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微暈的樹林 > 原鄉 >

原鄉

原鄉

每個人心中總有一塊土地,是他終生溯洄以求的。稱它是故鄉也好,是夢土也罷,這條歸鄉路不是長夜漫漫、更行更遠,就是在地圖上根本找不到名字,只是腦海裡一處花卉爭艷的安靜小鎮。人的尊貴與悲哀,都在尋求的過程裡一再疊唱。

戰爭與動亂逼得大批人民逐水草而居,這是生不逢時,不可抗逆。然而,即使是太平盛世,生命一旦進入萌芽階段,年輕孩子動不動就要揮別鄉土。社會是一個有機復合體,自然會出現富裕與貧窮、文明與原始等差異;人嚮往富裕與文明,也是這復合體運作之下的結果。它需要不斷地有新血帶給它活力,也不斷地改變了這些人的面目。年輕人只要十多年時間,不難在榮華之都創建一個家,掙得一席社會地位。然而,這也注定了他永遠回不了父母的家。哪怕台北到花蓮隨時有列車來回,台東到蘭嶼也有小飛機,可是,除了一年幾次探親,回得去嗎?

另一種鄉,卻是無親可探的,甚至不曾見過。它只是一處魂牽夢繫之地,連地名都還沒有取。到底哪裡像「祗樹給孤獨園」呢,還是迦南美地?像夾岸桃花數百里的桃花源呢,還是充滿笙歌與醇酒的奧林匹斯山?連自己也不知道。宗教與文學不斷營造夢土吸引人的靈魂,可是現實社會又不斷以柴米油鹽拉扯人的肉身。現世鄉梓已經很難回得去了,心中的夢土又風雨飄搖。無怪乎人愈老,歎息的時候愈多,也只有愈老,才知道不能解的情結比唾手可得的快樂還長。

回不去的原鄉當然不是美事,美的是把人生當成半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