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巔峰追光者 > 第3章 攝影后期技巧與應用 >

第3章 攝影后期技巧與應用

在數碼時代,後期處理佔了攝影創作很大的比例,很多攝影師甚至不會將沒經過處理的原片展示給別人看,就像女人沒化妝就無法拋頭露面一樣,適當地修修剪剪已經成了常態,而大動干戈地調整也不是不可能。

我本人是支持數碼後期處理的,這不僅僅是因為數碼後期對圖片的美化作用,更重要的是數碼後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定義一個攝影師的風格,試想一個雲海蒸騰的黃山日出,我和幾百名攝影愛好者共同站在同一個地點拍攝,機位有限,角度相似,同一時間按下快門,我出的原片和其他人有什麼區別?從相機直接讀取出來,根本無法分辨哪張是阿劉拍的,哪張是阿張、阿李拍的。但是同樣的原圖,如果我來進行後期調整,我就會按我的風格修改,沾染我的習慣與品位,這樣出來的作品就帶上了阿劉的烙印,拿給別人看也會一眼被人家挑出來,這就是後期在攝影創作中的定義效果,請看下圖。

這是一幅在加拿大維多利亞海岸拍攝的日出,由我的好友,職業攝影師詹姆斯·向完成。該作品前期已經取到了很好的機位,同時由於太陽被陰雲遮擋,所以單張出片即可解決大光比的問題。那麼對於這麼一個場景,如果我站在這裡,或者其他的攝影高手站在這裡,是不是也會選擇同樣的構圖呢?雖然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當時或許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會對這塊木頭產生興趣,拍出的效果大概也八九不離十。於是問題來了,究竟怎樣區別詹姆斯、阿劉,或者其他幾位攝影高手的圖片呢?答案還是後期。顏色的管理、光線的調整,銳度、虛度等的處理手法會帶有很強烈的個人主義,這是無法照搬的,也不需要照搬。而這幅圖由我和詹姆斯分別調出的效果確實也印證了這種說法,也就是後期代表了個人風格。

這幅圖是詹姆斯·向調出的最終效果,曝光均勻,且水流的銳度和線條都非常好,可以說讓前景抓住了觀眾的目光,屬於處處露著細膩的典範,另外整幅圖調子偏冷,符合他一貫的修片風格。

這張圖是我修的效果,可以說和上面詹姆斯修的大相逕庭,簡直看不出是同一幅作品,除了物體的擺放,無論是顏色還是明暗全都變了,我更喜歡遠方過曝、不均勻的曝光,以及暖色調和柔化,這些應該說都是我的風格,難怪有人見到這幅圖都以為是我拍的。這個「拍」字從某種程度上說已經不是拍攝本身了,而更多的是指後期修片,它定義了一個攝影師的風格。

經過多年對攝影后期的研究,我整理出了一套風光攝影修片體系,應該說這是我攝影實踐的精髓,通過《狂人攝影日記》已經同大家做了淺嘗輒止的分享。在這本書裡,我想更深入地探討這些後期技法和思想,更詳細的信息我通過淘寶進行了分享,如下圖所示。

在本章的講解中,我會側重介紹一些我個人出版的二期教程的知識,適用於有一定基礎的攝影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