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幸福了嗎? > 席夫版《巴赫平均律》 >

席夫版《巴赫平均律》

想當初,1997年,為做三峽大江截流的直播,我與方宏進住進了停靠在長江邊上的大船裡,我倆一個房間。讓我永遠印象深刻的是,剛一進屋的他從箱子裡拿出一瓶二鍋頭,放在窗台,接著拿出筆記本電腦,隨後拿出魯賓斯坦版本的《肖邦夜曲》放入電腦開始播放,二鍋頭與鋼琴曲,就這樣奇妙地在長江上混合起來,成為我記憶中的一部分。

讓我記得如此清楚的另一個原因是,當時,我也是魯賓斯坦版《肖邦夜曲》的狂熱愛好者,它優美浪漫,詩意並讓人浮想聯翩。我曾經以為,從放鬆的美感上說,它該是極致。

這個認知不錯,然而當我碰到並聽進去席夫版的《巴赫平均律》之後,我又得到了一個答案。

其實,這應當是練琴孩子們必彈的曲目,彷彿十分簡單,最初根本找不到《夜曲》的美感,因此錯過很久,但隨著年歲的增長,它不可避免地走進我的生命。

它簡單極了,甚至讓你產生錯覺,以為學幾天鋼琴,自己也可以彈奏。但是,年歲長了才明白,簡單最難。就像有的人說過:想把莫扎特演奏好,要麼是孩子,要麼是老人,別的人幾乎不可能。因為簡單要求純真,你沒有天使般的心,那麼音樂中天使般的美感,就容易被你弄巧成拙。如同年少時,總在甜水或可樂中找到最美的滋味,但人到中年,卻終於在淡茶甚至白水中品出味道,有一絲苦有一點甜,這個時候,才真的在可口的同時可樂一下。

演奏巴赫如此,聽巴赫也有這種要求。我喜歡並不意味著我就是它最好的聽眾。恰恰相反,在它簡單到真正優美而又空靈的境界中,恰恰聽出自己內心的紛亂和錯綜複雜來。可有趣的是,音樂繼續前行,時間久了,你也會如慢慢登山一樣,一步一步找到清涼與透氣的感覺。其實,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洗澡。

那麼,是古人幸福還是我們幸福?生活簡單幸福還是物質充分保障的現代化更幸福?

你的答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