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中國史 > 第四編 近代史 第一章 明清之際 >

第四編 近代史 第一章 明清之際

「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以中國之大,豈其區區東北一個小部落所能吞併?金朝的兵力,不算不強,然而始終不能吞滅南宋,便是一個證據。然則明朝的滅亡,並非清之能滅明,還只是明朝人的自己亡罷了。

北部淪陷之後,明朝的潞王常淓(fāng)、福王由崧(sōng),都避難南來。當時眾議,因潞王較賢,多想立他。而鳳陽總督馬士英,挾著兵力,把福王送到儀征。眾人畏懼他,只得立了福王,是為弘光帝。士英引閹黨阮大鋮(cheng)入閣,而把公忠的史可法排擠出去,督師江北。正人君子,非被斥,即引去。弘光帝又沉迷聲色。南都之事,就不可為了。

清朝的能入關,也並非全靠自己的兵力。佔據北京,已為非望,如何會有吞滅全中國的心理呢?所以世祖入關後,給南方的檄文,還有「明朝嫡胤無遺,勢難孤立,用移大清,宅此北土。其不忘明室,輔立賢藩,戮力同心,共保江左,理亦宜然,予不汝禁」之語。然而南都既不能自立,清朝就落得進取。當清兵入北京之後,即已分兵打定河南、山東、山西。及世祖入關,又遣英親王阿濟格,帶著吳三桂、尚可喜出榆、延;豫親王多鐸,帶著孔有德出潼關;以攻陝西。李自成走死湖北的通城。多鐸的兵,就移攻江南。這時候,史可法分江北為四鎮。而諸將不和,互相仇視。注630武昌的左良玉,又和阮大鋮不合,以清君側為名,舉兵東下。大鋮大懼,急檄可法入援。可法兵到燕子磯(jī),左良玉已死在路上;其兵,給守蕪湖的黃得功打敗了。可法再回江北,則清兵已至。可法檄諸鎮赴援,沒有一個來的。可法守揚州七日,城陷,死之。清兵遂渡江而南。弘光帝奔蕪湖。清兵追襲。黃得功拒戰,中箭而死。帝遂北狩。後來殉國於北方。清兵直打到杭州而還。時為一六四五年。

於是明人奉魯王以海,監國紹興。唐王聿(yu)鍵,即位福州,是為隆武帝。當清兵初入北京之日,曾下令,強迫人民剃髮。二十日之後,又聽民自由。及下江南,復下剃髮之令。於是江南人民,紛紛起兵抗拒。然既無組織,又無訓練,大多數旬月即敗。清廷復遣肅親王豪格和吳三桂攻四川。張獻忠陣歿於西充。其黨孫可望、李定國、白文選、劉文秀,潰走川南。旋入貴州。清兵追至遵義,糧盡而還。貝勒博洛攻閩、浙,魯王走入海。隆武帝頗為英武,而為鄭芝龍所制,不能有為。時何騰蛟招降李自成餘眾,分佈湖南、湖北。楊廷麟也起兵江西,恢復吉安。隆武帝想出就廷麟,未果而清兵至。帝從延平走汀州,入於清軍。後來崩於福州。時為一六四七年。

明人又立唐王之弟聿於廣州,桂王由榔於肇慶,是為永歷帝。清使李成棟攻廣東,聿殉國。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攻湖南,何騰蛟退守桂林。金聲桓攻江西,楊廷麟亦敗歿。未幾,李成棟、金聲桓都反正,何騰蛟乘機復湖南。川南、川東亦來附。於是永歷帝有兩廣、雲、貴、江西、湖南、四川七省之地,形勢頗張。而張名振亦奉魯王,以舟山為根據地,出入江、浙沿海。清廷乃使洪承疇鎮江寧,吳三桂取四川,耿仲明、尚可喜攻江西,孔有德攻湖南。金聲桓、李成棟、何騰蛟都敗死。一六五年,清兵進陷桂林,瞿式耜(si)亦殉節。明年,張名振和起兵浙東的張煌言合兵攻吳淞,不克,而舟山反為清所襲陷,二人奉魯王奔廈門。注631永歷帝避居南寧,遣使封孫可望為秦王。可望遣兵三千,扈桂王居安隆;注632而使劉文秀攻四川,李定國攻桂林。孔有德伏誅。吳三桂也戰敗,逃回漢中。清乃命洪承疇鎮長沙,以保湖南;李國英鎮保寧,以守川北;尚可喜鎮肇慶,以保廣東;無意於進取了。而永歷帝因孫可望跋扈,密使召李定國。定國迎帝入雲南,可望攻之,大敗。遂降清。洪承疇因之請大舉。一六五八年,清兵自湖南、四川、廣西三道入滇。李定國扼北盤江力戰,不能敵。乃奉帝如騰越,而伏精兵於高黎貢山。注633清兵追之,遇伏,大敗而還。時劉文秀已死,李定國、白文選奉帝入緬甸。一六六年,三桂發大兵出邊。緬人乃奉帝入三桂軍。一六六二年,為三桂所弒,明亡。注634此時清世祖亦已死,這一年,是聖祖的康熙元年了。

明朝的統緒雖絕,然而天南片土,還有保存著漢族的衣冠,和清朝相抗的,是為鄭成功。成功是芝龍的兒子,芝龍降清時,成功不肯順從,退據廈門,練著海陸兵,屢攻沿海之地。清兵入滇時,成功大舉入江,以圖牽制。破鎮江,薄南京,清廷大震。旋為清兵所襲破,乃收軍,出海而還。一六六年,成功攻取台灣。注635於是務農練兵,定法律,設學校,築館以招明之遺臣渡海,歸之者如織。天南片土,儼然獨立國的規模了。

即以閩、廣、雲南而論,實亦非清朝實力所及。清朝的定南方,原靠一班漢奸,為虎作倀。所以事定之後,仍不得不分封他們,以資鎮攝。於是以尚可喜為平南王,鎮廣東;耿仲明為靖南王,鎮福建;吳三桂為平西王,鎮雲南;是為三藩。三藩之中,三桂功最高,兵亦最強。他當時用錢用兵,戶、兵二部,不能節制。用人亦不由吏部,謂之西選。西選之官半天下。清朝之於南方,簡直是徒有其名,不但鞭長莫及而已。然而「僨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足與圖存」,既已 (tiǎn)顏事仇,忽又起而反抗,就不免有些進退失據:天下的人,未免要不直他;士氣亦易沮喪;和始終以忠義激勵其下的,大不相同了。這是三藩之所以終於無成。尚可喜受封之時,年已老邁。乃將兵事交給其兒子之信。久之,遂為所制。乃請撤藩歸老遼東。清廷許之。時耿仲明已死,傳子繼茂,以及精忠,和吳三桂都不自安,亦請撤藩,以覘(chān)清朝的意向。當時明知許之必反,廷議莫敢主持。清聖祖獨斷許之。一六七三年,三桂遂舉兵反。三桂的意思,本想走到中原,突然舉事的,而為清朝的巡撫朱國治所逼,以是不得不發。既舉兵之後,有人勸他棄滇北上。三桂也暮氣深了,不能用。三桂舉兵之後,貴州首先響應。明年,攻下湖南。廣西、四川,和湖北的襄陽,亦都響應。福建、廣東,更不必說了。於是三桂親赴常、澧(lǐ)督戰。派一支兵出江西,以應福建;一支兵出四川,以攻陝西。清朝的提督王輔臣,亦據寧夏以應三桂。三桂想親出兵以應輔臣,不曾來得及,而清朝的兵,反從江西打入湖南。三桂雖然回兵,把他打退,然自此遂成相持之局。這是於三桂不利的。而耿、尚二藩,又因一和鄭成功的兒子鄭經相攻,一苦三桂征餉,復叛而降清,三桂勢窮。乃於一六七八年,稱帝於衡州,注636以圖維繫人心。未幾而死。孫世璠立。諸將又互相乖離。一六八一年,清兵自湖南、廣西、四川,分三道入滇,世璠自殺。尚可喜先已為清人所殺,至此又殺耿精忠。中國大陸之上,就真無漢族自立的寸土了。

然而海外的台灣,還非清朝兵力所及。鄭成功以一六六二年卒,子經繼立。和耿精忠相攻。曾略取漳、泉等地。後為清兵所敗。並失金門、廈門,退歸台灣。三藩平後,清廷想照琉球之例,聽其不剃髮,不易衣冠,與之言和,而閩督姚啟聖不可。水軍提督施琅,本是鄭氏的降將,尤欲滅鄭氏以為功。一六八一年,鄭經卒。群小構成功之妻董氏,殺其長子克。而立其次子克塽(shuǎng)。鄭氏內部乖離,一六八三年,施琅渡海入台灣,鄭氏亡。漢族遂全被滿人所征服。

【註釋】

注630 可法命劉澤清駐淮北,以經理山東;高傑駐泗水,以經理開、歸;劉良佐駐臨淮,以經理陳、杞;黃得功駐廬州,以經理光、固。諸將互相仇視。可法乃把高傑移到瓜洲,黃得功移到儀征。高傑感可法忠義,頗願為之用。多鐸陷歸德,傑進駐徐州。為睢州鎮總兵許定國所殺,定國降清。

注631 名振死後,把兵事都交給張煌言。鄭成功是受知於隆武帝的,魯王和隆武帝,曾有違言,所以成功不願推戴魯王,然和煌言甚睦。成功大舉入江之役,煌言曾分兵攻皖南。後因成功兵敗,乃收兵出浙東而還。

注632 今廣西西隆縣。

注633 騰越,今騰沖縣。高黎貢山,在保山之西,騰越之東。

注634 白文選從永歷帝入滇。李定國旋卒於緬甸。

注635 當時台灣為荷蘭人所據,見第二章。

注636 國號周。建元昭武。世璠改元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