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巔峰追光者 > 7.3 七月拍攝雪中瀑布 >

7.3 七月拍攝雪中瀑布

這部作品我命名為《高山流水》,它的創作過程與本章第一節提到的攝影故事並不相符,但位置卻是相同的位置,只不過月份不同,這一幅圖拍攝的時候,正值7月中,瀑布所在的區域還是被大雪覆蓋,看不到紅巖瀑布的全貌,而本章第一節提到的攝影故事是發生在8月份,冰雪均以化開,流水形態也發生了變化,我之所以在第一節中講8月份的故事是因為那次記錄了我發現這個瀑布的過程,而這次7月份的拍攝則是我第三次來到此地,走著相同的一段路,拍攝著不同的風景。

7.3.1 前期拍攝

講前期拍攝,就不能不說一說拍攝故事。時間回到2014年7月中旬,我的兩位友人前來卡爾加裡找我拍片,這次的目的地是美國蒙大拿州的冰川國家公園,車程2個半小時,跨越美加邊境。在之前查到的公路狀況中顯示,「去往太陽之路」剛開兩天,很多徒步路線還都是冰雪覆蓋,這符合我印象中的冰川公園,只不過今年格外晚了一點。

從阿爾伯塔省到蒙大拿州如果光憑地貌來判斷是無法看出區別的,一條筆直的高速公路連接了兩個國家,一頭是湖泊簇擁下的重山,一頭是冰川覆蓋著的峻嶺,這並無二致的風景使得拍慣落基山的我也並無多少興奮可言,唯獨那紅巖瀑布卻是令我魂牽夢繞的所在。這不僅僅是由於我之前的那段尋找故事,更是因為我對那高山流水勝景的嚮往,毋庸置疑,無論怎麼說我都是一個愛水的人。

我們第一晚住宿的房間是露營地的帳篷,三頂彩色的蘑菇開放在林間,進出只容得一個人,這是戶外攝影師的一種特權,做多了便成了一種享受。我們自然毫無怨言,畢竟攝影才是第一位的,於是驅車直奔洛根山口,也就是紅巖瀑布的起始點。

走上熟悉的道路我的興奮要大於兩位友人,因為對我來講,每年來這裡一次就像是朝聖,更有未知風景的引誘,唯獨擔心的是這個季節的冰雪。沿著坡往下,溪流已經變得不明顯,上次過來做參照物的樹林也在白雪面前變矮了,彷彿突然進入袖珍世界。「我們快到了嗎?」面對友人這樣的問話我只能苦笑,在一片白色中尋找一個處所究竟是難還是簡單,我答不上來,總之那不是我記憶中的風景。「應該是這裡了,只不過被大雪蓋上了,這裡應該有3米多的高度。」我指了指腳下,對友人說。大家面面相覷,於是我先開口,「上面的那個坡上還有些水流下來,我們過去看看,說不定有驚喜。」就這樣大家繼續在這片白茫茫中滑行著,用腳印丈量著走過的距離。

「這個瀑布很棒,」我提高嗓門,聲音穿透到雲間,「真的是一個漂亮的瀑布,機身要放低。」我們三個開始了構圖,而天上的雲彩將太陽擋了個正著,光線艱難地擠出來。這正是我要的高山流水,我在心裡和自己說,壓抑的雲、高山做背景,前景不高不矮的藍色瀑布、紅色的岩石,還有什麼比這更能表現出我心中的畫面呢?我想是這一場七月雪成就了這部作品,不該去的時節去了不該去的地方,拍到了最想拍的風景,這或許就是風光攝影的魅力。

返家之後我們又幾次提到了這次旅行,相約每年同一時間再來,為的就是捕捉這種要用心去發現的自然美。

那麼究竟我們在拍攝這個地點的時候是如何構圖、用光、對焦的呢?以下就是技術層面的分析。

在構圖上面,這幅圖講究的是平衡,顏色上的平衡、近景與遠景的平衡、地勢的平衡、質感的平衡等。比如說流水的放置,一定要有能托住它的岩石在下面,使得它的形狀可以完全展現出來,而不能將在地面流淌的那部分水被斬斷。還有就是瀑布所處的位置剛好是1/3處,這符合人眼視覺的錨點,同時我花了點心思在放置遠景的山上面,讓它和瀑布呈縱向一條直線,並有交錯向上的幾何分佈,如下圖所示。

這樣安排的好處是可以最大限度地產生夾角、轉折,而不是平鋪直敘。另外天空留的空間大小也跟雲量有關,這裡我們遇到的是漫天雲,所以多少並無大礙,考慮焦點就是山峰距離畫框頂端的距離而已,還有流水下方托住的空間。

這幅作品的用光應該說並無出奇之處,因為天空光線很暗淡,我能做的只是記錄,後期對過曝處進行的加強則完全出於藝術的考慮。不過由於是陰天拍攝,所以前景曝光不足則是需要考慮的,所以我採用了包圍曝光的拍攝手法,分別對應了-1、0、+1的曝光補償,使得天空、山和瀑布都有細節顯現出來,三幅照片如下頁圖所示。

光圈18,快門1/3秒,ISO 50

光圈18,快門0.6秒,ISO 50

光圈18,快門1.3秒,ISO 50

這種有前景的風光片,一定要把焦點放在前景上面(除了故意虛化前景突出背景的構圖),在這裡就是瀑布,但是瀑布流水是虛的,所以我把焦點稍微移動到它的上方,也就是瀑布流淌下來的那塊石頭,如下圖紅色方塊處所示。

因為這裡有線條,對比度好,可以輔助對焦,同時它和水流、前景的石頭都在同一平面上。光圈18保證了大景深,所以這種對焦方法可以讓從瀑布到天空的所有元素均在焦內。

參數的選擇在這裡主要是顧及流水長曝,快門速度成為關鍵,太快流水不能拉絲,太慢又會出現一片霧化,沒有了細節。我在進行包圍曝光的時候,就已經打算讓最亮的一張表現瀑布,所以在這個+1的曝光補償上面我做了最多的嘗試,從1/3秒到2秒我都試過,最後選擇了1.3秒,它最能將流水線條刻畫出來。讀者朋友們自己出去拍類似的場景,則需要根據當時的情況嘗試,因為水流速度不同,所以沒有一成不變的參數,而且這也跟想最終拍到怎樣的長曝效果有關。

7.3.2 後期處理

這張圖片的後期處理相對要複雜一些,除了曝光合併以外,還要對各種顏色進行調節,以及對微弱光線進行加強。讓我們一步步來操作一遍。首先,將三張圖片通過Lightroom導入Photoshop中,並進行自動對齊圖層的操作,效果如下圖所示。

對齊圖層時出現了白邊,這證明我的畫框有輕微移動,一會通過裁剪把這部分去掉。

這裡我使用亮度蒙版來進行曝光合併,原因是逆光拍攝陰影裡的山與天空亮的雲直接接觸,不容易控制邊界。在保證最上一層是最暗的前提下,我添加一個黑色的蒙版,如下圖所示。

通過動作將亮度蒙版載入通道,這次我需要一個「更亮」的亮度蒙版,按住Ctrl鍵單擊通道,載入選區,如下頁上圖所示。

按快捷鍵Ctrl+H隱藏這個選區,然後用白色的筆刷擦出天空稍過曝的部分,效果如下圖所示。

按快捷鍵Ctrl+D取消選區,合併前兩層。這個時候其實整幅圖的曝光已經比較均衡了,所有元素的細節都清晰可見,但是整體顯得稍黑,所以我需要用最下面的一層進行提亮,於是生成一個白色的圖層蒙版,然後在通道裡通過動作載入一個暗的亮度蒙版,並按住Ctrl鍵單擊載入選區。

按快捷鍵Ctrl+H隱藏選區,然後就可以用黑色的筆刷提亮過暗的部分,效果如下圖所示。

之後就是常規的裁剪、去掉污點、拉直地平線等操作,這裡我就不再贅述,效果如下頁上圖所示。

上圖就是我要進行藝術加工的基礎效果,它目前的問題是顏色暗淡、對比度低、光線也不抓眼球,所以我要相應地對這些方面都做調整。首先,增加整體的對比度,這個在曝光合併之後是非常重要的,如下圖所示。

我還是使用了蒙版遮擋了前景過暗的區域,以保證這種對比度的增加不破壞曝光合併的成果。顏色方面,我需要增強天空僅有的一點暖色調,並把這種環境光擴散出去,這裡我選用Nik Collection→Colour Efex 4中的天光色,效果如下圖所示。

用黑色的蒙版來遮擋一些不需要出現天光色的區域,比如山體、水流等。但是這麼做還遠遠不夠,我仍然使用色彩平衡來給高光添加暖色調,如下圖所示。

黑色的蒙版在這裡仍然被用來遮擋除天空以外的其他高光處。接下來我還要給紅色的石頭增加飽和度,可以使用紅色的照片濾鏡來完成,如下圖所示。

前景的瀑布需要增加冷色調,使用照片濾鏡來完成,同時使用黑色的蒙版把其他地方蓋住,只擦出瀑布的區域,如下圖所示。

增加瀑布和雲的細節,這裡採用Nik Collection→Colour Efex 4中的顏色對比度來完成,如下圖所示。

同時還要給遠端過亮的地方增加一點柔化效果,使用Nik Collection→Colour Efex 4中的經典柔化來完成,如下圖所示。

最後我使用顏色蒙版整體調高飽和度,以及使用智能銳化增加銳度,效果如下圖所示。

這樣一幅《高山流水》就調整完畢了。顏色上的處理比本章主圖要稍微保守,不過這個隨時可以通過提升飽和度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