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一花一世界 > 咪咪 >

咪咪

我現在越來越不瞭解自己了。我原以為自己不是多愁善感的人,內心還是比較堅強的。現在才發現,這只是一個假象,我的感情其實脆弱得很。

八年以前,我養了一隻小貓,取名咪咪。她大概是一隻波斯混種的貓,全身白毛,毛又長又厚,冬天胖得滾圓。額頭上有一塊黑黃相間的花斑,尾巴則是黃的。總之,她長得非常逗人喜愛。因為我經常給她些魚肉之類的東西吃,她就特別喜歡我。有幾年的時間,她夜裡睡在我的床上。每天晚上,只要我一鋪開棉被,蓋上毛毯,她就急不可待地跳上床去,躺在毯子上。我躺下不久,就聽到她打呼嚕——我們家鄉話叫“唸經”——的聲音。半夜裡,我在夢中往往突然感到臉上一陣冰涼,是小貓用舌頭來舔我了,有時候還要往我被窩兒裡鑽。偶爾有一夜,她沒有到我床上來,我頓感空蕩寂寞,半天睡不著。等我半夜醒來,腳頭上沉甸甸的,用手一摸:毛茸茸的一團,心裡有說不出來的甜蜜感,再次入睡,如游天宮。早晨一起床,吃過早點,坐在書桌前看書寫字。這時候咪咪決不再躺在床上,而是一定要跳上書桌,趴在檯燈下面我的書上或稿紙上,有時候還要給我一個屁股,頭朝裡面。有時候還會搖擺尾巴,把我的書頁和稿紙搖亂。過了一些時候,外面天色大亮,我就把咪咪和另外一隻純種“國貓”名叫虎子的黑色斑紋的“土貓”放出門去,到湖邊和土山下草坪上去吃點兒青草,就地打幾個滾兒,然後跟在我身後散步。我上山,她們就上山;我走下來,她們也跟下來。貓跟人散步是極為稀見的,因此成為朗潤園一景。這時候,幾乎每天都碰到一位手提鳥籠遛鳥的老退休工人,我們一見面,就相對大笑一陣:“你在遛鳥,我在遛貓,我們各有所好啊!”我的一天,往往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始的。其樂融融,自不在話下。

大概在一年多以前,有一天,咪咪忽然失蹤了。我們全家都有點著急。我們左等,右等;左盼,右盼,望穿了眼睛,只是不見。在深夜,在凌晨,我走了出來,瞪大了雙眼,尖起了雙耳,希望能在朦朧中看到一團白色,希望能在萬籟俱寂中聽到一點兒聲息。然而,一切都是枉然。這樣過了三天三夜,一個下午咪咪忽然回來了。雪白的毛上沾滿了雜草,顏色變成了灰土土的,完全一副狼狽不堪的樣子。一頭闖進門,直奔貓食碗,狼吞虎嚥,大嚼一通。然後跳上壁櫥,藏了起來,好半天不敢露面。從此,她似乎變了脾氣,拉尿不知,有時候竟在桌子上撒尿和拉屎。她原來是一隻規矩溫順的小貓咪,完全不是這樣子的。我們都懷疑,她之所以失蹤,是被壞人捉走了的,想逃跑,受到了虐待,甚至受到捶撻,好不容易,逃了回來,逃出了魔掌,生理上受到了劇烈的震動,才落了一身這樣的壞毛病。

我們看了心裡都很難受。一個純潔無辜的小動物,竟被折磨成這個樣子,誰能無動於衷呢?可是我又有什麼辦法?我是最喜愛這個小東西的,心裡更好像是結上了一個大疙瘩,然而卻是愛莫能助,眼睜睜地看她在桌上的稿紙上撒尿。但是,我決不打她。我一向主張,對小孩子和小動物這些弱者,動手打就是犯罪。我常說,一個人如果自認還有一點兒力量、一點兒權威的話,應當向敵人和壞人施展,不管他們多強多大。向弱者發洩,算不上英雄漢。

然而事情發展卻越來越壞,咪咪任意撒尿和拉屎的頻率增強了,範圍擴大了。在桌上,床下,澡盆中,地毯上,書上,紙上,只要從高處往下一跳,尿水必隨之而來。我以耄耋衰軀,匍匐在床下桌下向縱深的暗處去清掃貓屎,鑽出來以後,往往喘上半天粗氣。我不但毫不氣餒,而且大有樂此不疲之慨,心裡樂滋滋的。我那年近九旬的老祖笑著說:“你從來沒有給女兒、兒子打掃過屎尿,也沒有給孫子、孫女打掃過,現在卻心甘情願服侍這一隻小貓!”我笑而不答。我不以為苦,反以為樂。這一點我自己也解釋不清楚。

但是,事情發展得比以前更壞了。家人忍無可忍,主張把咪咪趕走。我覺得,讓她出去野一野,也許會治好她的病,我同意了。於是在一個晚上把咪咪送出去,關在門外。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再也睡不著。後來矇矓睡去,做起夢來,夢到的不是別的什麼,而是咪咪。第二天早晨,天還沒有亮,我拿著電筒到樓外去找。我知道,她喜歡趴在對面居室的陽台上。拿手電一照,白白的一團,咪咪蜷伏在那裡,見到了我咪噢叫個不停,彷彿有一肚子委屈要向我傾訴。我聽了這種哀鳴,心酸淚流。如果貓能做夢的話,她夢到的必然是我。她現在大概怨我太狠心了,我只有默默承認,心裡痛悔萬分。

我知道,咪咪的母親剛剛死去,她自己當然完全不懂這一套,我卻是懂得的。我青年喪母,留下了終天之恨。年近耄耋,一想到母親,仍然淚流不止。現在竟把思母之情移到了咪咪身上。我心跳手顫,趕快拿來魚飯,讓咪咪飽餐一頓。但是,沒有得到家人的同意,我仍然得把咪咪留在外面。而我又放心不下,經常出去看她。我住的朗潤園小山重疊,林深樹茂,應該說是貓的天堂。可是咪咪硬是不走,總臥在我住宅周圍。我有時晚上打手電出來找她,在臨湖的石頭縫中往往能發現白色的東西,那是咪咪。見了我,她又咪噢直叫。她眼睛似乎有了病,老是淚汪汪的。她的淚也引起了我的淚,我們相對而泣。

我這樣一個走遍天涯海角飽經滄桑的垂暮之年的老人,竟為這樣一隻小貓而失神落魄,對別人來說,可能難以解釋,但對我自己來說,卻是很容易解釋的。從報紙上看到,定居台灣的老友梁實秋先生,在臨終前念念不忘的是他的貓。我讀了大為欣慰,引為“同志”,這也可以說是“貓壇”佳話吧。我現在再也不硬充英雄好漢了,我俯首承認我是多愁善感的。咪咪這樣一隻小貓就戳穿了我這一隻“紙老虎”。我瞭解到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並不感到有什麼難堪。

現在,我正在香港講學,住在中文大學會友樓中。此地背山面海,臨窗一望,海天混茫,水波不興,青螺數點,帆影一片,風光異常美妙,園中有四時不謝之花,八節長春之草,兼又有主人盛情款待,我心中此時樂也。然而我卻常有“山川信美非吾土”之感,我懷念北京燕園中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書房,我那堆滿書案的稿子。我想到北國就要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馬後桃花馬前雪,教人哪得不回頭?”我歸心似箭,決不會“回頭”。特別是當我想到咪咪時,我彷彿聽到她的咪噢的哀鳴,心裡顫抖不停,想立刻插翅回去。小貓吃不到我親手給她的魚肉,也許大惑不解:“我的主人哪裡去了呢?”貓們不會理解人們的悲歡離合。我慶幸她不理解,否則更會痛苦了。好在我留港時間即將結束,我不久就能夠見到我的家人,我的朋友。燕園中又多了一個我,咪咪會特別高興的,她的病也許會好了。北望雲天萬里,我為咪咪祝福。

1988年11月8日寫於香港中文大學會友樓

1996年1月2日重抄於北大燕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