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藝林舊事 > 上海園林舉隅 >

上海園林舉隅

上海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當然很熱鬧的了,可是塵囂萬丈,車馬喧闐中,卻也有清靜所在,供人憩息的,那就得談到園林了。

露香園 上海最古老的園林之一。園雖早已不存,現在猶稱其處為露香園路,成為名存實亡。按《上海縣志》:「明時道州守顧名儒,築萬竹居,其弟名世,又於其東曠地築園,穿竹得石,有趙文敏所書『露香池』三篆字,因名園為露香園。」又《閱世篇》:「水蜜桃惟吾邑露香園有之,色艷而味甘。」又徐蔚南《顧繡考》:「明時有園主與女眷居此園,比刺繡擅名,時稱露香園顧繡。」清道光十九年,海疆有事,即在是園設立火藥局,制火藥不慎,轟然炸毀,成為焦土。此後,欲呼其處為九畝地。上海的新型劇場名新舞台,即建設在此,尚有萬竹小學,為胡適之幼年讀書處,沿用萬竹居的舊名而已。

豫園 今尚完整。傳統形式,耐人玩賞。此園建於明代嘉靖萬曆年間,屬於邑紳潘允端所有。當時佔地七十餘畝,園有假山,出於園藝家張南陽設計(南市天燈弄的日涉園,也是張氏設計,今已廢),疊石別具丘壑,每年重九佳節,開放給人登高,稱之為「大假山」。園的東部點春堂,堂額出於沈秉成手筆,沈為蘇州耦園主人。堂一度為小刀會辦事處,懸有名畫家任伯年的傑作觀劍圖。玉華堂前的玉玲瓏石,相傳為宋代宣和花石綱遺物。通向內園有九龍石橋,亦明代故物,惜於修建中把它拆毀了。

九果園 據商務印書館所刊印最早本《上海指南》所載,內云:「曹家渡西吳淞江北岸,俗名吳家花園,清光緒間,邑人吳文濤所構,舊植果樹九,故名。有環江草堂、鬧紅畫舸、蘿補小築、望江樓諸勝。壁間有米元章書《英光堂帖》、吳雲壑書「歸去來辭石刻。」廳事五楹,額曰「紹修堂」。我聞其名,沒有到過,今無跡象可尋了。

小萬柳堂 在萬航渡,原聖約翰大學的右面,為無錫詩人廉南湖和他的夫人吳芝瑛雙棲之處。南湖名泉,和民初首揆徐世昌為同學,芝瑛為桐城古文家吳汝綸的侄女,和女烈士秋瑾結異姓姐妹,擅書法,其瘦金體尤名重一時。廉的先祖廉希憲,有萬柳堂,因襲其名為小萬柳堂,有帆影樓、剪淞閣諸勝。堂的南部為南園,溪流環抱,竹柳成蔭,有亭聳立,登之悠然有高世之想。小萬柳堂對岸徐棣山築小蘭亭,茂林修竹,雅似蘭亭,有美國種大麗花數十本,絕艷美,向於中秋開大麗花會。

徐園 海寧巨商徐棣山所築。徐擁有資財,在唐家弄賣了三畝地,築雙清別墅,俗稱徐園。園內有鑒亭、鴻雪軒、桐韻舊館等以供憩息。棣山死,其子貫雲、凌雲兄弟以原地太隘窄,把園搬至康腦脫路(即今之康定路),有十二景,南社雅集,經常在此舉行,《南社叢刻》尚有徐園雅集照片。昆曲傳習所,常藉此演出。又西洋電影,在這兒首次放映,開了我國人士的眼界。一自抗戰軍興,容納無家可歸的難民,園址也就廢圮了。

吾園 在上海城西南隅。李筠嘉所辟。筠嘉號筍香,工吟詠,有《吾園記》,敘述築園的由來,有吾池、吾橋、吾廊、吾室。自云:「有桃百株、竹千竿,魚數千尾,豢得雛鶴二。暇輒與二三朋好,嘯詠其中,彼此忘形,不辨賓主。」聞龔定庵來滬,曾寓該園。嗣改龍門書院,不久毀。撰《上海小志》的胡寄凡有詩云:「行人但見吊龍門,李氏園名不復存。雅集幸留詩卷在,風流想見水雲村。」

申園 在靜安寺西,中建層橋,環圍花木,右偏築有亭榭,並浚方池,較為宏暢。四周有通衢,車馬可以直達園內,繞行一周而出。自午後至日暮,來游者結隊成群,品茗看花,流連忘返。逢到夏日,徹夜燈火,納涼消暑的不斷來往。隨園後人袁翔甫撰一聯云:「百尺曠襟懷,更饒它翠袖聯雲,香車流水;四時供嘯傲,最好是夕陽西墜,明月東昇。」按袁翔甫別署倉山舊主,曾主《申報》筆政,在福州路石路口賃小樓一角,稱楊柳樓台。門前植楊柳多株,綠蔭如幄,室中湘簾斐幾,幽雅絕俗,結吟壇於此。嗣由張小樓藉設書畫公會,小樓工書畫,為七君子之一李公樸的丈人。

西園 凡二所,一在靜安寺之西,有品泉樓,因附近有珍珠泉而命名,花木扶疏,芳菲不絕。一在城南斜橋,為邑人張月槎所建以曠雅勝,槿籬竹扉,板橋茅屋,饒有林泉逸趣。售門票,為公共娛樂場所。

張園 原名味蓴園,在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泰興路口,本西人格農所建。清光緒十六年,為無錫人張叔和所有,初僅二十餘畝歷年展拓至七十畝。園外柴扉,題曰「煙波小築」,又在古樹上榜「味蓴園」三字,都出袁翔甫手筆。有海天勝處,為演劇場所,有安塏第,為售茗點開會之所。辛亥革命,孫中山回國,就任臨時大總統的前一天,即在該處出席演說。又霍元甲和西人粵皮音比武,也在園中舉行。前年,上海電視台放映霍元甲電視劇,邀我講張園舊況,我把回憶得起的講述了一些,並展示了一張該園的風景照片,在熒屏上和觀眾見面。蓋張園舊址,早已改建市廛,無從目睹了。

愚園 愚園路即因此園取名,更在張園的西面。光緒十六年,四明張姓所建,畫棟連雲,有四面廳、花神閣、杏花村、倚翠軒、雲起樓等,南社雅集,好多次在雲起樓觴詠為樂。園中蓄有虎、豹、猩猩,為動物園的開始。凡易五主人,園亦改建市廛。

半淞園 在滬南高昌廟路,一九一八年上海人姚伯鴻所建。姚為鳴社社友,工詞章,與畫家周備笙友善,亦擅丹青。園佔地六十餘畝,亭、台、池、石,一切都按山水畫稿,加以變化,有江上草堂、倚山樓、凌虛亭、碧梧軒、水風亭、四照軒、剪江樓等。又可取道斜坡,拾級登上迎帆峰,觀浦江帆船。星社諸子,在江上草堂,舉行雅集,我也參與其盛,曾幾何時,園廢而社亦星散,能不感慨系之。

瓜豆園 在龍華鎮南,鳴社詩人陸雲僧築,俗呼陸家花園。花木繁茂,有懷桔廬,寓陸績懷桔意,為主人居息之所。我曾藏有瓜豆園雅集照片,那著《官場現形記》的李伯元,倚柱而立,坐的有辛仲卿其人,新閘路的辛家花園,即辛氏所有。辛家花園,池蓮多是名種,康有為一度寓居園中,後園歸常州盛宣懷。我曾集陸放翁詩成兩絕,一詠瓜豆園之盛:「世上不知何歲月,此身如在結繩前。悠然顧影成清嘯,始信桃源是地仙。」一詠其廢:「想見清伊照碧嵩,斯名歲晚亦成空。年來洗盡東陵夢,狼藉殘花滿地紅。」

覺園 一稱南園,在今北京西路銅仁路口,那是粵商簡照南的私園。簡氏好佛,園中植有菩提樹,又設佛音電台於其中,書法家袁希濂皈依佛教,亦寓園以養靜。

六三園 在江灣路、四川北路之間,為東瀛名士鹿三郎所築,一稱鹿園。園中植櫻花多本,花時燦爛錦簇,綠色的更清艷。詞人況蕙風來此見之,大為欣賞,作臨江仙詞十餘闋。牡丹杜鵑亦稱盛。小山之麓,流泉繞之,池中鋪以石,清澈見底。挹翠亭畔為鹿欄,蓄雛鹿數頭,凡館舍等題額,均標大正年號,一楹聯極可誦,如云:「天上四時春,看好花不斷,明月長圓,縹渺蓬萊幾洄溯;座中前度客,盡舊譜留題,新詩覆瓿,大千萍梗話因緣。」出於日本人之手,殊非易易。一次,鹿三郎邀請錢瘦鐵、曾農髯、汪英賓、楊樹莊、王西神觀舞,舞者十五六輩,都是妙齡女郎,且唱日本歌曲,如新鶯出谷,簧舌輕調。主人在廣場布席,西點極精,歌女持杯勸進,西神為作《鹿園歌舞記》。

昧園 在法華,鳴社社長郁葆青所辟。植牡丹,多名種,姚黃魏紫,主人輒邀客欣賞,且和冒鶴亭、陳子言、張燕昌、李拔可諸詩人舉行修楔,夏敬觀為繪《春禊感舊圖》。又仿法式善的詩龕,鄧春澍繪《鳴社詩龕圖》,成為風雅之藪。主人有《昧園詩》:「白石橋邊開野棠,綠楊徑裡話茅堂。一簾花影迎風碎,幾卷詩篇帶酒香。戲鴨陂塘晴浴硯,聽鸝池館醉飛觴。湔裙修禊人歸去,剩有斑鳩喚夕陽。」園的景色,不難於詩中窺見了。

宋公園 在滬北,因稱閘北公園。這兒有宋教仁烈士墓。宋湖南桃源人,別署桃源漁父。主《民立報》筆政,且著《民國憲法草案》,言論犀利,牴觸了袁世凱,被袁的黨羽刺死於北車站,乃埋骨於此。墓前為宋的石像,像為坐式,一手執卷,一手支頤作冥想,宛然如生。像的下座,有章太炎篆書「漁父」二字,座後有於右任的銘題:「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記。為直筆乎,直筆人戮;為曲筆乎,曲筆天誅。嗚呼!九原之淚,天下之血,老友之筆,賊人之鐵,勒之空山,期諸良史,銘諸心版,質諸天地。」這數語,淵淵作金石聲,抑何壯烈。可是這一系列,經十年浩劫,毀損無遺,今復重修,恢復原狀,以資憑弔。園中花木,補栽了很多,芳草萋萋,綠蔭處處,也足留人駐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