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浮年錦記·巴黎2555天 > 地下墳墓 >

地下墳墓

巴黎地下是座墳場。

安祖告訴我時,我還以為是他故意嚇我,結果是真的。Catacombes綿延300多公里,從巴黎4區、5區,延續到15區,幾百萬具屍體安眠在巴黎地底。巴黎是座風情城市,玫瑰、梧桐,春來百花秋落葉,花樹搖曳,開落不一,飄過巴黎人家的陽台,整座城市彷彿浸泡在香水裡。等夜幕落下,花磚路拾著跌落的燈火,也許星火就飄進了地下墳墓……

入口很小,130級階梯通往地下,螺旋形的樓梯,繞著進了墳。開始要走很長的一段路,我們一個骷髏都沒看見。不少鐵柵欄斷了道,只有一條參觀主道。據說這條地下通道還有另外個用處——秘密基地,對付過二戰時期的德國人,當過避難所。

陰風涼颼颼的,時不時有黑暗的小房間側身隱現。有燈,燈光也打得神秘怪異。洞穴不高,安祖低著頭走在前面。我真怕他一拐彎消失不見,然後突然蹦出來嚇我。

果然,走著走著,安祖消失了。

我怔怔地站了會兒,轉彎,一道骨頭牆撲面而來。

18世紀,巴黎曾爆發天花等傳染病,大批巴黎居民死亡。當時的公墓已白骨滿溢,當時的警察局長決定把白骨轉移到廢棄的地下採石場,由虔誠的教士承擔此項艱巨任務。由於屍骨數量眾多,教士們按類別存放,先將大腿骨堆積碼放,其間鑲嵌頭骨。在18世紀的大革命時期,巴黎激情四溢,流血不止,唯有教士們在巴黎地底做著與世隔絕的活兒,把幾百萬具屍骨堆成藝術品。

安祖站在一個被遊客摸得發亮的頭蓋骨前。兩個世紀前,人們的頭蓋骨似乎比現代人的小一些,或許是那時候營養不佳。我對安祖說:「也許它是你的前世。」

安祖回一句:「也許這裡所有的骨頭都屬於同一個靈魂,它不停轉世,不停死亡,每一世都被人收藏在這裡。」

嚇他不成,我反被驚出一身冷汗。

堆成骨牆的是平民百姓的屍骨,墓場裡也有名人,比如孟德斯鳩,比如羅伯斯庇爾和丹東,他們的屍骨被安放在棺柩內,永世安寧。

人和人之間的待遇,生前不同,死後懸殊。

燈煲著光,拂落一片,拂亮牆角的碎骨。墓室很安靜,就我們兩人。我始終不敢碰觸屍骨,與其說敬畏死者,不如說膽小。安祖站在陰影裡,臉上映著疏漏的燈光。

我問他:「這個地下墳墓曾是採石場,石頭運到哪裡去了呢?」

「建盧浮宮、巴黎聖母院。石頭堆在巴黎地面變成漂亮的房子,然後建造工人都埋到地下,代替原來石頭的位置。很奇怪的感覺是不是?」安祖摸了把骷髏,回身問我。

他其實是個漂亮的男孩兒,不怎麼愛說話,有自己的內心世界,善良,幾許身世造就的憂鬱氣質,並不妨礙他年輕而明亮的心。我並不知道,世事比想像複雜許多。他心裡或許住著一個人,而那人未必是我。有好感是多麼容易的事兒。

置身於骷髏堆裡,我妄自猜想。

洞穴深處,越來越潮濕,地上積滿水。我看到幾個長滿綠毛的骷髏,殘缺的牙,兩大黑窟窿。誰家的孩子那麼不幸,被教士擺到這個位置。

我們走了約莫半個小時,終於走到出口。按例搜查包,不少遊客偷骷髏或腿骨,悄悄帶回家。外面的陽光很溫暖,天地空明,風落樹間,樹葉沙沙響。

我們走在樹影裡,很久都沒有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