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花與淚與河流 > 十九世紀的老電車 >

十九世紀的老電車

Istiklal真是條迷人的步行街。石板鋪成的馬路雖不寬卻氣派,矗立兩旁的石造建築雖不高卻宏偉。來往的人們穿西式服裝,跟歐洲其他國家差不多,只是婦女大多裹頭巾。在十九世紀,這兒是歐洲君士坦丁堡的中心地帶,外國使館大多駐節於此,繁華非常。那些考究的餐館、咖啡廳、時尚精品店,說不定當年就住著俄羅斯、波蘭,或是英格蘭、法蘭西的大使全家。

叮叮噹噹的聲音由遠及近,一節漂亮的電車大搖大擺地呼嘯而過。車廂造型古典,車身卻艷紅銀亮,嶄新得好像昨天才漆過。

伊斯坦布爾在奧斯曼帝國時代就有電車了,歐、亞兩側都有電車大型網絡,還行經卡拉塔大橋。剛開始(1872年)是用馬拉,全面電氣化(1914年)後路線不斷增加,高峰時有56條線、270部電車。

我和老伴也特地搭了一程,想像十九世紀時,神清氣爽、穿著體面的紳士淑女在車廂裡交頭接耳、輕聲細語地談笑著。回到現實,卻只見到一群眼神茫然的現代男女。實木打造的車牆、地板倒是仍舊古意盎然,與精銅鑄造的握把、駕駛盤彼此較量老時光的韻味。

汽車大量增加後,電車網絡於1966年終止。然而,不過幾年光景,人們就明白他們犯了嚴重錯誤。除了得忍受噪聲、空氣污染,還必須經歷從未料到的交通阻塞。1992年,老電車在停駛26年後又回來服務了,縱然觀光效果大於一切,但逛累了搭它一段還是挺管用的。

車廂容量小,因此常常爆滿,乘客數量平均一天能有6000人次。車速不快,但車長兼售票員還是得不斷地搖鈴,提醒人們讓路。

小男孩最愛追著電車跑,跳上跳下,怎麼也玩不倦。發須泛白的老車長也不趕他們,彷彿見怪不怪、理所當然。他自己不也就是這麼長大的!

026 獨立街在1872年便有電車,汽車大量增加後,電車於1966年停駛,26年後為了觀光又恢復運行。

027 電車常常爆滿,乘客數量平均一天能有6000人次。

028 小男孩最愛追著電車跑,跳上跳下,怎麼也玩不倦。

029 電車車速雖緩,老車長依然必須不時搖鈴,提醒行人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