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三個胡安在海邊 > 17 >

17

一如昨日,起床時那張行軍床已經折好靠牆。他們集合在餐廳,房東女兒收走了要洗的衣服,開始上菜,次序和昨天有所不同,但怎麼艾文都是最後一個。

房東老太太換了條黑色繡花長裙,胸口別了一支精緻的胸針,拿著早報坐在了他們身邊,清了清嗓子,剛要朗讀,突然想起什麼,叫來了正忙得不可開交的女兒,然後又開始清嗓子,終於在窗外的鳥兒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她身上的時候,「頭版頭條:兄弟國家中國,自行研發的高速鐵路經過測試,最高時速可達五百公里以上!」念完,老太太悄悄看了看其他人,又說:「你們中國的高鐵是世界上最快的!天啊,也就是說一個多小時我就可以到聖地亞哥了嗎?比美國和日本的火車還要快啊!」

黎成打岔說沒那麼快,就三百多。老太太將信將疑地望向其他人。黎成還沒說完:「跑得沒那麼快就算了,而且還……」呂偉猜到他會說什麼,立即用中文制止了他。不是為了在場中國人的臉面,而是為了在場古巴人的。黎成會意,沒說下去,只是強調平時跑不了那麼快。

老太太繼續念,在不遠的將來,中國會幫助大部分南美國家修建同樣的高鐵。「呵呵,南美國家……當然是先幫我們古巴修了!」

大家說那是一定的,口氣就像這張桌子旁的幾個人就能把這事定下來一樣。

後來兩天老太太找來更多有關中國的報道。她不厭其煩地給他們讀著在古巴那完美的中國。乍一聽,他們的臉一陣紅一陣白的,後來臉皮厚了,就跟著一起吹。呂偉到過不少國家,這是第一個自己吹牛外人跟著高興的地方。

門鈴響了,房東女兒去開門,大家聽到另一個古巴女人的聲音,然後由房東女兒帶到他們眼前的卻是個瘦高、卷髮、戴個小眼鏡的中國女人。看到她先打招呼的是京昌,其他人猜到了她的身份。那女人讓別人叫她小平(她就三十幾,卻有十五年黨齡,後來大家叫她「小平同志」)。她當時還沒醒酒,整個人恍恍惚惚的,這讓她的西班牙語聽起來更地道。她的第一句話並不是跟中國人說的,是跟房東老太太,「哎呀!這房子是您的呀!我在哈瓦那住了這麼多年,每次從您家門口過,都心想這房子是誰家的?太他媽好看了!」

趁著房東女兒做翻譯,「小平同志」瞟了京昌一眼:「你怎麼胖成這樣了?」

京昌對她笑了笑。

小平轉頭繼續對房東老太太說:「就算我的朋友們不住在您的房子裡,我覺得自己也會忍不住哪天來敲您的門,進來看看裡面是什麼樣子!」老太太笑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縫,「進來覺得怎麼樣?一定失望了吧?」「小平同志」雙手成作揖狀,「早知道裡面這麼漂亮,我就不該猶豫那麼久都沒進來!」「小平同志」和老太太聊著,大夥兒在邊上半張著嘴呆呆地望著她。和老太太聊完,她又和房東女兒聊,等聊到那對古巴母女都說不動笑不動了,她才坐下和他們說話,沒說兩句,從布袋子裡掏出一把雪茄扔給大家,「我自己卷的,嘗嘗」。門外傳來鳴笛聲,她想起門外還等了個司機,她說在國內的時候自己就愛忘事,來了古巴就更健忘了,還說古巴適合退休的人定居,但她享受這提前退休的狀態。

門口有輛寬大的鮮紅色古董雪佛蘭,算上魁梧的司機,一行七人毫不費力地坐了進去。雪佛蘭把哈瓦那轉了個遍,「小平同志」讓他們看清了這裡今日的模樣,嚮導般介紹著經過的每條街道。黎成側耳聽,冷眼看,就是提不起興致,打算明天不出門了。

白天路邊沒有站街妓女,卻晃蕩著成群身著艷麗民族服裝的婦女。她們提盛滿鮮花的竹籃,綁或紅或粉的大蝴蝶結,穿層疊的拖地洋裙,化馬戲團丑角一樣的妝。她們是供遊客合影的模特。拍照中她們會冷不丁在男遊客臉上留下寬闊的唇印,但因大多長相寒磣,所以一旁的老婆並不吃醋,反會安慰丈夫。

過去,幹這行的不多,市區全轉下來也就碰上三兩個。如今她們無處不在,充斥街頭巷尾。雖被統一管理,還是拉幫結派地瓜分了鬧市,頭目多是混得最久的熟面孔。雖地盤界限分明,但為搶客大打出手也是常事。幾天後眾人就在大教堂門口旁觀了一次互毆,倆老模特遲緩地用花籃不停砸向對方腦袋,鬆垮的胳膊轉了一圈又一圈。鮮花飛散,孩子們跳著腳鼓掌,晚鐘恰巧響起,場面像一場盛大婚禮的完結。類似的行業競爭不斷,遊客卻從中獲益,比如合影收費就沒和哈瓦那的物價飆升,多年不變,而且現在遊客只和一個模特合影,照片裡就隨機出現幾個模特的身影,物超所值。

過去,專職與人合影算不勞而獲的丟人行當,不少本地人覺得她們還不如妓女,呂偉曾親見她們攬客時被本地人大罵,罵她們丟了偉大社會主義國家的臉。可現在呢?除不慎被強吻的男遊客,沒人嫌棄她們了,人們反而爭相申請牌照加入她們。這裡人人都迷上了不勞而獲,迷上了取巧,胡安變得珍稀起來,像胡安的姐姐、姐夫那樣守株待兔地佔領了大街小巷,比著糟踐自己去獲取和遊客合影機會的婦女倒成了保守派,至少她們有所犧牲。

逛到中午,小平把他們帶到一家烤雞店,站在門口呂偉才記起當年來過,當年在裡面大啃雞腿的是一水兒外賓,本地人不讓進,短短幾年裡面就有了不少古巴人,富人。古巴太陽大,慣於披金戴銀的富人容易認,因為他們發光。一行人坐在角落,將兩隻整雞一掃而光,黎成說這是最近吃得最像樣的一頓。酒足飯飽,「小平同志」說下午要去一家華人報社看望一位老人,叫其他人一起去。

飯後小平先把他們帶回她家避暑,一棟之前不曾注意的馬拉貢海濱新公寓。小平說這公寓僅限外國駐古巴工作人員居住,房租說出來嚇人,虧得公家出錢。公寓大堂氣派,前台熱情。她的公寓在頂層,房間通透,陽台寬敞,站那兒還能俯視整個哈瓦那,雖然有些慘不忍睹。京昌最早離開陽台,他說再看一會兒就要哭了。

大夥兒躲在她家避過了哈瓦那全天中最熱的兩個小時。京昌驚訝地發現這裡能上網,就瘋了似的搜索潛水信息。小平告訴他樓下住了個沉迷潛水的央視記者,這兩天介紹他們認識,到時可以從她那兒瞭解情況。正聊著小平一拍腦門衝進廚房,給每人倒了杯朗姆酒,每杯都滿的要溢出來。又打開電視,說這裡能收到央視。呂偉注意到電視旁擺著做成復活節島石像模樣的空酒瓶[1]。注意到的不只是呂偉,艾文指著酒瓶問小平它的來歷,小平說去年智利礦難,那央視朋友去現場報道,自己正好閒來無事,就跟著去了。酒是在智利機場買的。

黎成問她覺得智利如何。她灌了一大口酒,說智利治安是南美最好的,出門安心,但智利人冷漠,裝腔作勢,遠不如古巴人熱烈。「在聖地亞哥,男人最時髦的裝扮就是穿雙沙灘鞋,穿件襯衫或有領子的短袖,然後把羊絨衫反繫在肩上。隔著兩條街都能看出他們穿的是便宜貨。」小平生怕其他人想像不出,跑回臥室翻出件長袖衣服綁在肩頭示範,還模仿他們走路時趾高氣揚的樣子。

黎成不關心智利人,只想知道她去了哪裡。小平仰脖喝掉杯裡剩餘的朗姆,說因為那次的救援時間很長,央視朋友又不必一直守在事發現場,所以兩個女人把智利玩了個遍。她告訴黎成:「聖地亞哥以北,除了瓦爾帕萊索,其他都不用去了,都是沙漠,都長得一樣。去南部!南部好玩!我們去了火地島,風景特別好!還到了最南邊的港口,運氣特好,看見了漂浮的冰山。」黎成問:「從那裡去南極的人多嗎?」「不知道,那裡人不少,分不出誰是去南極的。」「你去的那次貴嗎?」「還行。」「還行是多少?」小平沒想到黎成會刨根問底,有些不耐煩,「兩三萬吧」。

黎成心想,也許夠吧?萬一夠呢?

小平問,你們剛才說要去智利,去多久?

艾文指著何光和呂偉說,他們下個月在復活節島結婚,大家先去智利玩兩天,然後轉機過去。

小平拿起空酒杯走進廚房,像打水一樣又端了杯滿滿的朗姆回來,「我跟你們一塊兒去復活節島吧!」她說,「如果你們覺得不方便,我不參加婚禮都成,等你們辦完事,咱們在島上玩玩,我只是想就個伴,古巴是好,但待久了也膩味。」

「歡迎。」當晚呂偉夫婦回到小平家,何光偷偷上網給她訂了間房。「小平同志」成了第三個可能去觀禮的朋友。

「真給胡安他姐說著了!」悶頭查找潛水信息的京昌從網絡裡回來了,「只有古巴自己的潛水網站註明了現在不是潛水季節,我在中國上的國外網站沒一個告訴我這些,這不是坑人嗎!」他看上去很生氣。可以理解,來古巴潛水升級幾乎是他這次出遊的唯一目的,除了那個其他人不知道的路上湊夠三個姑娘的事。

小平說:「明天我安排你見見那個央視朋友,你聽她怎麼說,也許不那麼絕對,她說過冬天在古巴的南岸和北岸潛水有些不同。」

不知不覺間溫度稍降,他們再度出發。經過廚房,發現櫥櫃上擺了一排哈瓦那俱樂部[2]的空酒瓶。小平說,喝得暈暈沉沉的時候是一個中國人最容易和古巴人民溝通的時候。

紅色雪佛蘭在等。鞦韆一樣蕩了幾下,停在哈瓦那唐人街口,呂偉到過那兒,世上唯一沒幾個華人的唐人街,連服務生也是穿唐裝的古巴黑人和穿旗袍的古巴黑女人。

打發走了司機,穿過那些比嘉興餐館名字更怪的中餐館,他們停在街角一幢紅磚砌成的老宅前。磚牆一角有道灰門,門牌上「光華報」三個黑字,下面是那三個字的粵語拼音和西語翻譯。小平敲門,沒人應,他們要走,小平攔著,說每次都要多等一會兒。半分鐘後門開了條黑縫,露出個中國小老頭的腦袋,陳社長。裡面暗,外面亮,他瞇起眼,用了很久才認出小平。報社的門廊暗淡,牆被粉刷成白和粉綠兩截,掛著鏡框,四句毫無關聯的題字:「天下為公,世界和平,僑社消息,中華文化。」小平和陳社長以粵語交談,除了何光偶有接話,沒人能插上嘴,虧得陳社長體貼,叫其他人隨意參觀。報社雖只成立了數十年,卻像有數百年歷史。因為空間過大,無人清掃,每個角落都蓋著一層黑乎乎的油墨,油墨上又囤積著厚厚的塵土,塵土上再被潑濺上油墨,層疊錯落,像沉積岩。走廊裡幾排擺滿鉛活字的字庫架延伸至昏黑的最深處,扶著它們,就著跳動著的白熾燈光拐進印刷車間,那兒更髒更亂,堆滿了能用的或廢棄的機器,也更暗,只一扇佈滿蛛網的小窗透進微光,像牢。他們急著回到門口,陳社長緊握住呂偉的手道賀,看來有人透露了婚訊。

何光告訴呂偉,多年來報社的運轉全靠陳社長一個,他獨自采編、排版、印刷、捆綁,甚至負責搬運,還能保證每週發行,只是印量不大,每期最多五百份。眾人再次環顧,不知他如何獨自在這樣的地方度過這麼久。陳社長取來幾份油墨未干的新報送大家。報紙採用老式黑白印刷,排版也不齊整,有不少多餘的空格空行,一排印刷體的字裡也會冒出手寫體的字,呂偉猜是那些字的鉛字塊已經遺失。內容上,除少部分古巴新聞和大部分置後的國內新聞、不知從哪裡搜集的民間故事、生活小常識和陳社長親手繪製的報花之外,邊角處還塞了不少小廣告,比如唐人街上誰家老人病故,誰家添了新丁,誰家孩子考進哈瓦那大學。

陳社長笑問:「你地覺得點樣?」大家說:「一個人能把一份報紙辦成這樣,簡直就是奇跡!」這是所有人當時唯一會說的,連黎成都說了違心話,其實看到這樣一份報紙,他只覺得有一丁點心酸。大家眾口一詞,只有小平唱反調,指著幾個多餘的空格搖頭,指著第二頁中間一個豆腐塊大小的故事說:「您忘了,上周這故事登過了。跟您說過呀,用過一次的就收到裡面的檔案櫃去,不然就容易重複,會讓人誤會《光華報》沒東西可登了,對吧?」陳社長努著嘴點頭,找來筆,在幾個多餘的空格處做了標記。其他人凝視小平此時嚴肅的臉,想起今早對房東無端獻媚的她。

趁社長在標記,「小平同志」說,中國人在古巴的生活很安逸,但有一點須謹記————要隨時清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人。在古巴的國人很容易被古巴人對中國人表面的熱情和擁戴麻痺,可真把他們當成兄弟之後,就一定會發生什麼,尖銳地提醒你古巴人和中國人之間的那道鴻溝的存在,到時候受傷害的往往是中國人。

黎成記住了小平的話。

小平小聲說:「社長是自己人,活得不容易,能幫就幫,本來這裡的華人就少,再不抱團兒,以後就沒團兒可抱啦!」

大家點頭,望著陳社長,他手握的鉛筆頭正遲緩地移動在那些錯誤之間。小平繼續說:「對待古巴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嬉皮笑臉地打哈哈,什麼都別當真。」等陳社長記完,小平從布包裡取出一個牛皮紙袋交給他,用粵語叮囑了幾句。

告別時陳社長打聽了婚禮日期,並再次道喜。

走出唐人街,問小平給了陳社長什麼,她說是從央視朋友那裡偷來的新聞稿,她每週都偷新聞稿給陳社長。她說幾年前第一次看《光華報》,覺得內容太少。

小平還說:「央視朋友知道我一直從她那裡偷新聞,她其實也想幫忙,可膽子小,怕擔事兒,所以不挑明,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她笑了笑,「有時她會故意把新聞稿放在面上讓我偷,有時會把它們故意落在我家。」


[1]特雷斯牌皮斯克珍藏白蘭地,智利隨處可見的旅行紀念品,復活節島上卻不曾見過。

[2]朗姆酒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