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花與淚與河流 > 精密的古代供水系統與護城牆 >

精密的古代供水系統與護城牆

阿拉·古勒把座車讓我們用了兩天。司機只會講土耳其話,什麼也溝通不了,但每到名勝古跡便會停下來,比畫著要我們進去看。有一天途經上下兩層都有許多拱門的城牆,心想,問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乾脆先拍下來再說。

回旅館查資料,才知那是水渠。羅馬皇帝瓦倫斯(Valens)在公元368年建造了這條供水系統,以便從森林與山坡引水。驚人的是,渠道總長達250千米。水一旦抵達城市,便被儲存在三個大水庫和一百多個地下蓄水池裡。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地下宮殿(Basilica Cistern),蓄水量超過100萬立方米,是當時伊斯坦布爾市民日常飲用水的來源之一。

地下宮殿位於一座教堂拱廊的地下,為君士坦丁大帝初建。532年查士丁尼大帝進行擴建,用到的人力高達7000個奴隸。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征服後,這個儲水池依舊發揮著功能,近代時期還供水給托普卡匹皇宮。

「那可不只是一個用來儲水的大水塘。」旅遊書這麼形容。但我們抵達入口處時還是有點半信半疑,因為就外表看來它不過是座石造小房。沒想到,由室內一角往下走55道石階,所見景象便叫人歎為觀止。華貴的磅礡氣勢讓人不得不折服。

密集的大理石柱支撐著頂端,每根石柱高9米,總共有12排、366座。其中兩座的底座為蛇妖梅杜莎頭像,精雕細琢,一橫放、一倒放,每座都有一人高、五六人寬。據說,橫放倒放是為了避免人們直視梅杜莎的雙眼變成石頭。

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君士坦丁堡城牆。此城有史以來便被各方覬覦,打從五世紀起就曾被匈奴、保加利亞、蘇俄、匈牙利、阿拉伯、奧斯曼圍攻。光是阿拉伯就圍攻了八次。

最早的城牆是君士坦丁一世興建,隨著城市擴張,狄奧多西二世於公元412年到422年沿馬爾馬拉海(Marmara)岸邊的葉底庫樂(Yedikule)興建到金角灣的艾萬薩拉伊(Ayvansaray),它的體系是現存古代要塞系統中最複雜精密的。

中世紀時,君士坦丁堡城牆歷經無數次圍攻都堅不可破,直到火炮出現。奧斯曼帝國雖於1453年攻陷城堡,但據說只是打通了一道城門,城牆並未被攻破。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君士坦丁堡城牆大致上仍能維持原狀,直到十九世紀應城市發展所需,才被移除了一部分。

縱使日久失修,城牆的許多部分依然屹立。

024 瓦倫斯水渠建於公元368年,總長250千米。水從森林與山坡引至伊斯城內後,儲存於三個大水庫和一百多個地下蓄水池裡。

025 君士坦丁堡護城牆從君士坦丁一世在位時開始興建,是現存古代要塞系統中最複雜精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