠不整,不見內侍,坐不倚側,目不旁視,不疾言,不苟笑」(鄭達《野史無文》卷三)。當然,光靠裝傻還是不夠的,他進宮時帶著乾糧、炒米飯,不吃宮中一粒米,不喝宮中一口水,對宮中的一切都保持著高度警惕。入宮後的第一個夜晚,崇禎一晚上都沒睡著,不是因為即將「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的興奮,而是恐懼,因為這座宮殿裡絕大多數人都是魏忠賢的人,當夜崇禎秉燭而坐,突然一個太監手拿寶劍從一側經過,崇禎誤以為是魏忠賢派來殺自己的人,立即站起身來。他看到太監並無加害之意,這才放心,找太監把寶劍要過來,放在自己桌子上。

過了一會兒,他聽到夜間打更的聲音,於是他把所有的皇宮值夜班的太監和侍衛都叫來,讓御膳房值夜班的太監做夜宵,所有人在一起吃一頓,吃到第二天早晨。畢竟,人多的地方總是會讓人有安全感。這就是崇禎繼位後的第一夜,記載在《崇禎長編》裡。

魏忠賢為了讓崇禎受自己擺佈,於是打算用美人計,他讓一個女子服侍崇禎。崇禎有潔癖,這個女子剛來,崇禎就說:「快去沐浴!」女子草草洗了一下,剛披上一件白紗浴巾,崇禎便衝了過來。

此時的女子本來就風流嫵媚,加之剛沐浴後飄散的一頭秀髮,白裡透紅的肌膚以及高聳的乳峰上那若隱若現的乳暈,這一切都強烈吸引著崇禎的眼球,崇禎感到渾身在燃燒,血液猶如沸騰一般,他把女子一把抱住,放到床上,一把撕開白紗浴巾……兩人很快便疾風驟雨般在龍床上顛鸞倒鳳,欲死欲仙。

崇禎本來是不好色的,那麼這一幕又是如何發生呢?原來在屋外有一個小太監一直在夾牆內往屋裡吹迷魂香,這是一種能使男人爆發性慾的香。這個小太監最終被揪出。經審問,這個小太監是魏忠賢的人,崇禎說:「皇考和皇兄都是誤在這上面呀!」崇禎在心裡埋下了廢掉魏忠賢的種子。

崇禎知道魏忠賢樹大根深,輕舉妄動無異於自取滅亡。果然,他還沒行動,魏忠賢就開始行動了,九月初一,魏忠賢提出辭呈,崇禎當然明白,這是在試探自己,假如自己批准了魏忠賢的辭呈,就說明自己想讓魏忠賢滾蛋,那麼此時滾蛋的一定是崇禎。

崇禎親自召見魏忠賢,說:「先帝臨終前囑托朕,國事一定要靠兩個人:您和張皇后,所以愛卿怎好棄朕而去呢?」

魏忠賢聽後感動不已,但老奸巨猾的他還是不敢掉以輕心,九月初三,魏忠賢讓客氏試探著提出辭呈,崇禎順水推舟批准了,魏忠賢的左膀由此離開。

魏忠賢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於是再讓自己的頭號死黨司禮監掌印太監王體乾提出辭呈,崇禎此時雖然才十七歲,但其心理年齡四十七歲都不只,他一眼看出魏忠賢的心理,自然拒絕了王體乾的辭呈。

九月十六日,都察院御史楊所修上奏彈劾兵部尚書崔呈秀、工部尚書李養德等四人,此四人都是閹黨,其中崔呈秀是魏忠賢集團第二號人物,楊所修彈劾他們的內容卻是他們在父母死時都沒有回家守孝。不要小看這點,當初張居正死後就因為沒有回家為父守孝而被扳倒,中國古代以孝治天下,父母死後守孝三年是天經地義之舉。

自從楊漣等人慘死後已經許久沒有人彈劾過魏忠賢了,魏忠賢知道這一定是崇禎指使干的,可是崇禎卻做出批示,否決了楊所修的奏折,而後又賜給魏忠賢的侄子魏良卿免死鐵券(免死鐵券並不是什麼罪都能免,謀反除外),而崇禎此舉就是為了給魏忠賢吃定心丸。

就在魏忠賢覺得雲山霧罩之時,給事中陳爾翼上奏,大罵楊所修,並為崔呈秀辯護,說那些不回家守孝的事都是已經死了的東林黨人栽贓的,請求崇禎嚴查。

崇禎以為陳爾翼的奏折是魏忠賢指使下寫的,而魏忠賢則壓根兒搞不清陳爾翼為什麼寫這封奏折。魏忠賢以為楊所修的奏折是崇禎指使下寫的,而崇禎則壓根兒搞不清楊所修為什麼寫這封奏折。

看起來越來越亂,事情的真相是這樣的:閹黨楊所修看出崇禎一定要幹掉魏忠賢,他彈劾崔呈秀就是為了此時跟閹黨劃清界限,而且不把矛頭對準魏忠賢,也可以讓自己萬一玩砸了還有退路。可是他這麼一封奏折自然得罪了崔呈秀,同為閹黨崔呈秀掌握了大量楊所修的劣跡,他便威脅楊所修,楊所修無奈,只得讓陳爾翼寫封奏折,把責任推給已經死去的東林黨,這樣就死無對證了。

就在事情被楊所修和陳爾翼攪亂了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抱著跟楊所修一樣的心理,看出崇禎城府極深,知道魏忠賢必掛,於是紛紛上奏彈劾崔呈秀,魏忠賢明白,必須犧牲崔呈秀了。他讓崔呈秀提出辭呈,崇禎也順水推舟批准了,兵部尚書被罷官,由此兵權收歸崇禎己有。

見魏忠賢的手下閹黨二號人物就這樣被魏忠賢拋棄了,其他人紛紛上奏與魏忠賢劃清界限,領導不夠意思,那就休怪員工翻臉了,牆倒眾人推的時刻到了。此時,已經勝券在握的崇禎奪去魏忠賢一切職務,但是保留了他的爵位,把他發配到朱元璋祖墳鳳陽。可是被罷官的魏忠賢依然擁有一千名衛兵,一個待罪的宦官還如此跋扈,崇禎大怒,下令將魏忠賢緝拿回京。

魏忠賢的死黨李永貞得知崇禎帝的諭旨後,連夜派心腹李朝欽飛騎追趕魏忠賢密報。李朝欽在一個名叫新店的地方趕上了魏忠賢一行。此日晚上,他們一行人到達阜城(今河北阜城,當時屬京畿)投宿。魏忠賢與李朝欽兩人舉杯痛飲。據說兩人酒至酣處,忽聽窗外有人唱起一首小曲《掛枝兒》。曲云:

聽初更,鼓正敲,心兒懊惱。想當初,開夜宴,何等奢豪。進羊羔,斟美酒,笙歌聒噪。如今寂寥荒店裡,只好醉村醪。又怕酒淡愁濃也,怎把愁腸掃?

二更時,輾轉愁,夢兒難就。想當初,睡牙床,錦繡衾裯。如今蘆為帷,土為炕,寒風入牖。壁穿寒月冷,簷淺夜蛩愁。可憐滿枕淒涼也,重起繞房走。

夜將中,鼓咚咚,更鑼三下。夢才成,又驚覺,無限嗟呀。想當初,勢傾朝,誰人不敬?九卿稱晚輩,宰相謁私衙。如今勢去時衰也,零落如飄草。

城樓上,鼓四敲,星移斗轉。思量起,當日裡,蟒玉朝天。如今別龍樓,辭鳳閣,淒淒孤館。雞聲茅店月,月影草橋煙。真個目斷長途也,一望一回遠。

鬧嚷嚷,人催起,五更天氣。正寒冬,風凜冽,霜拂征衣。更何人,效慇勤,寒溫彼此。隨行的是寒月影,吆喝的是馬聲嘶。似這般荒涼也,真個不如死!

據說這是京師一位姓白的書生所作。當時魏忠賢、李朝欽在房中喝酒時,這位白書生在外廂房徹夜吟唱,聽得魏忠賢是無限感慨,萬念俱灰。於是魏忠賢說道:「似這般荒涼也,真個不如死!」

魏忠賢選擇了死!天啟七年十一月四日(1627年12月11日)凌晨,魏忠賢在寓所上吊自殺,他的死黨李朝欽也在一旁上吊。一代巨閹結束了一生。在此前幾天,魏忠賢死黨崔呈秀也上吊自殺。

魏忠賢死後,崇禎為被魏忠賢迫害致死的東林黨人楊漣、左光斗(史可法的老師)等人平反,將客氏斬首,將魏忠賢的屍體刨出來凌遲。而後崇禎重新整理了一下最近一段時間所有與魏忠賢劃清界限的奏折,本來崇禎不知道誰是閹黨,這下可好,按名單抓人即可,魏忠賢手下五虎除崔呈秀已死外,其餘四人斬殺,崔呈秀被從棺材裡刨出來戮屍,五彪全殺,十狗、十孩兒、四十孫分別處以斬首、流放、充軍、罷官的處罰,此外還有除此之外的那些上奏跟魏忠賢劃清界限的,一律罷官,閹黨總共有二百六十一人受到死刑到罷官不等的處罰,朝堂之上,重新見了堯天舜日。

關於魏忠賢的記載眾多,本文主要參考資料為劉若愚《酌中志》和朱長祚《玉鏡新譚》。

從繼位到除掉魏忠賢,三個月都不到,崇禎顯示出了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的本色,此時,內部肅清,崇禎把目光投向了遼東。

皇太極成了他的頭號敵人,但如果與皇太極相比,崇禎就遜色多了。

崇禎不如皇太極的有三點:

一,崇禎即位時才十七歲,皇太極即位時三十五歲,崇禎當權時還是個孩子,而皇太極已經是成熟的中年人了,雖然崇禎在除掉魏忠賢的表現上堪稱天才,但如果與久經沙場的皇太極相比,他還是有太多該學習的地方。

二,崇禎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而皇太極長在馬背上,沙場拚殺多年,崇禎在閱歷、軍事上遠差於皇太極。

三,崇禎是在沒有任何競爭者的情況下,喜從天降,得了皇位,而皇太極是在努爾哈赤的十六個兒子中經過激烈角逐脫穎而出的。換句話說,皇太極的皇位是競爭出來的,而崇禎的皇位是天上掉下來的,由此崇禎又輸了一回。

此時大明王朝傳到崇禎手裡,就像一座曾經豪華美不勝收的莊園,幾經風吹雨打,漸漸走向衰敗腐朽,雕欄玉砌猶在,只是已經斑斑駁駁,曾經遮風避雨的房頂已經是外邊小雨屋裡中雨,外邊中雨屋裡大雨,外邊大雨屋裡暴雨了。

但實際上暴雨只來自東北一個方向,內部禍患魏忠賢剛剛平定,東北只是遼東被後金佔據,整個中國幾乎都還在大明控制範圍內,此時只要有一個成熟穩重、精通戰略、手腕非凡的領袖來駕馭的話,加之東北有毛文龍在,那麼一定能攻滅後金,實現大明中興。然而十七歲就顯出政治天才的崇禎卻最終使得那些雖然腐朽,但還能維持若干時間的樑柱加速坍塌,明朝在崇禎領導下一天不如一天,一會兒不如一會兒,一陣不如一陣,那麼究竟為什麼會這樣?這一切都要從袁崇煥殺毛文龍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