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沒事別隨便思考人生:在想太多的時代做個果敢的行動派 > 快樂就是不戴面具的憂傷 >

快樂就是不戴面具的憂傷

我以前一直很喜歡紀伯倫,不是因為文學,而是因為哲學。後來接觸了一些修行的內容後,我發現紀伯倫的文字已經超越了哲學。紀伯倫不只是在講哲學,他還在講修行,講真相。

如果有人只是把紀伯倫的散文詩當成文學作品來欣賞,就像盲人拿了好多金磚只知道用來做枕頭。

很多人和我一樣,不喜歡看純文學的東西。

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每個人都不可避免。每個人都希望開心,不希望傷心,喜歡歡樂而不喜歡憂傷。然而,歡樂和憂傷,到底是什麼東西?它們關係如何?仔細想想,這真是個值得思考的話題。

1.

先讓我們看看這首詩,並不長。

歡樂與憂傷

紀伯倫

一位婦人說:請給我們談談歡樂和憂傷。

他回答:你們的歡樂是不戴面具的憂傷。

你歡笑的泉眼常常也飽含著淚水。

除此之外,又當如何?

鐫刻在你們身上的憂傷癒深,你們能盛裝的歡樂愈多。

斟滿了美酒的杯盞,難道不是曾在陶工爐火中鍛造的杯盞嗎?

當你們快樂時,請審視自己的內心,

你們會發現曾經的憂傷如今卻讓你們快樂。

當你們憂傷時,請再次審視自己的內心,

你們會發現曾經的快樂如今卻讓你們流淚。

你們中有些人說:「歡樂勝於憂傷。」

另一些人則說:「不,憂傷更偉大。」

但我要說,它們是一體的。

它們一同降臨,當其中一個單獨與你同坐時,

記住,另一個正在你的床上安歇。

的確,你們就像在憂傷與歡樂之間搖擺不定的天平。

只有當你們徹底空虛,你們才能平衡穩定。

把你浮沉不定的快樂和悲傷都留給

那用你來稱量金銀的守財奴吧。

2.

紀伯倫一開始就講:歡樂就是憂傷,它們本質是一樣的。接著用一系列詩句來解釋,讓你理解這句話。

歡樂就是不戴面具的憂傷。

這句話顯得多酷啊!就像有人說「生就是死」一樣酷。

這是文學的必要嗎?不是的。真相本來如此,快樂真的就是憂傷,它們是同一個東西,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它們一直在一起,就是同一個東西。

快樂就是憂傷,只是面具不一樣。如果沒有了憂傷,一定也不會有快樂。

就像愛就是恨,只是面具不一樣。你愛一個人,也一定會帶著恨。我愛我的女兒,但當她過馬路瞎跑差點被車撞的時候,我就狠狠地罵她,甚至會打她屁股!當時我恨她,我有多愛她,就有多恨她!如果我不愛她,我也不會恨她。

如果說快樂就是沒有面具的憂傷,那麼愛就是沒有面具的恨。

同樣,天堂和地獄也是一體的。地獄的出現,是因為有了天堂,就像硬幣反面的出現,是因為有了正面。

所以歡樂和憂傷本是一體的,最開心的時候,你會流淚,最傷心的時候,你沒有眼淚,甚至會哈哈大笑。

3.

這時候或許你已經理解:歡樂就是憂傷。

但問題來了:知道這個結論又有什麼用呢?

紀伯倫還是蠻仁慈的,他一邊讓你理解這個結論,一邊教了你一個積極樂觀的方法。

他說:你被傷得越深,以後就能承受更多的歡樂!

他又說:無論你是憂傷還是快樂,你都要向內看。曾經的快樂成了憂傷,曾經的憂傷成了快樂。

這只是第一步:讓你向內看。

第二步就告誡你:不要執著於追求歡樂,也不要執著於去掉憂傷。它們都是一體的。你希望得到歡樂,不可避免一定會有憂傷。如果你真的去掉了憂傷,歡樂也不會降臨!

有人認為完美的人生,就是只有歡樂沒有憂傷的人生。不可能的,這種完美永遠不會存在。因為歡樂和憂傷是一體的,無法只要一個不要另外一個。

你執著於愛,恨一定會來;你不想要恨,愛也會消失。

你執著於天堂,地獄一定會出現;你不想要地獄,天堂也會消失。

你執著於歡樂,一定會帶來憂傷;你不想要憂傷,歡樂也會消失。

4.

你又想問:既然憂傷和歡樂不可避免,那如何平衡?

人家紀大爺早就算準你會問,於是他回答:你們就像在憂傷與歡樂之間搖擺不定的天平。只有當你們徹底空虛時,你們才能平衡穩定。

第一句說出了每個人的現實,時而快樂,時而憂傷。憂傷和歡樂,總是在搖擺的,不可能平衡。這種不停地搖擺,也是一種平衡。

第二句告訴你,如果你真想穩定平衡,那麼只有成為「空」。佛學中講「空」,Emptiness,紀伯倫也用了這個詞:Be empty!

這個有點難理解了。什麼叫「Be empty」?就是超脫歡樂和憂傷。之前就講了,去掉一個,另一個也不會來。不去定義歡樂,就不會有憂傷的定義。

最後紀大爺又告誡說,只要你去追求更多財富,歡樂和憂傷就會一直伴隨著,起起落落。當你把這個邏輯想清楚,如果再感到憂傷,也就沒那麼憂傷了。

5.

最後來聽聽我朗讀這首詩吧,特別適合晚上聽。

掃一掃,聽我讀《歡樂與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