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一個人就是一支騎兵 > 28.鶯鳥與鐵星 >

28.鶯鳥與鐵星

在南太平洋的島嶼中,飛翔著一種有著動聽鳴叫的美麗小鳥,叫作鶯鳥,它們長著形色各異的喙。島嶼上物產豐富的日子,鶯鳥們靠吃多種草籽為生,活得優哉游哉。

但是,饑饉來了。乾旱襲擊了島嶼,整個大地好像是剛剛凝固的熾熱火山,赤紅的土地,看不到一絲綠色。

科學家找到一些從前研究過的鶯鳥,它們的腿上拴著鐵環。觀測結果,發現鶯鳥們的體重大減,掙扎在死亡線上。原因是食物奇缺,能吃的都吃光了,唯一剩下的是一種叫作蒺藜的草籽。它渾身是鋒利的硬刺,銳不可當。在深深的內核裡隱藏的種仁,好像美味的巧克力封死在鐵匣中。

蒺藜還有一個名字叫作鐵星,象徵著難以攻克。拉丁文的意思是「擠壓和疼痛」。

鶯鳥用自己柔弱的喙,啄開一粒鐵星,先要把它頂在地上,又咬又扭,然後頂住岩石,上喙發力,下喙擠壓,直到精疲力竭才能把外殼擰掉,吃到活命的糧草。

島上開始了殘酷的生存之戰。沒有刀光劍影,唯一的聲音就是嗑碎蒺藜的辟啪聲。很多鶯鳥餓死了,有些頑強地生存下來。科學家想,生和死的區別在哪裡呢?

經過詳盡研究,喙長11毫米的鶯鳥,就能夠嗑開鐵星,而喙長10.5毫米的鶯鳥,就望「星」興歎,無論如何都叩不開生命森嚴的大門。

0.5毫米之差,就決定了鶯鳥的生死存亡。在豐衣足食的時候,一切都被溫柔地遮蓋了,但月亮並不總是圓的,事物的規律跌宕起伏。

我猜想,那些餓死的鶯鳥在最後時分,倘能思索,一定萬分後悔自己為什麼沒能生就一枚長長的利喙!短喙的鶯鳥,是天生的,它們遭到了大自然無情的淘汰。但人類的喙——我們思維的強度,歷練的經驗,廣博的智慧,強健的體力,合作的風采,幽默的神韻……卻是可以在日復一日的積累中,漸漸地磨煉增長,成為我們度過困厄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