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山河之書 > >

我到杭州的最大享受之一,是找一個微雨的黃昏,最好是晚春季節,在蘇堤上獨自行走。堤邊既沒有碑文、對聯,也沒有匾額、題跋,也就是沒有文字污染,沒有文本文化對於自然生態的侵凌和傲慢,只讓一個人充分地領略水光山色、陰晴寒暑。這是蘇東坡安排下的,築一條長堤讓人們有機會擺脫兩岸的一切,走一走朝拜自然生態之路。我覺得杭州的後人大致理解了他的這個意圖,一直沒有把蘇堤做壞。

相比之下,現在中國很多地方有點做壞了。總是在古代文化中尋找自己這個地方可以傲視別的地方的點點滴滴理由,哪裡出過一個狀元或進士,有過幾句行吟詩人留下的句子,便大張旗鼓地築屋刻石。如果出了一個作家,則乾脆把家鄉的山水全都當做了他作品的插圖。大家全然忘了,不管是狀元、進士還是作家,他們作為文化人也只是故鄉的兒子。在自然生態面前,他們與所有的鄉親一樣謙卑和渺小。

近年來杭州的城市建築者秉承這座城市的獨特精魂,不找遙遠的古代理由,不提空洞的文化口號,只是埋頭疏浚西湖水源,一次次挖淤清污,把西湖的面積重新擴大到馬可·波羅見到時的規模。重修完楊公堤,打理好新西湖,又開發了一個大大的西溪濕地,表達出杭州人在生態環境上的癡迷。對杭州這座城市提出的標準,也沒有花裡胡哨的種種大話,而只是乾淨、整潔,最適合人居住。

這一來,杭州就呈現出了一個貫通千年的人文宣言。這個宣言,曾經由錢鏐主導,由白居易、蘇東坡參加起草,由白娘娘從旁潤飾,又由今天的建設者們接筆續寫。

宣言的內容,很複雜,又很簡單:關於美麗,關於自然,關於生態,關於人間。

我對杭州的許多建議,沒有提出就實現了,而且比我心中預想的更好。現在只剩下一個最小的建議了:找一個合適的角落,建一座馬可·波羅的雕像。雕像邊上立一塊碑,把他最早向世界報告的那些有關杭州的句子,用中文、意大利文和英文鐫刻出來;而且,一定要註明年代。

因為這些句子,曾經悄悄地推動過那些遠航船隊,因此也推動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