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幸福了嗎? > 地震的那一瞬間,我還以為,只是一次微小的晃動 >

地震的那一瞬間,我還以為,只是一次微小的晃動

由於頭一天晚上剛剛結束前後兩次長達二十多天的日本採訪報道,按計劃,我準備休息幾天。12日上午我飛赴雲南,去參加一個與當地青年有關的交流活動,藉機也調整一下自己,否則身心俱疲。

在我們電視台,一直流傳著一句話:「計劃沒有變化快,變化沒有電話快。」用以形容傳媒人習慣面臨的改變和總是突發的新選題,然而這一次,突如其來的,不是電話,而是大自然的變臉。

下午兩點二十八分,我正好在昆明飛機場候機樓,那一瞬間,我有明顯的震感,然而強度,和幾天前在日本夜裡所經歷的那一次差不多,甚至更弱一些。當時,我沒覺得怎樣,只和身邊的人說:「像是地震,但沒事,震級不大。」當時的昆明機場,許多人也只是一瞬間小小的猜疑,臉上很快恢復了放鬆的笑容。

中國人不像日本人,絕大多數,對地震沒有太多感覺,過去了,沒什麼危險,也就覺得有趣罷了。

然而過後不久,人群中似乎瀰漫起一種不對勁兒的情緒來,開始僅僅以為是雲南經歷了小地震的人們,通過手機等方式,陸續明白,真正的地震並不是發生在雲南。

最早,大家都與北京的朋友聯繫,知道北京震感強烈,因此,以為那裡是震中。

這麼一想,就有些可怕了,那麼靠北的地方,地震之後會讓昆明有明顯的震感,那會是多大的地震!可透過電話,北京又似乎沒有太大的問題,那麼,是哪兒出了問題?

很快,機場的電視被鎖定在央視新聞頻道,也真的很快,屏幕上開始播放:四川發生了大地震!情況還不明,但通信已中斷……

從這一時刻起,眼睛就很難再從屏幕上移開,陸續地,在屏幕上,前方傳來片段的消息:地震局的發佈會,總理要去四川……

一切的信息組合在一起,我明白:奧運前的中國,真的來了大事情,幾乎可以肯定,是一場悲劇,人類的悲劇。

一邊看著新聞頻道的直播,我同時又在隔一會兒搜一下四川台,地震發生後的幾個小時內,四川台一直在正常播出,與地震有關的新聞雖有,可還不多,晚上還有電視劇,這樣的畫面甚至讓我心生希望:眾人的擔心不過只是擔心,實際的情況沒那麼嚴重?而與此同時,我也在給我的同事發信息、打電話,其中一個意思是:災情的詳細信息我們還不掌握,隨時會有變化,要關注已經確定的事實,提醒演播室的主播們,不要輕易下結論,尤其在傷亡人數上,這一定是一個動態變化的數據。

第二天一早,原定的與當地青年的交流活動一開始,我提議現場的青少年,集體起立為四川地震中的遇難者默哀一分鐘。我不知道,這一分鐘的默哀是不是汶川地震發生後的第一個,但我清醒地記得,當時我對在場的青少年表達了我的擔心和希望:但願傷亡不要超過千人!

其實當時,我自己,都已經不敢相信自己的期望了。交流完畢,其他全部的後續活動取消,我已經歸心似箭,當天就回到了北京,開始了當時還沒有想到的長達一個多月的地震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