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風月有痕 > 二和精 >

二和精

如果,一個職位有兩個人爭怎麼辦?唐朝的尚書楊損就遇到了這種事。他在陝西考核官員,發現有個職位空缺。兩個候選人大概才華能力都差不多,大家爭來爭去,沒有定論。楊損上來就出了道數學題:一群賊,搶了好多布,到了小樹林裡。大家計算有多少布,如果一個人搶了六匹,還富裕五匹;如果一個人搶了七匹,則少了八匹。問:一共有多少賊?多少布?先答出來的人勝出。

這是個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擱現在,沒學高數的文科生、不上奧數的小學生都能答出來。可在當時挺繞。楊損題目的出處是《孫子算經》。看來理科好,容易受到上司提拔,這是有傳統的。

提拔官員用數學題,評價官員呢?也許什麼都不用。唐朝的另一位尚書盧承慶就是這麼幹的。有一個官員負責運糧,遭遇大風,米都沉河了,這算事故啊。盧承慶給他評分,寫道:「監運損糧,考中下。」那個官員看了評語,一聲沒吭,退下了。盧承慶一瞧這人夠淡定的啊,又把他叫回來,評語改成:「非力所及,考中中。」那人看了,依舊毫無表情,無喜無悲。盧承慶乾脆改成:「寵辱不驚,考中上。」

就這麼著,丟了糧食還中上了,沒有辯解,沒有哀告,也沒阿諛,總之,一句話沒說就把上司給折服了。真不知道盧承慶怎麼想的。有這麼「二」的上司可真是福分了。

人都有個性,當官的也有。處理事兒的時候,個性往往就變成抖機靈、用土辦法。還別說,有的土辦法還真有用。

唐朝延陵令李封就是這麼一位。他的手下犯錯了,不打,不罵,不罰款,就一條,必須得戴著綠頭巾上下班。根據錯誤的大小,來決定戴綠頭巾的天數。這麼一來,造成的心理陰影就大了,比挨板子還厲害,人人都以戴綠頭巾為恥,兢兢業業不敢犯錯,甚至完稅都比別的地方快。到李封離任的時候,竟然沒有打過手下一次板子。後來罵人老說對方戴綠帽子,大概就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吧?

北宋的理學家陳襄曾經在浦城縣當知縣。他遇到的難題是抓小偷。一個人丟了東西,手下給陳襄抓了一大堆嫌疑人來,到底是誰偷的啊?陳襄想了半天想出一轍來,說咱們去廟裡吧,咱們的廟裡有一大鐘,非常靈,沒偷東西的,摸它它不響,誰偷了東西,手一碰鐘,鍾就響個不停。

大伙還真都信了。陳襄帶著所有人,在廟裡又是上香又是跪拜,各種儀式一絲不苟,然後讓人拿大帳子把鍾圍上,接著拜。拜夠了,叫嫌疑人排好隊,伸手進去摸。全摸完了,鍾也沒響。

這頭,陳襄讓人一個個查手,手上有墨的,立刻放人,只有一位心虛,手伸進去沒敢碰鐘,乾乾淨淨,那他就是賊了。原來,就在圍好帳子之後,陳襄的手下在裡面做了手腳,用墨把大鐘給塗黑了。

遇到偷東西的,還有個官,就是秦檜。

秦檜衙門門口有棵石榴樹。不知道是因為摳門呢,還是因為強迫症,每當石榴結了果,秦檜都會默默地把樹上的石榴數一遍。有一天數來數去,比前一天少了兩個。那肯定是有人偷著摘了。

秦檜知道就是手下這些雜役們幹的,但苦無真憑實據,忍了好久沒吭聲。

有天秦檜出門,看見大伙都在,上馬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句:「這石榴樹礙事,你們拿斧子去,現在就把它砍了。」大家都挺意外,有個雜役脫口而出:「這石榴味道多好啊,砍了太可惜了。」秦檜馬上追問:「是你偷了石榴吧?」得,說走嘴了,沒法抵賴了。

要說秦檜光有小聰明也不對,關鍵時刻,還真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有一陣兒,應天府市面上缺乏現金,很多貨物都積壓了。市場就是這樣,越少的東西,有錢人就越囤著——這一次不是大蔥大蒜,直接炒銅板。沒現金,買賣做不成,東西賤賣,而且還蕭條。知府曹泳扛不住了,告急到秦檜這兒,秦檜立刻下令,所有文思院官員集合,開緊急會議。

文思院是幹嗎的?是設計和製造各種皇家器皿、禮品的地方。這些官員接到秦檜通知趕緊來開會,一路上還不停遇到催促的人。會議由秦檜發言,就說了一個意思:接到聖旨,要發行新幣,舊幣將一律作廢。限令文思院在明天中午以前,鑄造出新銅板的樣品來。散會。

文思院的官員們回去後,立刻召集工匠,連夜開工,趕活兒啊。

說來也怪,第二天市面上就出現了大量現金,有錢人甚至用車子裝著金銀上街買東西,一時物價大漲,現金短缺這事,就這麼解決了。至於新幣,文思院把樣品交了上去,便再無下文。

用小道消息控制金融市場,秦檜也算是頭一號了吧?當然,這也說明他權勢熏天,要不怎麼隨口就敢假傳聖旨、造謠呢?

這個辦法現在已經被廣泛運用了,股市啊、煤啊、油啊什麼的,每當有波動,每當要漲價,事先都有一群專家負責散口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