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花與淚與河流 > 到土耳其求助 >

到土耳其求助

去亞美尼亞的念頭壓不住。我遇到國際友人便打聽,得到的回答卻一概是「沒概念」!離開法國土魯斯那天,水之堡攝影藝廊創辦人尚·杜傑德(Jean Dieuzaide)載我們夫妻去機場,從老舊泛黃的公文包裡掏出一本厚厚的圖書:「這是《羅曼藝術全集》關於亞美尼亞的部分,抱歉不能送你,但你可以翻一下。」

辦好登機手續,我迫不及待地在咖啡座裡展開書頁。老先生頷首微笑:「亞美尼亞的建築、雕刻及繪畫在西方宗教藝術上佔的份量很重。」「還有音樂。」我熱切地接腔,「他們的音樂太讓我感動了,真想去看看那個地方、那些人!」

回台北沒多久,《攝影家》雜誌的英國編輯布萊恩·坎貝爾(Bryn Campbell)寄來一個沉甸甸的包裹。一拆我就心跳加快,趕緊叫老伴過來看——是一本《亞美尼亞2000年的藝術與建築》,封皮裡夾著布萊恩的短函:

「親愛的義忠、瑤瑤:看到這本書我無法不買。文章不是那麼好讀,但插圖與照片應能讓你們更瞭解此國此民。希望你們喜歡。1997年3月28日」

慾望被兩位好友燒得更旺,我卻不敢輕舉妄動。亞美尼亞位於高加索山區,被包在土耳其、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和伊朗之間,去一趟可不像到巴黎、倫敦那麼方便。再加上言語不通,就是入了境恐怕也寸步難行。

旅行社根本幫不了忙,還以為亞美尼亞是南美的一個小鄉村。有天突然靈光乍現:雜誌不是在1994年6月號介紹過土耳其攝影家阿拉·古勒?這可是最接近亞美尼亞的地方了!當下便傳真一封請教信,回音來得也快:「你先辦手續,到伊斯坦布爾來再說!」

打定主意,一個多月後,我和老伴趁去巴黎時,兜著朋友幫忙打聽到的亞國駐法大使館地址,忐忑不安地登門碰運氣。

辦手續的小姐板著臉,用英文問:「為何想去我的國家?」「貴國的音樂與建築深深吸引了我們。」短短一句回答,卻讓她好像變了個人似的,笑容燦爛地拿起戳印,在兩本旅行證件上重重蓋下:「你們是第一對去我國的亞洲人!」

不僅如此,她還特地離開座位,拿來幾份關於亞美尼亞的介紹,殷殷叮嚀:「要先到伊斯坦布爾,再從那兒搭機去埃裡溫(Yerevan)。」

1997年5月27日,我們在亮晃晃的大白天抵達伊斯坦布爾。阿拉·古勒幫我們訂的酒店叫「理查蒙德」(Richmond),位於獨立街(Istiklal)。櫃檯小姐遞上一張紙條,說阿拉·古勒先生打過電話,稍後再聯絡。

時間剛夠打開行李,沖個澡。不久之後,我們便被接到加拉塔老城區(Galatasaray)一棟古色古香的樓房。門上的玻璃彩繪簡單明瞭地勾出大大的「古勒公寓」,跟樓主一樣平穩沉厚、不花不俏。

001 位於伊斯坦布爾加拉塔老城區的阿拉·古勒工作室很好認,一樓門口就繪著「古勒公寓」。當代的許多攝影大師都曾來此求教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