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批判性思維工具(原書第3版) > 管好自私的天性 >

管好自私的天性

自私指的是不考慮別人的權利和需要,這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我們不會自然欣賞他人的觀點或認識到自己觀點的局限性。只有經過專門訓練,我們才能明確意識到自身存在的這種自我中心。我們不會輕易地承認自我中心,總是從自我中心的角度解釋信息數據;我們不會意識到自身的自我中心及其產生的影響,也不會發現自身的自我服務傾向。

人們非常自信地認為自己已瞭解了事情的真相,但情況並非如此。儘管直覺可能並不準確,但是人們很自然地相信自己的直覺。在思考時,人們不會運用理性標準,而往往從自我中心的角度(而不是知識)來確定該相信什麼、該拒絕什麼。人類在思考時最常用的標準是:

■「因為我相信它,所以它是真的。」先天的自我中心論:我認為我所相信的就是真的,儘管我從未質疑過這些信念的基礎。

■「因為我們相信它,所以它是真的。」先天的社會中心論:我認為我所屬團體相信的就是真的,儘管我從未質疑過這些信念的基礎。

■「因為我想要相信它,所以它是真的。」滿足自己的訴求:例如,我相信對我(或者我所屬團體)有利的信息,而不相信不利的信息,即使我沒有仔細考慮更多不利的證據。我相信「感覺好的信息」,相信那些支持我信念的信息,相信那些不需要我改變觀點的信息,相信那些不要求我承認錯誤的信息。

■「因為我一直相信它,所以它是真的。」自我確認:個體有強烈的願望來證實自己堅持許久的信念,雖然並沒有嚴謹地確認過這些信念中哪些是合理的。

■「因為相信它符合我的利益,所以它是真的。」先天自私:我相信能夠證明我行為合理性的觀點,這有助於我獲得更多的權力、金錢和利益,儘管這些信念不是建立在合理的推理和證據基礎上,但他們符合我的利益,所以我選擇相信。

人類天生傾向於非理性地思考,作為一個物種,我們沒有制定和發展合理的智力標準不足為奇。我們不希望我們的思考受到太多的質疑,不希望我們的偏見受到挑戰。我們自私自利,不關心他人的權利。我們不會犧牲自己的欲求來滿足他人的基本需求。我們不想知道那些本以為神聖的信念其實並不神聖。如果偏聽偏信能使我們擁有更多權力或優勢的話,我們會對一些基本原則視而不見。

幸運的是,人類並不總是以自我中心為導向的。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兩種潛在的思想:一個是先天的自我中心的和自我服務的傾向,另一種是後天培養的、合理的和高層次的傾向(經過教養)。從這一章開始,我們將關注自我中心在人類生活中的意義,然後將這一有缺陷的思維方式(見圖11-1)和與其對立的理性思維方式進行對比。與自我中心相對,我們探索哪些合理的信念、情緒和價值。接下來,我們將關注兩種不同形式的自我中心思維:主導行為和順從行為。

圖 11-1 自我中心邏輯包括的幾個元素

瞭解自我中心思維

自我中心思維源於我們人類天生的狹隘傾向,我們生下來就傾向於從一個狹隘的、自私的角度來認識世界。我們天生就會認為世界是為我們服務的。我們本能地以符合我們利益的方式解釋情景和他人的行為。

同時,我們很自然地認為我們的思維方式是合理的。當我們從自利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時,不管我們的想法是多麼不合理、對他人多麼有破壞性,我們總是認為我們的思考是合理的。在我們看來,我們的想法是正確的、正當的。我們自我中心的天性是批判性思維中最可怕的障礙。

從童年開始,我們就發展出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因此,如果我們的信念和思維方式是非理性的,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就是這種信念和思維方式的受害者。

隨著年齡的增長,當我們的推理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我們會對生活進行更為合理的思考,這可以通過他人的指導和自己的經驗來實現。如果我們生活的環境將合理行為作為榜樣,我們的行為也會變得更加合理。然而,要人們放棄自我中心思維是很困難的,除非我們對這種自我中心思維有非常清楚的認識,並且知道如何摒棄這種思維。人類的思維有太多不合理的地方,但總能偽裝出合理的假象。

當然,表象上的合理並不等於理性真的存在。而且,很多看似理性的成年人行為其實是根源於自我中心或社會中心。人們對自身的大腦運作機制沒有清晰的認識,也沒有認識到自身思維中帶有的偏見、虛假、模糊不清和剛愎自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