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歷史的裡兒和面兒 > 原本可以和平收場 >

原本可以和平收場

政變的始作俑者是當時在位的孝明帝元詡。

元詡還是個十九歲的少年,卻已經當了十三年的皇帝。他六歲時即由生母胡太后扶持著登基稱帝,之後一直生活在母后的陰影之下。隨著年紀的增長,元詡開始不甘心做有名無實的傀儡,不樂意永遠當母后的「乖寶寶」。更何況,元詡對胡太后淫亂宮廷、半公開地蓄養男寵,給死去的父皇戴「綠帽子」的醜行很厭惡。

當時北魏王朝已經陷入風雨飄搖之中,北方六鎮官兵起義已經四五年了,攻城略地,戰火蔓延到整個華北地區;首都洛陽府庫空虛,朝廷到了沒有隔夜糧的地步,胡太后還沉迷於攬權和淫亂之中,置朝政於不顧。元詡不能坐視祖宗基業荒廢下去,他培養親信、指點江山,希望有所作為。但胡太后卻將元詡此舉看作是背叛的信號,找個機會將兒子的親信都殺死了。她越不希望兒子擺脫自己的陰影,元詡偏偏越要掙脫。

武泰元年(528),母子倆的矛盾達到頂峰。當時元詡的妃子生下一個女兒。胡太后竟然宣稱生了一位皇子,還大赦天下——元詡沒有兒子,胡太后迫切想要一個皇孫。元詡再也不能忍受母后傷害帝國的種種行徑了,他計劃驅逐朝廷中的奸佞,將母后鎖入深宮。可是環顧朝廷,元詡都沒有可以依靠的大臣。於是,年輕的元詡作出了一個缺乏經驗的選擇:招外地將領「勤王」。

元詡選中的將領是晉陽的鎮北將軍爾朱榮。

爾朱榮是山西北部的羯氏部落首領,積極鎮壓六鎮起義,經過多年征戰基本佔領了山西地區,是黃河以北最強大的、尚且忠實朝廷的地方勢力。他的軍隊雖然不滿一萬人,但都是勇猛善戰的老兵,又有高歡、賀拔岳等干將效力,可謂是「兵強馬壯」。胡太后對爾朱榮有所忌憚,把他的防區限制在山西地區。爾朱榮上表,主動要求去河北鎮壓六鎮起義,胡太后就沒有答應——這一點可能讓元詡覺得爾朱榮會站在自己一邊。元詡不知道,爾朱榮正在抓緊操練兵馬,磨刀霍霍要逐鹿中原了。他缺的,就是一個借口、一面幌子。

接到元詡向洛陽進兵的密令後,野心勃勃的爾朱榮喜出望外,馬上整軍南下。就在爾朱榮大軍到達上黨時,元詡卻猶豫起來,命令他就地駐紮。

元詡優柔寡斷之間,消息早已洩露。胡太后聯合情夫徐紇、鄭儼兩人,殘忍地將親生兒子元詡毒死。可是,胡太后這事幹得太不嚴密,皇帝暴亡,朝野都知道是誰幹的。胡太后此舉不僅殘忍,而且也給自己造成了巨大的麻煩。元詡沒有兒子,這就為胡太后繼續執掌朝政設置了障礙。按理,不久前向天下宣佈是皇子的女兒應該繼位為新皇帝。事到如今,胡太后硬著頭皮準備扶持一個女娃娃繼位當皇帝,可第二天她又心虛地主動宣佈新皇帝是女兒身,不適宜登基(絕大多數史學家都不承認這個只在位一天、沒有正式登基的女皇帝,可也有少數人認為這個公主就是中國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比武則天早了一百六十多年)。

胡太后選擇元詡的侄子、年僅三歲的元釗為新皇帝,想平息責難。她將爾朱榮想得太簡單了。爾朱榮早在起兵之時,就想做第二個董卓了。皇帝的死只是給他提供了絕好的借口而已。他根本就不承認洛陽的新政府,反而通告天下要追查元詡的死因。

爾朱榮的精兵很快逼近黃河北岸,徐紇等人並不以為意,認為:「爾朱榮是馬邑小胡,人才卑劣,自不量力來冒犯天顏,簡直是自取滅亡。洛陽的禁衛軍就足以消滅他。爾朱榮不遠千里揮兵南下,兵老師疲,我們不用做什麼準備,以逸待勞就能打敗他們。」爾朱榮率領幾千人的部隊長途征戰,的確讓人覺得不太靠譜。胡太后採納了情夫的意見,派遣黃門侍郎李神軌為大都督;派遣鄭儼的族兄弟鄭季明、鄭先護二人駐守黃河河橋;派遣武衛將軍費穆駐守黃河渡口小平津,等著爾朱榮來「送死」。

爾朱榮想做董卓第二,卻比董卓有頭腦得多。他深知,要想在政壇上有大作為,政治永遠比軍事重要。早在起兵之初,爾朱榮就有心改立新君、獨攬大權,開始物色政治盟友。他派侄子爾朱天光潛入洛陽,找到在朝中任直閣將軍的堂弟爾朱世隆。後者向爾朱天光推薦了元詡的叔叔、長樂王元子攸。元子攸受胡太后一黨的排擠,和胡太后等人有較深矛盾。他長期擔任禁衛軍將領,不僅有一幫禁衛軍官兵支持他,清流世族和文官集團也擁戴他,在朝廷中有相當的根基。各方面看起來,元子攸都是不錯的人選,可以讓爾朱榮集團爭取到洛陽禁衛軍和世族大家們的支持。於是,爾朱天光秘密會見了元子攸,將爾朱榮的橄欖枝傳遞了過去。元子攸欣然應允,帶著家眷跟著爾朱天光逃出了洛陽。

當時北方少數民族擇立君主有一個傳統:將所有的候選人鑄銅像,請示天意,如果銅像鑄成說明此人受命於天,可立為君;如果鑄像不成,則上天不認可此人。爾朱榮手中一共掌握了六位王爺,一一給他們鑄像,只有元子攸的銅像一舉成功。

武泰元年(528)四月十一日,爾朱榮在河陰(今河南洛陽東北)擁立元子攸登基稱帝,和洛陽的元釗對峙。元子攸就是孝莊帝,封爾朱榮為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尚書令等,晉爵太原王。這是一招好棋,爾朱榮一下子從叛亂者躍升為「挾天子以令天下」的正義之師。

孝莊帝登基後,局勢就明朗了。胡太后立的小皇帝元釗原本就不為朝野所接受。大臣們早就和胡太后離心離德。聽說元子攸登基後,洛陽的禁衛軍官兵、文官和世族大家爭相出迎,向新皇帝表示效忠。元子攸登基的當天,鎮守黃河的鄭先護、費穆等人就主動歸附,導致洛陽門戶大開,大都督李神軌不戰而退。消息傳到洛陽,禁衛官兵四處潰散。戰爭不用打了,爾朱榮兵不血刃,提前鎖定勝局了。

勝負已定,鄭儼和徐紇兩個男寵跑得比誰都快。鄭儼逃歸鄉里,想在地方起兵,結果被部下所殺;徐紇逃到江南歸降蕭衍,因為好慕權力、奴顏媚骨,為時人所斥。眾叛親離的胡太后在絕望中宣稱出家為尼,還強迫宮中所有的嬪妃隨自己一起削髮出家。她逃入佛寺,寄希望於佛祖的保佑。洛陽的皇室貴族和文武百官見狀,第二天就拿著皇帝璽紱、擺出皇帝法駕,公開出城去迎接新皇帝元子攸了。

北魏朝野承認了元子攸,也就承認了爾朱榮造反的勝利果實。到此為止,爾朱榮起兵可以勝利、和平地收場了。他只要護送著元子攸進入洛陽,就大功告成了。但是,平靜之中醞釀著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