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幸福了嗎? > 看現場配音的外國電影 >

看現場配音的外國電影

八十年代,技術因素加之物質條件貧乏,盜版業沒現在這般發達,偶爾為之都是錄像帶版本,一手的幾乎沒有,大多都是三四手之後,我們稱之為「孫子版」或更晚輩,這樣的版本,讓大多數彩色電影的效果都已如黑白一般。但即便如此,拿到一盤好電影的錄像帶,都是同學間的大事,像《出租車司機》、《野戰排》都是模模糊糊看完的,但印象卻十分深刻,並絕對成為日後談論很久的話題,以至於校園裡的美女,都在那幾天中不再有吸引力。

在廣播學院,有過一段特殊的觀影經歷。在小禮堂裡放外國電影,全部的配音工作,由現場的一位同聲翻譯承擔。記得印象最深的,是看已經帶有一些叛逆色彩的前蘇聯電影,比如《悔悟》、《被遺忘的長笛曲》等。在當時的中國,這類電影中對歷史的反思與對權威的質疑,讓我們有種提心吊膽的過癮感。翻譯,是現場的一位女老師,不管影片中有多少角色,都由她一個人現場同聲翻譯,帶我們進入一個又一個藝術的世界。

除去這種「極品享受」,當時的另一種「觀」影經歷至今已蕩然無存。那就是週末上午,大家睡醒了不起床,宿舍中打開一個收音機,共同用耳朵「看」電影,也就是聽「電影錄音剪輯」。一個又一個角色,都由一個又一個有特色的聲音扮演著,讓我們感歎聲音的魅力。現如今,這「享受」已如公共澡堂裡搓澡一般千載難逢了。

而至於《讀庫》出品人張立憲同學在回憶八十年代時,大談A片觀影記,我們則是「可以有但真的沒有」,學校期間一次也沒體驗過。我高他兩屆,看樣僅僅兩年時光,時代就墮落或進步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