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芸編指痕 > 余槐青的《上海竹枝詞》 >

余槐青的《上海竹枝詞》

上海在帝國主義國家強行設立租界時期,設有工部局學校,都是西人主持而招華人子弟來讀書。華童公學,便是其中最突出的一所。抗日戰爭勝利後,方始收回歸華人自辦,一再改名,現為陝北中學,開創至今,已七十多年了。那時的中文教師,有一位余槐青,浙江宜興人,他撰了一卷《上海竹枝詞》,共一百多首。槐青勞瘁致疾死,校中同事醵資付印,只一二百本,用以送人,不作賣品,因而一般羅致上海文獻的,往往欲覓無從。我蒙當時醵資的左雨人以所藏一冊見貽,其中頗多掌故資料,爰錄取若干首,並附註釋於下:

「西風捲地作長號,鼓動狂瀾比岸高。滬上居民三百萬,阿誰倒挽浦江潮。」(上海自通商後,租界日益繁盛,黃浦江中,各國兵艦商輪,往來不絕。)按:現在上海人口達一千萬,侵略性的艦輪,早已絕跡。「觀光上國巴公使,供職清廷赫鷺賓。本是中華芳草地,巍峨銅像兩西人。」(浦濱銅像,一為英國第一任公使巴夏禮,一為清廷辦理郵電客卿赫德,赫字鷺賓,亦英人。)按:巴夏禮、赫德兩銅像,早已銷毀,那條赫德路,也已改為常德路了。「口誅筆伐日唏噓,竟作官場附骨疽。差幸清朝勝秦室,長官焚報未焚書。」(清末《民呼報》痛斥朝廷,滬道蔡某憤恨,焚之城門中,該報館卒被封。)按:《民呼報》停刊,《民吁報》繼之,再後又出《民立報》,當時稱為三民報,三民報現在尚有全份,藏徐家匯。所謂滬道蔡某,乃蔡乃煌。「題詠詩章列畫圖,園中碑刻未模糊。春申江上豪華客,賞識清高八景無。」(胡公壽繪有上海八景圖,名人題詠甚多。均勒石植諸也是園。)按:也是園舊址,在尚文門內凝和路,本明喬氏南園,後歸李氏,改名也是,後又改為蕊珠宮。抗日戰爭時廢,無復遺跡。「未遑斥堠靖邊烽,百尺高樓響火鐘。紙醉金迷人入睡,蒲牢驚醒眼惺忪。」(華界各處,築瞭望台,置火鍾其上,報告火警。)按:現瞭望台全部拆除,九江路口的大型火鐘,移置中山公園,作陳列品。「武道和魂素擅場,少林國術壓扶桑。滬人不記霍元甲,絕藝爭誇天勝娘。」(魯人霍元甲來滬,與日人在張園角技,勝日人。日女天勝娘來滬賣藝,人爭賞之。)按:張園,原名味蓴園,早廢,改建市廛,但至今尚有人稱該處為張家花園。「香煙繚繞俗塵浮,九曲橋邊得意樓。獨有內園常閉戶,園中花木自清幽。」(邑廟豫園,久成鬧市。「春風得意樓」茗客常滿。內園一角,地頗清靜,獨不開放。)按:上海邑廟,有東西兩園,西園即豫園,本明嘉靖間潘氏所構,方廣四十畝。東園即內園,清康熙年建。道鹹年間,兩遭兵災,相繼修復。今為擴充豫園,春風得意樓等市屋,都被拆去,栽種花木,並和內園打通,成為一體。「萬里東航一斷桅,多年紀念思深哉。漁舟覓得桃源境,兵艦商輪續續來。」(初德人航海東來,風狂桅折,爰銅鑄一斷桅,立浦濱以留紀念。歐戰後,被協約國撤除。)按:這斷桅,我曾見過,記得在今外灘延安東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