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活著活著就老了 > Kindle版自序 >

Kindle版自序

馮唐

我1971年生於北京。對於這個時間生於這個地方的我來說,除了老天之外,父母之外,給予我最多的就是紙書了。

早在雞雞體會腫脹之前,心已經讀紙書讀到腫脹。早在第一次數百張紙錢之前,手已經翻過千萬頁紙書。早在第一次喝二鍋頭爛醉之前,腦子已經爛熟「天子呼來不上船」。早在第一次抱姑娘之前,雙手已經捧厚書捧出了腱鞘炎。

我1991年的夏天第一次用電子郵件,1994年有了自己第一台電腦,開始目睹實物被電子逐漸取代的過程。

打麻將、「爭上游」漸漸被「沙丘」、「紅警」取代。手寫情書、小條漸漸被電子騷擾郵件取代。不再用鋼筆寫長篇小說了,改起來太麻煩。不再意淫女神自慰了,太耗真陽,電腦A片要簡單明快得多。說黑膠唱片多麼性感,說精刻CD多麼豐富的人也開始用iPhone聽貝多芬了。說膠片多麼質感的人也很快看到了樂凱和柯達的倒閉,Leica和Hasselblad也都出數碼機了。

我漸漸開始擔心我心愛的紙書的死亡。但我漸漸發現,紙書的死亡比其它被電子殺死的實物來得緩慢,特別是在中國。

第一,閱讀習慣。閱讀的主體似乎還是70後、80後。這兩代人,還是讀紙書長大的,喜歡紙書裡草木的觸感和氣息。

第二,付費方式。購買電子書無法貨到把人民幣付給快遞員。

第三,該千刀萬剮的盜版現象。電子版盜版滿世界都是,誰會努力買正版?

可是在美國Amazon出Kindle Paperwhite之後,在iPad用上Retina屏幕之後,我用二者讀了幾本電子書。我堅信,電子書會在10年內佔據閱讀相當的比重。

第一,清晰度已不輸紙書。

第二,能放一輩子要讀的書。

第三,有中英在線字典,不必總是瞎蒙。

第四,比紙版更能保證全本的原汁原味,特別是在中國。

如今,2013年寒冷異常的春天,我想起書架上5000冊紙書,還是心滿意足,覺得富過王侯,富有四海。我拎包殺向機場,繼續我平均每週三個城市的悲催生活,我西裝內側口袋裡有一片Kindle Paperwhite,硬硬的,一直在。

20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