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沒有什麼了不起 > 放下一切,走吧 >

放下一切,走吧

歐洲的國內機,又窄又小,當然沒有電影看,只聽錄音書罷了。在巴士上,我也讀不了書,全靠聽。只在酒店房間,才翻翻正式書本,這幾天重看了《路上》(On The Road)。

這是作者積克·卡勞圭(Jack Kerouac)的半自傳性著作。此君之前沒寫過書,文學修養也不是特別好。總之在旅行途中,有什麼記什麼,並無什麼特別的趣事,囉哩囉唆地,到底有何種力量,吸引我再讀此書呢?

不單是我一個人,天下愛好旅行的人,都在重讀。今年是它出版的五十週年紀念,日子,過得真快!

在六十年代,此書影響了整個文壇,捲起一陣頹廢之中又求知的風潮,創造了「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

作者的旅程,當今看來,短暫得可笑,只有一千七百二十七里長,走的都是美國的鄉下,連外國也還沒踏出一步呢。

五十年來,平均每年還能賣十萬本,加起來是個驚人的數字。這本書將一直暢銷下去,成為經典,是經過時間的考驗的。

一接觸到它,你就會染上放翁癖,從此愛上旅行,一生樂此不疲。

這本書最強烈的訊息是:放下一切,走吧!

愈年輕看這本書愈好,馬上出發。其實老了也不遲,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解放,而不是實際的旅行。

五十年前的作者,只夠錢買汽油,用一輛破車和朋友到處流浪。當今的旅行,可以說是歷史上最便宜的時候,所有物價都在高漲,只有機票愈來愈便宜。

還等些什麼呢?出門吧!你目前的工作並非沒有你不成的,別把自己看得太重。

你要照顧的人,也不會因為你不在他們身邊而馬上死去。多看天下,多觀察別人是怎麼過這一生的。回來後,你會對別人更好,你會對自己更好。

如果你還猶豫,就去買這本書來看看。讀原文最好,台灣人也應該翻譯過,書名譯成什麼就忘記了。

作者積克·卡勞圭在短短的三個星期內就寫完這本書。

他用一張張九寸闊的紙連貼起來,成為十二尺長的長條,放進打字機內打出來,從來沒有斷過句子,連續書寫。到最後,這卷紙變成了一百二十尺,中間也用筆修改過幾次,終於在一九五七年,由Viking Press出版成書。

這卷原稿在二一年拍賣,售價兩百四十三美金,買主把它拿去十一個城市覽展之後,當今存於卡勞圭的家鄉的博物館裡。

五十年後的今天,USA Today報社的記者跟著作者的路線,走了一趟。

當年卡勞圭從芝加哥出發,他寫道:「……我只想在深夜裡消失,躲進一條路上,去看看我的國家的人,在幹些什麼事……」

記者看到的沙漠上的綠洲,被小型購物中心取代,購物中心裡面有張震動按摩椅子,你花五美金,就可以享受一個小時,這都是卡勞圭沒有看過的事。

在路上的餐廳,多數是麥當勞的連鎖店,還在推銷新產品,但並不好吃。住的酒店,房內的電視機還是低科技的,播著免費的CNN新聞和收費的色情電影,房租也要八十五塊美金一晚了。

路上經過愛荷華監獄,獄牆愈搭愈高,有檔人家在賣雪糕,店主說這附近反而很安全,因為有個二十四小時的電視監視著,但幾年前還是有人逃獄,大概受不了雪糕的引誘吧?

加油站中賣的全是保健藥品,原來強壯的司機大佬也注重起健康來。一切在改變,但青山故我,記者還是被大自然感動,沒有後悔地走完這次旅程。

卡勞圭最後一站是到達曼柏斯的納斯維亞,這個終點成為每年最大的音樂節地點,所有搖滾歌手,不到這裡表演一次,終生有憾。

《路上》一書也影響了後來的嬉皮一族,年輕人對固有的生活感到枯燥,旅行去也。愛花、愛自由,與他們的後代優皮一族的愛安穩、愛享受,有很大的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