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前塵舊夢 > 回憶劇評家張聊止 >

回憶劇評家張聊止

我的朋好中,頗多對京劇深有研究的劇評家,他們涉足梨園數十年,什麼老演員的唱工、做工、台步、身段以及扮相、行頭,談起來頭頭是道,句句中肯。張聊止便是其中之一。他是江蘇青浦人,名厚載,號豂子,後改為聊止。肄業北京大學,喜顧曲,經常在京滬各報撰寫劇評,頗有聲譽,不料因此卻遭到池魚之殃。

這時林琴南以翻譯說部馳名南北,和聊止為師生。上海某報慕琴南名,請聊止介紹其師,為某報執筆。恰巧琴南與北大校長蔡元培在新舊文學上大開筆戰。琴南於報端連載的《蠡叟叢談》中詆及蔡氏。蔡氏知琴南撰稿,出於聊止介紹,便遷怒聊止,把他開除,時聊止離畢業只差一學期,他不為所動,照樣聆歌觀舞,做他的劇評。而且足跡愈廣,不但遍涉戲院,又復參加票房,和許多老演員相往還。凡是堂會戲,他都為座上客。這種堂會戲,名角彙集,精彩十分。他看過譚鑫培的《擊鼓罵曹》、王瑤卿的《雁門關》、余叔巖的《連營寨》、龔雲甫的《孟津河》、崔靈芝的《玉堂春》、孫菊仙的《硃砂痣》、梅蘭芳與王鳳卿合演的《汾河灣》、楊小樓與賈璧雲合演的《戰宛城》,陳德霖、裘桂仙、言菊朋合演的《二進宮》,還看過初露頭角的程艷秋在中華舞台演《桑園寄子》。這時,羅癭公、陳彥衡都在座,無不擊節稱歎。畫家徐悲鴻繪了一幅古裝美人像贈給艷秋,貌和艷秋相彷彿,一時傳為佳話。這許多戲都是純青爐火,前輩典型,眼福真是不淺哩。

聊止和梅蘭芳友誼很厚,當時羅癭公著有《鞠部叢談》,該文談梅的劇藝甚多。癭公逝世,原稿本藏聊止處,梅對之愛莫能釋,聊止即慨然贈之。聊止又收藏梅蘭芳的劇照,不下數百幀,有許多梅本人已不存。解放後,許姬傳為梅撰《舞台生活四十年》,其中若干照片,就是藉用聊止的。聊止撰有《歌舞春秋》《聽歌想影錄》二書行世,都是很珍貴的梨園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