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不過,一場生活 > 齒間少年 >

齒間少年

小龍蝦到底是什麼時候流行起來的?大概在 2004 年左右,大江南北開吃,以上海、北京、南京、長沙、武漢等地為軸一路蔓延擴散。記得特別清楚有一次北京的朋友專程飛來上海只為吃一份「復茂」小龍蝦,說北京都是按個兒賣的,吃著不過癮,這理由讓我現在想來都覺得不可思議。

網上對小龍蝦的來源有過很多說法,不過我自己比較相信它們是從小河溝和荷塘裡起家的,因為兒時的悠長假期裡曾一度有它們陪伴過我。

小學暑假,母親總要買一大盆小龍蝦回來,用清水反覆沖洗多次,然後將活蹦亂跳的小龍蝦倒進鍋裡,一種白色鋁制的大鍋,平時用來蒸菜,逢年過節蒸臘肉,下鍋後的前幾分鐘還能聽到它們用鉗子撞擊鋁鍋拚命掙扎的聲響,10 分鐘後鋁鍋安靜下來,沒了聲音。

不知道蒸蝦是不是我老家湖北特有的,也許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吃法。以前小龍蝦並不值錢,甚至多得氾濫,賣蝦人一清早拿上套著綠色網子的紅色大盆,一盆一盆地賣,多少錢一斤不記得了,和今時今日嬌貴的小龍蝦比自然是廉價得多。蝦不能蒸太久,蒸老了會失掉鮮味。以前家裡沒有空調,夏日裡拿著空啤酒瓶去小賣部給老爸換來兩瓶冰鎮啤酒,回來進屋小龍蝦已經擺上了桌。

母親在嫁人前不會做飯,但作為生活本能,尤其是當家過日子維持一家人的開銷時,食物的的確確變成了生活的根本。

煮毛豆,要先將毛豆的兩頭用剪刀剪去,剪毛豆的工作大約需要一個小時,也不過是得到手邊的一大碗,用鹽水煮過,晾乾後撒上醬油、辣椒和香油蒜末,拌一拌就是一道美味的下酒菜。小龍蝦的蘸料通常是由香醋、醬油、蔥姜蒜加少許辣椒醬攪拌而成,剝開皮蘸取提前預備好的醬料,實在是記憶裡十足的美味。長大後發現老外也有類似的吃法,只是動作比他們粗魯,更加原汁原味。

湖北人愛吃蒸菜,粉蒸肉、糯米丸子、臘肉、香腸、排骨、燻肉……逢年過節吃團年飯的時候首先便是各種年貨蒸上一大鍋,看上去有點兒像江南涼菜。小時候跟著爺爺奶奶去鄉下親戚家吃酒,一村子的人我一個都不認識,叔叔伯伯該如何稱呼全聽爺爺的指揮。小時候膽小靦腆,遇到陌生人話更少。上了酒席小孩子肯定不能喝酒,街坊鄰居覺得好玩,常拿酒杯讓我舔上一口,只一小口白酒立馬辣得我吐出來,小臉通紅,大人們則笑得合不攏嘴,我卻不長記性,總樂於被這同一種方法戲弄。

除了買龍蝦還有別的渠道能吃到,到小荷塘或者小溝裡釣龍蝦,我想現在的小朋友應該是無福享受這種快樂了吧,食物隨手買反倒讓我們失去了捕捉的淳樸樂趣。不知道為什麼,小時候身邊總會有幾個好像什麼都懂的小朋友。約好了去釣龍蝦我卻感覺無從下手,跟在後面起哄。夏天在荷塘邊曬得好像隨時都會爆炸,明晃晃的陽光炙烤著小夥伴們雀躍的身影,真是為了吃什麼都願意。採了荷葉,反過來扣在頭上,一頂天然的遮陽帽。

釣龍蝦的工具很簡單,一根繩子和幾條蚯蚓。在地裡挖幾條蚯蚓並不是難事,鄉下到處是水稻和小荷塘。找到蚯蚓先殘忍地分成幾段,每個小夥伴拿起它們身體的一小段在繩子一頭綁上,緩慢放入河中耐心等待,通常只要看到繩子有了動靜迅速一拉,第一隻就順利上鉤了,取下來的時候得小心,第一隻頭蝦通常個頭大,鉗子十分鋒利,一不留神就會把你的手夾破。接下來更殘忍的事情來了,把釣上來的第一隻小龍蝦五馬分屍,你會問給誰吃?給其他的蝦!

小龍蝦吃的東西很雜,以植物為主,還有昆蟲幼體和浮游生物,所以它們對吃同伴的身體並不陌生。

一下午我們釣來半桶小龍蝦,通常聚到一個小朋友家裡,大人負責清洗處理蒸了給我們吃,偶爾乾脆在屋外生團火,把小龍蝦穿在樹枝上烤。夏天的火熱順著烤蝦的香味撲面而來,小龍蝦被烤得黑乎乎得沒個樣子,而我們根本不在乎賣相整只往嘴裡送,連嘴唇也跟著變成了黑色,咧著嘴傻笑露出白白的牙齒。

這是我和小龍蝦最親密的接觸,長大點兒離家讀書了,一走十幾年,鮮少再有機會回鄉下老家。

愛吃小龍蝦的人一直嘗試著變花樣來烹飪,不記得哪年暑假回家,開始流行起油燜大蝦,大塊生薑、蒜在油鍋裡爆香,倒蝦大火翻炒,加入鹽醋糖炒至蝦變色,再放入五香、八角、桂皮、花椒、紅辣椒,加水沒過蝦身燜煮,40 分鐘後湯水收汁,拿鐵盆裝滿端上來,熱氣騰騰地蘸著各類醬料,香味撲鼻。進化到蝦球,顧名思義龍蝦去殼爆炒成球狀,這道菜可以用來檢驗龍蝦是否新鮮,新鮮的龍蝦炒熟後呈捲曲球狀,嚼起來鮮嫩有彈性,不新鮮的則無法捲曲、僵直髮硬,味同嚼蠟。我自己一直沒有燒過這道菜,一來嫌麻煩,二來上海現在已經很難買到鮮活的龍蝦。母親和父親經常為誰的小龍蝦燒得更好吃爭論幾句,母親說父親燒的太辣,父親說母親燒的味兒淡,一邊拌嘴一邊把對方做的小龍蝦吃個精光,點點滴滴都是生活的溫情。

在上海也吃過幾次小龍蝦,最地道的還是已經拆遷的吳江路大排檔。 「華華」川菜館裡點了菜還可以叫別家的燒烤和小龍蝦,兩斤小龍蝦幾瓶三得利,邊吃邊喝聊一晚上,那份混雜著夏夜溽熱的暢快開心,最終也隨著大排擋的拆遷消失了。

吃小龍蝦大肆流行後,老家的市面上常見的也都是人工養殖的小龍蝦,想要買到小時候釣來的天然龍蝦基本沒有可能,但母親卻能在早上六點尋覓到這份天然的美味。5 月回家,母親起早炒了一盤蝦球,用保鮮盒裝好要我帶回上海吃。我想彙集了濃濃感情的一小盒食物正好折射出了大部分人對《舌尖上的中國》的喜歡,很多時候我們吃的分明是一份令人眷戀的鄉愁,那是你只能通過味覺喚醒的某個瞬間,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味道跟隨著你離開親人和愛人,成為最值得回味的記憶。

食物是人與人之間強烈的情感聯繫,一種食物的味道就是一段記憶,你的記憶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