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蒙田隨筆全集 > 上卷 第五十一章 論說話之浮誇 >

上卷 第五十一章 論說話之浮誇

從前有位雄辯家稱他的職業是讓小的東西顯得大,讓人覺得大。這可算個會給小腳做大鞋的鞋匠。要是在斯巴達,他會因為鼓吹吹牛說謊而挨鞭子。我想,斯巴達王阿爾吉姆聽到修昔底德的回答肯定大吃一驚:阿爾吉姆曾問修昔底德,他與伯裡克利交手哪個會贏?「這個嘛,」他答道,「是很難驗證的,因為我把他打倒在地之後,他讓在場的人相信他沒有倒地他就勝啦。」有人讓女人戴上面罩,給她們塗脂抹粉,這些人為害不那麼大,因為看不到她們的本來面目,沒有什麼大的損失,而前面的那些人蒙騙的不是我們的眼睛,而是我們的判事能力,他們是在篡改、歪曲事物的本質。像克里特、斯巴達這類國勢安定、治理有方的國家是不大看重雄辯家的。

阿里斯托給雄辯術下過一個聰明的定義,叫做:說服人的藝術。蘇格拉底、柏拉圖則說是騙人術、拍馬術;有的人籠統地談到它時否定這種說法,但在他們的訓示、命令中卻處處在確認這種說法。

伊斯蘭教禁止給孩子們講授雄辯術,因為它毫無用處。

雄辯術在雅典很有影響,雅典人發現雄辯術的運用危害極大,就下令將打動人心的那個主要部分連同開場白、結束語一起刪去。

這是一件為操縱、煽動不守規矩的群眾而創造的工具,一件像藥一樣用於病態國度的工具;在雅典、羅得島、羅馬這類國度裡,一般百姓、無知群眾、所有的人都可以為所欲為,局勢總如暴風驟雨,雄辯家們便紛至沓來。的確,在這些國家裡,很少有人不靠伶牙俐齒平步青雲的;龐培、凱撒、克拉蘇、盧庫盧斯、蘭圖盧斯、梅特魯斯等人,都是從中得益爬上他們最後達到的高位的,他們更多地是依仗能言善辯而不是依仗刀槍鑭戟;這同太平盛世的情形正好相反。沃盧姆尼烏斯[1]在當眾演講支持克·法比烏斯和帕·德基烏斯氏族的人當執政官時就說過:「他們生來就是打仗的人,是建功立業的偉人;打起嘴仗來很厲害:他們是真正的執政官的人選;精明、能說會道、有學問的人對城邦有用,可當主持正義的大法官。」

在政局最糟糕、內戰的風暴造成動盪的時候,羅馬的雄辯術最為盛行:就像一塊沒有墾熟的荒地,野草最為茂盛。由此看來,帝王主宰的政府似乎不像其他政府那樣需要雄辯術;因為,眾人身上的、使他們容易被這種悅耳動聽的聲音蠱惑擺佈,不能用智力去思考弄清事情真相的愚昧與輕信,要我說呢,在個人身上是不容易都有的,而且良好的教育和勸導也容易使他免受這種迷魂湯的毒害。在馬其頓和波斯就沒出過任何有名的雄辯家。

我上面說的雄辯家那個字眼同一名意大利人有關係。不久前我同他交談過,他曾當過已故紅衣主教卡加夫的膳食總管,直至主教去世。我讓他講講他的差事,他把他那糊弄嘴巴的學問向我演講了一大通,一本正經、神氣活現的樣子簡直好像在向我宣講某個重大的神學問題。他向我揭示了人的食慾的變化:飢餓的時候、吃過第二頓第三頓飯之後,用什麼辦法滿足它,又有什麼辦法引發並刺激它;講了調味汁如何配製,先講一般的,再細細說明各種調料的性質和作用;講不同的季節做什麼不同的色拉,什麼色拉要加熱,哪種色拉要冷吃,還有如何裝點美化使之賞心悅目。講完這些,他又講到上菜的順序,講得頭頭是道,大有講究,

那當然不簡單,知道

如何切雞,如何切兔子[2]!

——尤維納利斯

這一切還都加上了豐富華麗的詞藻,甚至用上了談論帝國治理的字眼。我突然想起了我的一位老相識:

太鹹啦!燒糊啦!淡啦!正好啊!

下次就照這麼做!盡我的淺薄見識

我努力教導他們。

最後,德梅亞,我讓他們

拿起碗碟當鏡子照,什麼都教他們啦[3]。

——泰倫提烏斯

不過,在埃米裡烏斯·保路斯[4]從馬其頓歸來時為希臘人舉行的宴會上,連希臘人也盛讚宴會的組織安排;但我這裡講的不是宴會的具體做法,而是指宴會上講的話。

我不知道別人是否有過我一樣的情況;當我們的建築師們自豪地講起壁柱、下楣、挑簷、考林辛、多利安式建築以及諸如此類的行話術語時,我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阿波裡東宮;實際上,我發現,那原來就是我廚房門上的那些毫無價值的條條塊塊。

當你聽人說起替代、隱喻、諷喻這類語文學的名詞時,不是覺得在說某種罕見陌生的字眼嗎?可這都是用來描述你的貼身丫環喋喋不休地說的那堆廢話的。

雖然說我們國家的官職同羅馬人的毫無相同之處,更沒有他們那麼大的權力,我們卻要用羅馬人的那些高級頭銜來加以稱呼,這可是騙人的把戲,同下面的騙局是一路貨色:古人曾將幾個最最體面的稱號加到一兩位要人身上,使他們榮耀了幾百年,我們看誰順眼也給他胡亂加上。這類騙局,依我看,終有一天會成為證據,說明我們這個世紀荒唐透頂。柏拉圖號稱神人,那是四海認同,無人眼紅的;至於意大利人,他們自吹頭腦清醒,語言表述清楚,比同時代的別的民族都要高明,這樣說有點道理,可不久前他們將這個稱號安到了阿雷蒂諾[5]頭上。這一位除了表達非常詼諧、俏皮,確實十分巧妙(但過分做作荒誕),總而言之除了盡其所能做到能言善辯之外,我看不出有什麼高明之處可以壓倒當代的一般作家;假如要同那古代的神人稱號相比,他還差得遠呢。還有那個「大」字,我們將它加在幾個君王頭上,他們比起普通百姓來,一點也不更偉大。

[1] 沃盧姆尼烏斯,公元前三七一前二九六年為羅馬執政官。

[2] 原文為拉丁語。

[3] 原文為拉丁語。

[4] 埃米裡烏斯·保路斯(公元前227—前168),古羅馬政治家,前一六八年為執政官,滅馬其頓國。

[5] 阿雷蒂諾(1492—1556),原名彼特羅·巴克西,十六世紀意大利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