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天外的鄉愁 > 歎息橋 >

歎息橋

這次來英國時間很短,沒有準備去倫敦郊外的牛津和劍橋,因為在法國機場的意外,又退回英國,多出了時間,就直奔牛津了,本以為牛津就是牛津大學,把車上的導航儀器設到目的地牛津大學,轉來轉去就是找不到。原來,牛津是一個城市,大學散佈在城市之中。早聽說牛津是一個沒有圍牆的大學,其實完全不是,牛津有40多所學院,每一所學院都高牆厚院,完全封閉的中世紀哥特式或古羅馬式建築,個個重門緊鎖,或有門衛緊緊看守,根本進不去,個別的學院買參觀票可以進去,但是一般遊客只能在廣場及建築物外圍看一看,房間進不去,草地也不能踏進去半步。

站在牛頓的蘋果樹下,聽一聽那些如雷貫耳的名字,哲學家培根、詩人雪萊、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天文學家哈雷,幾百年間,牛津培養了5個國王、26位英國首相、6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還有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中國的錢鍾書先生等等。你腳下的小路不知道多少名人走過,你身邊的那棵樹一定有某個巨人倚過。的確,王爾德坐過的木凳,蕭伯納倚過的書架,還原封原樣地保存在那裡,這一片鍾靈毓秀之地,什麼都可以名存千古。一所學院大門的銅鎖像一個牛鼻子,那所學院就叫銅鼻子學院,對著的巷子也沾了光叫銅鼻子巷。就像一個名人,他的話字字珠璣,嬉笑怒罵都能成為名言。看著那些灰綠色的處處青苔的中世紀四合院,個個歷史輝煌,神話般迷人的尖頂的哥特式建築,和那些來來去去的滿臉高傲的在校師生,你除了一聲歎息,還能做什麼?

歐洲的很多城市滿街都是老人,但這個城市大多是年輕人,大街上到處俊男靚女,酒吧裡也都是年輕人的身影,他們熱烈地討論著,肆無忌憚地歡笑著,讓古舊的建築,濛濛細雨的街道充滿了青春的活力。牛津是一個古老的城市,街道很窄,有很多曲折的小巷,小巷幾尺寬的樣子,悠長悠長的。去時正下著雨,這裡的人對雨似乎習以為常,根本不去躲雨,就在雨中不緊不慢地走著,有的撐一把傘,傘下多是一男一女,他們心無旁騖,或深情相擁,或幽幽細語,只有我,一個遠方的遊客在雨巷裡歎息著,徘徊著。在不知誰家的後門窄窄的屋簷下拚命地盯著地圖想找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忽然看到一個醒目的標誌,名為「歎息橋」的地方,怎麼有這樣的名字,一定有什麼故事吧。橋本來就是讓人浮想聯翩的地方,許多不相干的事物有了橋,就有了聯繫,許多著名的地方與橋有關,比如,古人留下的充滿詩意的地方如霸橋傷別、鵲橋相會、楓橋夜泊;再比如,《廊橋遺夢》《魂斷藍橋》都有美麗的故事,「歎息橋」一定也是個不凡的地方吧。

我們按著路標尋找,很容易就找到了。只是讓人很詫異,名為橋,竟沒有水,連接的是兩所學院,正宗的古羅馬風格,雕樑畫棟,頂部和四周都是封閉的,有小的半透明的玻璃菊花的窗飾,拱度很大,頂部卻是平的,雖說造型優雅,雕飾精美,我看著覺得憋悶,沒有水的橋本來就沒有了靈氣,還那樣嚴嚴實實蓋著,這樣的一座橋,為什麼就這麼出名? 正在納悶,有一群日本遊客過來,他們也在左顧右盼著這座橋,一個導遊似的日本人用並不標準的英文在解說。我旁聽了一會兒,他解說的意思是:牛津大學的考試歷來嚴格,重要的考試不在自己的學校考,要到一個專門的考試學校。學生們去考試的路上必須經過這座橋,擔心考試或考壞了的學生,走在這裡不免歎息,後來這裡就叫歎息橋了。我們剛剛參觀過考試學校,這種解釋聽起來還算合理。

第二天,我們又去了劍橋大學,劍橋是牛津的兄弟,是牛津的師生為躲避與當地居民的打鬥遷移到劍橋這個小鎮上來的。

幾百年來,劍橋一直學著牛津,又千方百計地要超過牛津,在學術上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果說牛津偏重於人文的話,劍橋就側重於理工,如果牛津比較莊重,劍橋就比較靈秀。我個人認為,劍橋的靈秀一定是康河賦予的。徐志摩的一曲《再別康橋》,讓這裡成了很多中國遊客的精神家園,到此一遊,果然名不虛傳,康河水清清,細波如螺,兩岸清蔭美草,河邊垂柳婆娑,草地上野花錦繡,樹間鳥轉禽鳴。我們在康河泛舟,如行畫裡,秀美的康河上有很多橋,撐船的是一個英俊的德國小伙子,他是劍橋大學的學生,每過一座橋,他都解釋一番,有康橋、劍橋、數學橋……當然也有一個歎息橋,這裡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橋,橋下有美麗的康河,這裡有歎息橋我並不感到奇怪,因為劍橋的一切都是按他的兄長牛津的名字命名的,學院的名字也是一模一樣的,如「國王學院」「聖三一學院」「皇后學院」等,我對那位日本人的解釋不太滿意,就問小伙子「歎息橋」 有什麼來歷嗎?

小伙子眉飛色舞道:「這座橋是從威尼斯搬過來的,在威尼斯,這座橋一邊是法庭,另一邊是重犯監獄,許多在法庭被判有罪的人或被判死刑的人,走在這座橋上必然歎息,所以就叫歎息橋。」

原來是這樣,我噓了一聲。

同船的大概是一對意大利夫婦,男的說「是真的,和威尼斯的那座橋一模一樣,我們稱它『奈何橋』,是因為那所監獄就是一所石牢,進去的人,沒有一個能活著出來的,去行刑的罪犯經過這裡也就是最後一次看到這個世界了,能不歎息嗎?」

真是越說越玄了,我有些毛骨悚然。

那人的妻子說:「在歎息橋下接吻,愛情可以永恆。據說有一個罪犯,在行刑的路上經過歎息橋時,正巧他的情人在橋下與別人接吻,他氣得一頭撞在花崗石的窗上,死了,而橋下的人卻一點也不知道,還在深情地接吻吶。」

這個故事多少讓人喘了一口氣,還是覺得不舒暢,雖然有了一點浪漫,還是血色的,就問小伙子:「你喜歡這座橋嗎?」

他說他很喜歡,他說:「犯了錯誤的學生,學校總是被叫到這裡來反省,我也來過的,我的女朋友就在河那邊的學院。」小伙子指一指左岸的一所學院,滿臉得意。對於這個德國小伙子,歎息橋是輕鬆的,是愛情之橋。

我來這裡既不是奈何橋上的罪犯,也不是對水思過的劍橋學子,更不是橋下接吻,希望愛情永恆的戀人。

船靠岸了,我不得不離開。

在夕陽的餘暉中,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的歎息留在了橋下,而我不能留下,康橋,我輕輕的來了,又輕輕的告別,輕輕的揮一揮手,帶不走一片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