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懷野念 > 每個人都屬於適愛人群 >

每個人都屬於適愛人群

昨天看的短片集《巴黎,我愛你》。

從當年看《十分鐘年華老去》開始,我就喜歡看短片。

短片猶如小小說,在幾分鐘之間,要講一個抓住人的故事。只有講得好,才能讓人明白,打動,並且記住。

這很難的。不像一般電影,有一兩個小時,來渲染講述,來強求觀眾進入。

短片一般是每個導演各拍一個,然後放一起,更容易比較出每個人的才華能力。

所以,這些年,還是看了好些短片的。

但短片集很難部部出彩,一個合集看下來,一般能記住一兩個。有時,看著看著就累了,於是放下,第二天再接著看。

但《巴黎,我愛你》很難得,整個集子裡,二十個短片,其中有十九個故事。

我不單一口氣看完,看完還清晰地記得好些個。

到今天,回想一下,那些故事依然清晰。

能讓我這麼記得的短片集,這算是第一個。

喜歡其中一個故事:丈夫愛上了別人,越來越受不了老婆,準備和老婆攤牌,誰知還沒說出口,老婆先哭了起來,老婆剛剛被診出白血病。於是,丈夫想著,反正每件事情都可能是最後一次,忍一忍,對老婆好,跟她說話,為她念小說……裝成很愛她的樣子,於是,愛的感覺回來了……當老婆去世多年,那種愛人離去的傷痛都一直跟隨著他,看見穿著老婆那樣紅外套的身影,都會心裡一動。

還喜歡一個關於小丑的短片。小丑四處給人帶來歡笑,在大街上,表演著啞劇,別人卻冷眼看著,別人都過著擁有伴侶的生活。小丑在街椅上坐著,表演相擁,其實只是自我撫摸。小丑被警察拘留,卻意外地發現一個女小丑。他們激情地表演鏡中人,被警察趕出來。兩個小丑珠聯璧合……這個短片演得精彩,這麼一解釋,反而不及了。

喜歡最後一個短片。一個肥胖蒼老的外國女遊客,長得像蘇珊大媽那樣的,離開了旅行團,一個人去吃飯,一個人去逛名勝,看到薩特和波伏瓦的墓,從巴黎鐵塔上看巴黎……想起多年前的人,甚至想起多年前一個男友想來巴黎。眼前她是孤單的,坐在公園邊的長椅上,拿出自己精心準備的三明治,忽然她覺得很感動,為了這一刻。

還有個短片,也拍得極有趣,外國男遊客在地鐵,拿出旅遊指南來讀,正讀到指南上說,在巴黎地鐵,不要盯著人看,於是一抬頭,就看見鐵軌對面有對男女親熱。多看了一眼,於是男子高聲罵起來,女子相勸,結果兩人吵起來。火車過後,女子已到身邊,抓住外國遊客就吻。外國遊客正暈呢,指南上又沒說過這種情況。忽然男子也到了,幾拳把他打翻。這對男女互道愛你,摟著走了……

另外還有好多故事都記得。比如像離婚多年的老年夫妻見面。前夫對前妻說,正為現在的妻子想生小孩苦惱。前妻說,你沒告訴她,我們都有孫子了?前妻復又安慰前夫。

又比如,幾個小伙子在街邊騷擾女孩。一個戴頭巾的伊斯蘭女孩摔倒了,其中一個小伙子扶起了她,慢慢地兩人開始說話,好感萌發。

再比如,一個小伙子對另一個小伙子熱情無比,說了好多,說,你有沒有想到有一天碰到一個跟你很像的人,就像另一個你?另一個小伙子默默地看著對方。他其實是個外國人,聽不懂法語……

守廣場地下車庫的非洲裔,跑去追另一個非洲裔女孩,想對她說,我們喝杯咖啡吧。結果沒找到女孩,丟了工作,在廣場被人刺傷,那女孩卻來了,原來她是個女警察,他最後終於說:我們喝杯咖啡吧……

差不多所有的故事都與愛有關。

法國人天生比別人更有愛的能力。這些故事,都有趣,不重樣。每個人都那麼自然,自然地去愛。

為什麼中國人不容易講好愛的故事,我覺得是中國人真缺乏愛的能力。沒這個能力,就沒法相信愛。不相信愛,怎麼去愛呢。講一個男女故事,講出來的往往只有計較。

這是傳統。

我們都說法國人浪漫,從這部電影上看,其實是他們愛的心態放得開。願意付出,願意愛。我們這兒戀愛講適婚人群,適婚年齡。就說明,不在此列的,戀愛都是不宜的。不僅不宜,甚至是不經濟,不聰明,不道德的。

大約在法國,只有適愛人群。而這個人群是所有的人。每個人都屬於適愛人群,那麼每個人遇見愛的概率就大了多少倍啊。

法國人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