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江湖老友 > 禪機 >

禪機

十幾年前在東京拍《五福星》的時候,蔡志忠說要來找我們,結果來不了。一九九四年在香港書展中終於碰了頭,打個招呼。談不上兩句,他人不見了,聽說是趕緊跑去摩囉街買銅佛像去也。

後來每到一處有華人的地方,都聽到蔡志忠長蔡志忠短,消息不絕。終於這次在台北專誠拜訪。我們像老友一般聊天,誰也猜不出我們兩人只見過一面。這都是因為我不斷地看他的作品,他也偶爾讀我的小品之故。

志忠生長在一個叫花壇的鄉下。五歲開始他就要在清晨三點鐘起床,和母親一起煮豬菜養豬。這時候他開始畫畫,畫畫已經是決定為今後一生的職業。

從花壇到台北是一段辛苦的過程,志忠只記得美好的一面。

他的《老子》、《孟子》已深入民心。在韓國和大陸,他的畫大受歡迎。除金庸作品之外,讀者層面最廣的中國人應該是他吧。

近年,他的畫充滿禪機,和佛教似乎結了不解之緣。他並沒進入虛無的世界,對於繪畫反而很積極。作品陸續面世。

志忠讓我看他沒發表過的佛像研究。頭冠、髮飾、衣服,無微不至深入地考據。配合他繪畫的才能,詳細地記載下來,令人驚歎他的功力和耐力。

看著這個頭腦很大、頭髮又長的男人,有時我害怕他大徹大悟,放下塵世的一切。我問他:「會不會有一天忽然不畫了?」

志忠笑了,笑得很可愛。又帶一點怕羞的感覺,和鄉下的兒童的表情一模一樣。搖頭說不會。

不了,還是先請他畫一張。心中那麼想,但不好意思說出口。他好像看懂了,畫了一隻貓給我,是只粉紅色的貓,很像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