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日恩怨兩千年 > 卷貳 第十一章 入侵朝鮮:豐臣秀吉的野心 >

卷貳 第十一章 入侵朝鮮:豐臣秀吉的野心

日本的戰國時代,在差不多公元16世紀中葉的時候開始進入中盤,其中的狀況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那就是「亂上加亂」。

不過,亂世其實在哪裡都是差不多的,除去刀光劍影你死我活,剩下的便是所謂的「英雄輩出」了。

時至今日,即便是不甚熟悉日本的人,也能說上幾個名字,比如上杉謙信,比如武田信玄,比如島津義弘,比如伊達政宗……無不都是活躍於戰國時代的弄潮兒,甚至連一休和尚,因為實在活得太長了,有幸在人生的尾處趕上了戰國的開端,於是也勉強算戰國之人。

到底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那倒是只能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了。而在那一系列戰國豪傑裡頭,最為人熟知的,當屬三人: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

三人合稱「戰國三傑」。

三人中需要在此細說一番的,是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人稱「戰國第一風雲兒」或「日本第一出頭兒」。

「出頭」就是「出人頭地」的簡稱。

他出生在尾張國愛知郡(今愛知縣)的一個小山村裡。父親叫木下彌右衛門,原本在織田家當小兵,後來因為在戰場上受了傷,不得已回家去種地,生了個一兒一女,兒子叫日吉,也就是日後的秀吉了。

或許是因為那次受的傷實在太重,所以在日吉7歲的時候,彌右衛門就離開了人世,之後,母親帶著兩個孩子改嫁給了同村的老鄉竹阿彌,但是日吉和繼父的關係相當不好,所以在他15歲的時候,便帶了幾塊錢離開了那個家,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

出走之後的日吉究竟幹了些什麼,至今沒有人能完全知道。不過有一點能夠肯定,那就是幹的不是什麼太正經的事兒。儘管他也做過買賣針線之類的小本生意,但是大多數時間還是跟一群看著就不太像好人的傢伙混在一起,比如山賊游寇之類。在這個過程中,他認識了很多身份低下但對自己後來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的人,像尾張地區的野武士頭領——蜂須賀小六。

野武士就是沒有主君但又不甘做浪人的武士。他們打仗的時候受雇於各諸侯,不打仗的時候在那裡佔山為王,做一些「此路我開此樹我栽」的勾當。

在外流浪了十多年後,日吉於天文二十三年(公元1554年)投靠了織田信長,成為了織田家的一名小者。

很多人都曾錯把「小者」當作「小姓」,在此有必要作個說明。

小姓,也稱侍童,通常由諸侯或者有權有勢的人從家臣中的男孩裡挑選,用於服侍自己的起居。

小者,其實就是打雜的下人,通常出身低微,做的事情也微不足道。不過,也不見得做小者都沒前途,日本首任總理大臣伊籐博文當年也幹過這活兒。

成了小者之後,日吉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木下籐吉郎,他幹的第一份工作是為信長提鞋,日本人在室內通常不穿鞋,現在也是如此,因為信長住的地方大,出門時往往會忘了把鞋放哪兒,所以若是叫一聲「鞋來」,鞋就真的來了的話,那就很方便了。

有一年冬天,天上下著鵝毛大雪,信長從屋裡走了出來想要出門辦事,剛要吼一嗓子「鞋來」,就發現籐吉郎正坐在廊下,於是便走上前去:「猴子,把鞋給我。」

「猴子」是籐吉郎的外號,他還有個花名叫「禿鼠」,光看著兩個名字就能明白,這絕對是個卑微的主兒。

「是。」籐吉郎一邊說著一邊拿出了一雙草鞋,信長見了頓時驚呆了。

因為他發現這雙鞋是籐吉郎從自己屁股底下抽出來的。

雖說屁股壓著和腳丫子踩著,本質上沒甚區別,但畢竟主從有別,這就是那時候的規矩。但籐吉郎似乎並不覺得自己犯了大忌,還滿臉堆笑地把草鞋雙手奉上:「主公,您的鞋。」

「猴子……你……」信長很無語。

「主公,您先穿上再說吧。」籐吉郎依然笑容滿面,還親手為信長穿起了鞋。

當腳入鞋的那一瞬間,信長的表情變了:「猴子……這……」

「如何,主公,比以前要舒服多了吧?嘿嘿。」籐吉郎笑得很憨厚。

他坐在信長的鞋上,不是為了別的,而是在暖鞋。

後來豐臣秀吉發達了,有人給他立傳了,由於考慮到這麼一位大人物用屁股坐鞋的方式實在不太雅觀,於是便改成了放在胸口,看起來既美感又溫馨。當然,只是拍馬之作而已。

不過這次暖鞋事件也成了籐吉郎的一個轉折點。發現其是個有心人之後,信長便開始讓他去處理一些內務,比如計算一下織田家本城清州城裡的木柴數量、糧食噸位以及統計一些其他數據,儘管在以戰為主的戰國時代,這些要通過計算才能完成的任務多為武士們不屑,但對於秀吉而言,怎麼說也是一大進步了,至少,他大小也算是個官兒了。

永祿四年(公元1561年),24歲的籐吉郎和14歲的寧寧結為夫妻,據說前者追後者追了很久。這場婚禮在當時轟動一時,不僅是因為秀吉本不過一介農夫,而寧寧卻是武士之女,更重要的是,在當時男女之間的婚姻幾乎都是包辦,像他們這樣自由戀愛能終成眷屬的,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婚後,籐吉郎還是依然在織田家當內務官,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五年,直到永祿九年(公元1566年),他才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的又一轉折點。

當時織田家正在和美濃(今岐阜縣)的齋籐家開戰,齋籐家的原首領齋籐義龍活著的時候,織田信長連半毛錢便宜都沒佔著,義龍死後,他兒子龍興即位,雖說他不太聰明,可因為他們齋籐家有一座易守難攻的稻葉山城做大本營,城牆厚地勢好,故而即便是信長親自前去指揮作戰,也是無功而返。

吃了幾次虧之後,信長想明白了,覺得自己如果能在稻葉山城附近造一個據點當作橋頭堡的話,或許能攻下城池。經過一番挑選,他看中了位於今天岐阜縣長良川右岸堤防下游的一個叫墨俁的地方。可問題是齋籐家也不是真傻,所以每次信長派人去造城,木樁子剛剛豎起來,還沒等砌牆,齋籐家便攻了過來,一陣廝殺,自然也就沒工夫造碉堡了。

一連好幾次,好幾年都是這樣,信長已經有些絕望了。

就在此時,木下籐吉郎主動請纓:「主公,讓我去吧!」

信長想了想,該派的人都派出去過了,現在也就剩下這隻猴子了,橫豎也是個能幹活的,那就讓他去試試看吧。

來到墨俁的籐吉郎在觀察了地形之後,首先判明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時間差。之前幾次之所以無法成功,那是因為造城的速度太慢,讓齋籐家鑽了空子。只要這次能在對方作出反應之前把城造好就行了。

明確了大方向,接下來就是細則了。在分析了前幾次的失敗之後,籐吉郎得出了結論:之所以沒法快速造城,原因是因為運輸材料過於消耗時間,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那麼其餘的也就能一併解決了。

對此,他想到了一個非常完美的解決方案。

數日之後,籐吉郎找到了當年的野武士首領蜂須賀小六,希望他能夠幫助自己完成此次的築城任務。

具體的方法是,讓野武士們準備好材料,然後於夜間從長良川上游投入,自己再率人於下游將其截獲,並就地展開搭建。如此一來,依靠河流的運動,便能輕鬆快速地將木材送到了。

事實證明,這個方法確實相當不錯,僅用了一晚上,墨俁城就被成功地造了起來,人稱「一夜之城」。

從此,這個當年誰都不待見的猴子,一躍成為了織田統治集團核心小組周邊的一分子,並有向核心靠攏的趨勢。

趁著這個機會,籐吉郎把名字改成了木下秀吉。數年之後,隨著織田信長的勢力擴大,他也當上了一國一城之主,接著又把名字改成了羽柴秀吉,這個姓是從織田家的另外兩名核心成員——柴田勝家以及丹羽長秀的姓氏中各取一字。

如果說用屁股暖鞋是秀吉從一個下人變為織田家正式家臣的轉折點,墨俁城是他從普通家臣變為織田家重臣的序曲,那麼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則是秀吉由家臣一躍而成為天下霸主的關鍵一步了。

天正十年(公元1582年)六月二日,當時已經統一了大半個日本並且佔據了所有黃金地段的織田信長,在京都的本能寺遭到了部將明智光秀的倒戈一擊,因寡不敵眾而被迫自盡,史稱「本能寺之變」。

之後,明智光秀立刻向京都朝廷方面送去了大量的金錢,想要天皇的認可來證明自己這次行動的合法性,他很快就被任命為了新一代的征夷大將軍。

不過,這並不代表就此沒事兒了,因為光秀明白,儘管織田信長已死,可他手下的其他重臣,如柴田勝家丹羽長秀以及羽柴秀吉等人依然健在,他們只不過是事發當時來不及往回趕而已,一旦收到自己在京都犯上作亂的消息之後,必定率軍前來討伐,到時候肯定是吃不了兜著走,所以一定得早作準備。

此時的秀吉正在備中國(岡山縣內)奉命攻打毛利家,主攻目標是高松城,敵方守將叫清水宗治。

秀吉是個很不喜歡打硬仗的人,所以採取了水攻的方式——利用城池所在的低地勢將附近的河水給倒灌了過來,打算就這樣把對方給困死。

不過清水宗治也是條漢子,眼瞅著都要水漫金山做甲魚了還是不肯服軟。於是雙方就只能這麼乾耗著大眼瞪小眼。

一直到六月四日,秀吉方面截獲了光秀派去給毛利家送信的人,信上說要搞明智家和毛利家的強強聯手,共得天下。

當天下午,羽柴方面主動和毛利家展開了高調和談,在擺出一副「我是可憐你才跟你談」的極高姿態後,終於將對手壓倒,達成了協議。

六月六日,秀吉帶頭,率全軍朝著京都方面展開日均八十公里以上的急行軍。

六月十一日,此刻的光秀尚在東拉西扯地找朋友一起幹,織田家的大多數其他家臣還在各自的領地裡沉痛哀悼,羽柴家的軍隊已經來到了明智家領地的跟前了,同時一起的,還有本來就在附近的織田信長三子織田信孝以及家臣丹羽長秀。

六月十二日,雙方開打於京都邊上的天王山。

當天就分出了個子丑寅卯,勝者,羽柴秀吉。

明智光秀在逃跑的途中被人截殺,重傷後情知大勢已去,故而就地自盡,享年55歲。

從開幕府當將軍到兵敗身亡,前後歷時不過一個星期左右,所以光秀的短命政權一般也被稱為「三日天下」。

消滅了明智光秀之後,秀吉憑借此戰功成功晉陞為織田家遺老中最有話語權的人,並且在分遺產大會上成功擊敗其他家臣,獲得了最大的利益。

此後,他又在賤岳(今滋賀縣內)和當時遺老內實力排行第二的柴田勝家狹路相逢,在雙方展開了一場生死爭鬥後,秀吉再次取得了勝果。

在這場被稱為賤岳合戰的大戰中,秀吉一方有七個人戰功卓越,他們分別是福島正則、加籐清正、脅阪安治、糟屋武則、片桐且元、平野長泰以及加籐嘉明,合稱賤岳七本槍,本是日語,做量詞用,換成中文就是賤岳七桿槍。

搞定了柴田勝家後的秀吉,等於是繼承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原織田信長領地,說他是當時的日本一哥也不為過。

做了老大,自然得要有派頭。秀吉原先的居城姬路城(兵庫縣內)和現在自己的身份相比,顯然顯得有些寒酸,所以他決定另謀寶地,新開山頭,怎麼著也得造一座日本第一城來搞一回登基大典什麼的。

選來選去,最終敲定了石山本願寺。

石山本願寺就是本願寺家族的大本營,那家當年的第十一代掌門顯如和尚曾經跟織田信長公開叫過板,而且連扛魔王十多年,最後雖說力竭而不得已開城投降以求太平,但那裡作為天下第一難攻不落之城的美名,也就此傳遍了整個日本。

再加上地理位置又非常優越,西面是瀨戶內海,邊上是日本最大的港口界,東面不遠處就是京都,走過去也就小半日,放眼當時秀吉所轄的所有領地,最有大本營樣子的地方也就屬那兒了。

天正十一年(公元1583年),羽柴秀吉下令在原本石山本願寺的舊址上造一座新城,並取名為大阪城。

這座號稱天下第一城的要塞總共耗時三年,共用了民夫十萬才得以完工,現在還在,你有空去大阪旅遊的時候可以專程去看看。

秀吉是個攻城的高手,所以也深知如何將城池造得難以攻破。這座大阪城正是他破城無數後的心血所得,在當時,無論是其本人眼中還是外人心目裡,都是永遠無法攻破的金湯之城。

在之後的數年裡,羽柴秀吉以大阪城為根據地,對全日本展開了東征西討,他要完成自己的主公織田信長所未能完成的偉業——統一全日本,結束自應仁元年(公元1467年)以來日益混亂的戰國時代。

事情進行得相當順利,不過短短七八年,秀吉就將不願臣服於他的諸侯們一個個盡數消滅,將整個日本掌控於手中,同時,他再一次改了姓,受天皇之賜取名豐臣秀吉,並且拜官關白,成為了萬人之上的統治者。

天正十八年(公元1590年),豐臣秀吉率天下諸侯共計二十萬軍,發動小田原征伐,消滅了盤踞在關東地區的最後一家不肯臣服於自己的大名北條家,就此完成了對日本的基本統一,全日本的大名都向他表示了效忠。至此,自應仁元年(公元1467年)開始的戰亂時代,便差不多算是告一段落了。

有時候想想也都會覺得相當諷刺,一場新地主與老地主之間所引發的戰亂歲月,搞了一百多年居然被一個家無三畝地的農民給終結了。

其實這也就是戰國時代的本質——不需要血統家世,不需要出身地域,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能抓住機遇,那麼要飯的一樣也能做人王。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之後,幾乎所有的人都以為那久違的和平女神終於又一次降臨到日本列島,從今以後自己可以不用再過那種枕戈待旦的日子了。

天真,真是太天真了。

天正十九年(公元1591年),豐臣秀吉將關白之位讓給了養子豐臣秀次,自己稱太閣。

太閣,一般指的是退休的攝政,即隱退的關白。不過在今天的日本,通常是秀吉一人的專用稱呼。

當然,讓位不等於讓權,關白可以換人,但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卻絲毫未曾變過。

同年十月,在大明帝國皇宮的文案上,出現了一封浙江巡撫的上奏,上面稱,據可靠情報,發現大洋彼岸的日本國在一個叫做名護屋的地方造城。

造城的,並非是諸侯大名,而是國家首腦豐臣秀吉。

當時的明朝皇帝是明神宗朱翊鈞,也就是萬曆皇帝,這位仁兄出了名的懶,不上朝似乎是大明王朝的一個悠久傳統,比如萬曆的爺爺嘉靖帝朱厚熜也是個不愛上朝的傢伙,只不過這祖孫倆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嘉靖不上朝,卻對朝內朝外的事情幾乎瞭如指掌,屬幕後掌控一切的角色,而萬曆不上朝,就真的是在那裡曠工了。

萬曆皇帝自不上朝以來,國家大事基本都丟給了內閣來管,而日理萬機的內閣諸大爺對於這封從浙江送來的國際新聞一絲興趣都沒有,遭到同樣待遇的,還有一封兩個月前從福建送來的快報,內容是根據琉球使節反映,近日突然出現上百來歷不明者,前往琉球朝鮮一帶收購海圖以及船隻草圖,並大量收購木材火藥,用途不明。

中國人一般不太愛管家門外的事兒,即便做到了中樞魁閣也是如此,而且內閣大佬們也確實不明白,浙江福建兩省幹嗎送這種報告過來,日本不正在戰國時代嗎?造幾座城買幾袋火藥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而奏章中的那座「名護屋城」,位於北九州,大致地點在今天的佐賀縣唐津市。

說得再具體點,這座城在一座叫勝男山的山頂上,標高八十米。也就是當地豪族名護屋氏的居城垣添城的所在地。工事由九州各大名如加籐清正、寺澤廣高等人來分擔,十月開工,每天至少有四萬人聚集在一起突擊工作,僅用了五個月就完成了工程,第二年也就是文祿元年(公元1592年),秀吉還親自來到城中視察。

整個城池面海而立,並在海邊建設了城下町,五層七重的天守閣,帶有本丸、二之丸、三之丸、山裡丸、水之手曲輪、游擊丸、東出丸、台所丸等城郭,結構宏偉壯觀至極,總面積達到了十四萬平方米。

不僅如此,城外方圓八公里,坐落著以德川家康為首的幾十上百家大名陣屋。所謂陣屋,就是行宮。而周圍不僅佈滿了商家旅店,也不乏遊廊酒家,極為繁華。

換句話講,這是一座兼備行宮和駐紮士兵的遠征基地。

遠征的目標,是北方對海岸的朝鮮。

秀吉打算發動一場國際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