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山之四季 > 高村光太郎小傳 >

高村光太郎小傳

高村光太郎是活躍於大正、昭和年代的雕刻家和詩人,被譽為日本現代藝術的奠基者之一。

他於一八八三年(明治十六年)出生於東京,是雕刻家高村光雲的長子。高村光雲是東京美術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的教授,在當時頗具影響。東京上野公園內著名的西鄉隆盛雕像就是高村光雲的作品。正因父親的影響,耳濡目染下,高村光太郎子承父業,走上雕刻家的道路。

高村光太郎十五歲時考取東京藝術學校預科,開始專業的藝術學習。此時的光太郎和父親在藝術理念上產生巨大分歧,他認為光雲並非真正的「藝術家」,而只是實踐刻板教條的「工匠」。年輕的光太郎和父親對抗,在畢業後選擇了出國留學。

光太郎遊學歐美的第一站是美國。一九六年,二十四歲的高村光太郎從橫濱出港,乘遠洋輪船來到紐約。年輕的藝術家從傳統的束縛中獲得前所未有的解放,暢遊於博物館、美術館和圖書館,呼吸著充滿藝術衝擊和創作靈感的空氣,一切充滿新鮮。在那裡他成為紐約藝術學校的特優生。

第二年六月,高村光太郎去往倫敦,沉浸於專業的藝術學習,之後又輾轉來到巴黎。「我在巴黎第一次意識到了真正的雕塑,也對詩歌大開眼界。在那裡,即便是底層的每個人,也都有著自己的文化見解。」他被巴黎迷住了,沉醉於這座城市的一切。「我彷彿可以翱翔於巴黎的藍天」、「塞納河是流動的鮮紅血液。」他這樣描述這裡。

三年半的海外遊歷結束,高村光太郎在一九九年六月回到日本。此時的他已經成為了徹底的反叛者,無論是就藝術創作還是個人性格而言都是如此。在「頹廢藝術」的浪潮裡,他一度丟失自我,過著迷醉的生活,直到遇見一位美麗的姑娘智惠子。「被她純真的愛情清洗,我得以從以前的頹廢生活中獲救。」多年後高村光太郎這樣回憶他們的初識。

智惠子是高村光太郎藝術生涯中的繆斯,同時她自己也是一位藝術家。相遇兩年後二人結婚,度過了十餘年的幸福生活。在此期間,高村光太郎出版了《道程》等詩集,成為日本新詩運動的重要人物,先後投身於白樺派和民眾詩派的文學活動。同時高村光太郎沒有放棄自己的本行,創作了一系列經典雕刻作品,在藝術界名聲大振,成為唯美主義運動在日本的代表人物之一。

但好景不長,中年的智惠子出現了精神疾病的跡象,並逐漸惡化。一九三八年,智惠子被病魔奪去了生命。高村光太郎自此一蹶不振,失去了藝術創作的動力,大腦一片空白。迷惘中的他為日本侵略戰爭的狂熱所感染,創作了一批歌頌非正義戰爭的詩歌作品,以此彌補空虛。

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投降,高村光太郎受到巨大震撼,對自己過去的愚蠢做出深刻反省。他選擇的贖罪方式是進行自我放逐,選擇孤身一人來到日本東北部地區巖手縣的山間,開始隱居生活。這部《山之四季》正是這七年時光的記錄。

山居生活結束,經歷了全身心洗禮的高村光太郎回到東京,重拾雕塑藝術,制定了宏大的創作計劃,以智惠子的形象為靈感,在創作藝術作品的同時兼懷故人。但年老和肺結核疾病沒有給這位滿心躊躇的老人更多時間,一九五六年四月,高村光太郎在東京逝世,留下眾多未完成作品。

高村光太郎的一生充滿苦痛、顛沛流離,但絕不能稱為「不幸」。因為他始終對生命中的一切保持欣賞和奉獻:對一位女子持續四十年之久的愛情、對生命本身的熱愛、對美和藝術的讚歎,所有這些都成為他的寶貴財富。經歷苦痛時,把苦痛作為人格的磨煉,「美」也就在這個過程中自然產生。高村光太郎的苦痛,生就了他的自我,也讓人懂得了終身奉獻的難得。

這位詩人一生的最高傑作,就是他自己的人生。

* 本文據日本《向學新聞》2004年5月號所載高村光太郎傳記及相關史料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