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我想遇見你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 > 為了不炫耀的緣故 >

為了不炫耀的緣故

你最討厭的事情之一,是被人家理所當然地稱作「楊小妹」,或者面對人家疑惑地問:「你怎麼會姓李呢?」唉,你爸爸是楊照,你卻姓李,別人會困惑,你會覺得困惑,還真沒辦法。

這幾年來,你問過我很多次:「你為什麼要有筆名?」「你為什麼不用本名?」因為筆名是很早很早之前,早在我青少年時代就有了的,「楊照」不過是用過的許多筆名中最後因緣際會留下來的。那時候,習慣取筆名,用筆名寫作,用筆名發表作品,抱歉,真考慮不到那麼遠,考慮不到會給未來的女兒帶來不方便。

那時候想的,只是讓自己方便,方便於藏起來,藏在筆名後面。寫詩、寫小說,尤其是寫到可以投稿刊登在大人編、大人看的詩刊副刊上,當然不是什麼丟臉的事,然而那個年代,想到因此而受到周圍的人注意,總還是在心中激起很強烈的尷尬之感。不是怕被人譏笑或責怪,而是怕被人稱讚。

「哎呀,原來你文章寫那麼好!」「你就是那個會寫文章的李明駿啊!」想到可能會得到這樣的稱讚,青少年時期的我,就覺得頭皮發麻。好像之所以寫那些詩,寫那些小說,是為了炫耀,為了讓人家注意到我。

不是的。那些再怎麼不成熟的東西,都是自主存在的。我強烈地想寫,強烈地想讓別人讀到這些我當時認為重要的文字、感受與思考,所以我寫作。文學應該是這樣的,從一開始我就如此認定,固執地如此相信,因而不能忍受靠文學獲得稱讚與注意,感覺那樣似乎就扭曲了我和文學之間的關係,褻瀆了文學。

另外一個理由是,那個年代,我們對於炫耀抱持著強烈的敵意。我們被教導,進而我們相信,一個擁有真實能力的人,會有內在的光芒,吸引人去發現,絕對不能也不會敲鑼打鼓地外在炫耀。炫耀只會掩蓋了真正的光芒,炫耀只會吸引一時、膚淺的肯定,炫耀只會讓人失去了繼續追求真實本事的毅力。

躲在筆名後面,甚至用各式各樣不同的筆名,使我可以不用擔心自己是否炫耀、是否浮誇地追求不相稱的稱讚。這是取筆名最深刻,但也許是最不容易讓你理解的原因。

不過,或許你慢慢會理解。上次和老師吃飯時,老師講到她上個別課時,教一個學生要有耐心,紮實慢彈來練習。一下課,卻聽到那個學生在音樂班教室的鋼琴上將曲子彈得飛快,旁邊圍著一群露著羨慕、崇拜眼光的同學。我發現你跟我們一起笑了。我想你瞭解那中間的落差,還有那中間的危險——同學的眼光,而不是音樂本身,不是老師要求的標準,會成了最重要的追求目標。

或許,你慢慢會理解我當年藏在筆名後面躲避稱讚,那種幼稚卻真誠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