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羅輯思維2:有種、有趣、有料 > PartⅢ 為什麼這場戰爭沒白打 >

PartⅢ 為什麼這場戰爭沒白打

一百多年後我們再去回看這場廝殺慘烈的南北戰爭,它的基本格局就是我剛才舉的那個例子,一個人愛吃狗肉,他的鄰居們圍著他謾罵,他不堪其擾,說我要搬離這個小區。鄰居們說,不行,我們是一個共同體,你怎麼能背叛呢?不能走。這時候激怒了誰?小區的保安。保安說我也不同意吃狗肉啊,但是你干涉他搬家的權利,這事兒不行。如果你們非要剝奪他離開這個小區的自由,對不起,我要站在他這一邊跟你們打。最後的結果呢,就是在群毆的時候小區保安被打得最狠,這個「保安」就是弗吉尼亞。

網友PK

@阿魂兒:

羅老師,我對您這期的觀點有些不同看法。1.當時南方人的意識形態您不瞭解,這就好像新中國建立以前一夫多妻還沒有被完全廢除一樣,之前的中國社會幾千年來也沒什麼人質疑一夫多妻。2.在下愚見,當時的美國國民生產總值是不能體現當時戰爭力量的強弱的。南方提出獨立以及後來的直面戰爭,其實更佳的解釋是有歐洲勢力經濟支持的。3.黃世仁與白毛女確實天生一對,但是請注意,黃世仁是要搶而不是娶。4.南北雙方誰死得多誰死得少這點應無法考證了,其原因很簡單,北方是勝利者、強勢群體,弱勢群體不只是沒有話語權,其實也沒有知情權。而北方為何要宣傳南方死得少呢?很簡單,得政權者要想穩固政權,最好的做法不是打壓,而是懷柔。

如果非要說南北戰爭誰占理兒?至少在當事人看來,南方人覺得自己有更大的理兒,這個理兒有好多方面。比如說戰爭是在我們土地上打的,我親眼看到我的家鄉被你們焚燬,看著自己的兄弟戰死在沙場,南方人被激發起來的那種勇氣和憤怒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我只不過是想過自由的日子,你們不讓我們過,憑什麼?要知道,當時南方真正的奴隸主有多少?不到人口總數的5%,很少的一些人。可是為什麼有那麼多士兵勇敢地衝上了戰場?因為他們愛家鄉、愛祖國,要正義、要自由、要獨立,這是他們在心中豎起一桿在風中獵獵飄揚的戰旗,他們覺得在道德上他們完全佔優勢。

網友點贊

@卡爾梅林:

羅胖是羅永浩、郭德綱之外,我第三個吃飯必聽的人。下飯!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說到歷史的一個殘酷之處,歷史的趨勢從來不是以誰占理兒來決定它的走向,歷史是按力量對比來決定的。當時南北方之間的力量實在不成比例,北方太強大了,它的工業是南方的近十倍,產值15億美元,而南方工業產值只有1.5億美元;北方的工人有130萬人,南方的製造業的工人是11萬人。

可是南方有什麼?不僅有血氣之勇,還有歷史和文化沉澱下來的一種尚武精神。南方可能什麼數字都不如北方,但是有一個數字比北方多,就是南方的軍校數量是北方的五倍,而且南方誕生了大量優秀的將領,包括我們前面講的羅伯特·李這些人。你去看南北戰爭的歷史,五年慘烈的廝殺,幾乎每一場戰鬥,即使是南方失敗的戰鬥,南方死的人都比北方少。所以在每一場具體的戰術層面分析,南方似乎都領先一籌。

可是沒辦法,北方整體實力太強。打一個比方,我和郭敬明打架,假設他是一個武林高手,你說我一胖子跟一武林高手瘦子打,我能用什麼策略呢?把他摁住,然後一屁股坐死他啊。所以打到後來,北方說在具體的戰術技巧上我是不如你,不過沒關係,咱們拼總體實力。就像我們下象棋最好面對高手最好的策略就是對子兒啊,我損失一個車你損失一個車,但是對你是不划算的。所以,北方就拚命採取「對子兒」的策略,以至於後來在南方開始實行焦土戰略。

北方的總司令是格蘭特將軍*,他是總體戰的第一代發明人,後來美國人說的核威懾戰略,其實都可以看到格蘭特將軍戰略的影子。北方還有一個將領叫謝爾曼,他有一句名言說:這種戰爭就叫地獄,凡是能夠支持對方戰鬥的所有資源、物資、人,我只要看到就殺光、燒光。

小編補充:格蘭特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從西點軍校畢業的總統。在美國南北戰爭後期任聯邦軍總司令,屢建奇功。但能征慣戰並不等於善於理政,格蘭特的平平政績與他的赫赫戰功成為明顯對照。特別是在第二次總統任期內,他對南方奴隸主妥協讓步以及對貪污腐化的屬員採取姑息縱容態度,引起了選民的普遍不滿。格蘭特卸職後曾周遊世界,並想在政治上東山再起,但未能如願。晚年經商失敗,抑鬱病逝。

雖然我們在南北戰爭當中沒有看到對人民的大量屠殺,因為畢竟都是美國人,同文同種;但是對於財產的毀滅是殘酷的。所以謝爾曼還講過一句話:這種戰爭根本不是軍隊和軍隊之間的戰爭,它是我們面對人民的戰爭,我們必須把對方支援戰爭所有的潛力打掉,我們才有可能贏得這場戰爭。

南北戰爭其實挺有意思的,雙方的首都其實離得特別近,北方的首都是華盛頓,在馬里蘭州和弗吉尼亞州的邊境上。南方的首都叫裡士滿,距離華盛頓有多遠?170公里。大概相當於北京到唐山的距離,是非常近的。所以北方人當時覺得,常備軍也在我們手裡,我們也快速徵召了這麼多軍隊,那就直接打過去,把它的首都拿下,把總統一抓,南方群龍無首,我們自然就打贏了嘛。

小編補充:謝爾曼1820出生於俄亥俄州的蘭開斯特,1840年畢業於西點軍校後,先後在各地服役。內戰結束後不久,謝爾曼被提拔為中將;1869年升任上將,並成為聯邦軍隊總司令,之後的14年他一直擔任此職,在此期間他參與制定了進攻並屠殺印第安人的軍事行動,這成為他人生的污點。

北方當時是真的沒把這事兒看得太嚴重。林肯總統發第一次徵兵令的時候,好像只征了大概七萬人,徵兵的期限只有三個月,他認為三個月足夠了。所以一開始北方非常輕敵,北方第一次向南方進軍的時候,華盛頓的很多居民居然帶著野餐包,攜老扶幼出來觀戰說:我們打南方人去了,把他拿下哦!結果越過邊境,剛走到了30英里的地方,南方人就開始組織強烈反擊,在和平中生活了那麼多年的美國人第一次看到炮聲隆隆、血肉模糊,北方大兵徹底潰敗。南北戰爭成為一個悲劇,從此就再也不能避免了。

所以後來有歷史學家就說,如果林肯能夠預見到這場戰爭要持續五年,死75萬人,估計林肯當年都會不打這場戰爭。可是戰爭就是這樣,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兩個人剛開始逗著玩兒,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結果打急了,最後不把一方打倒在地另一方是不會停手的。戰爭是魔鬼,一旦你把它放出這個瓶子,它會按照自己的規律去運行。

偉大的結局

如果南北戰爭僅僅是一百多年前,在另一個大洲的兩撥人各自認為自己有理,然後殺得血流成河的故事,我覺得對今天的人類和我們中國人來說一點兒意義都沒有,之所以要說南北戰爭,是因為我們要聚焦南北戰爭結束的那些瞬間。

羅伯特·李與格蘭特握手

在我看過的所有戰爭當中,南北戰爭最奇怪的是它的結束方式。在那一天,羅伯特·李將軍向格蘭特將軍交出了自己的佩劍,南方認輸。要知道,美國沒有戰犯法庭,沒有戰犯管理所,沒有監禁,沒有槍決,沒有絞刑。所有俘虜的士兵復員回家,脫離聯邦的各州回歸聯邦,沒有懲罰,就這樣結束了。羅伯特·李將軍後來還當了華盛頓大學的校長,所以今天華盛頓大學的全名叫華盛頓·李大學。他後來變身成為一個教育家,在美國人心目當中,他個人的品德是非常崇高的。

知識補充:

@最偉大的投降者:

美國南北戰爭後期,南方軍總司令羅伯特·李將軍面對著正面戰場的大勢已去,斷然拒絕了邦聯議會全面游擊戰的建議,他說:「游擊戰將把婦女、兒童和老人捲入暴力,造成整個美利堅的道德淪喪,這不是先輩們當年爭取獨立的意願!所以我寧可被敵人吊死在絞架上也絕不採取它」。最後李將軍向北軍總司令格蘭特將軍投降,並提出唯一的要求,自己可以任憑處置,但要求給這兩萬多名南軍戰士簽署發放遣散證明,以保證他們回家的安全並不得沒收他們的武器。之後格蘭特將軍看了李將軍的信非常感動,親自簽署兩萬多張遣散證明,其中包括給李將軍的一張。在投降日當天躬身退回了李將軍遞上的佩劍並親自以軍禮致敬目送李將軍上馬離去!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局?我想這跟美國文化和美國人奉行的準則也許有關係,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還必須看到一些關鍵時刻、關鍵人的作用,這個人就是林肯。林肯堅定地告訴他周圍所有的人,不要懲罰,我們已經承受了這麼多創傷和分裂,我們現在要的是一次美國的融合,而不是繼續分裂,也不是所謂的仇恨。所以後來有的歷史學家說,林肯總統遇刺之後,真正感覺到慶幸的未必是南方的那些奴隸主,比奴隸主們更高興的,也許是北方的那些強硬要求懲罰南方的人士。

你看,一個政治人物在歷史上的關鍵時刻就是這樣體現出他的作用的。南北戰爭不是以哪一方戰勝了哪一方為結果的戰爭,不是在血泊中真理搖搖晃晃站起來的戰爭,而是當雙方都握有真理,兩兄弟之間打了一架之後,最後握手言和、兩方的真理都被兩方共同接受的一場戰爭。

林肯在葛底裡斯堡演說

最後讓我們把鏡頭推到1863年11月19號,在葛底斯堡的那一場演說,那是一場何等著名的演說啊。葛底斯堡戰役是南北戰爭的轉折性戰役,從此南方敗相已露。幾個月之後,當北方人把他們犧牲的士兵埋葬在葛底斯堡公墓的時候,林肯總統來到這裡做了一場著名的演說。其實當時這場演說是很不成功的,因為大家都在等總統來,前面有一個著名的演說家講了兩個小時,就這場戰役的性質,歌頌亡靈,憎恨敵人等內容講了兩個多小時。然後就輪到總統了,大家正準備讓總統再講兩個小時,結果總統就講了兩分鐘就結束了。很多人根本就還沒反應過來,以至於當時很多人都嘲笑說,這是一個什麼亂七八糟的演說啊。

網友反對

@SmartLaw:

這些關鍵的人也許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完美,甚至可以說他們是不得不這麼做,由於美國建國的特點,也有當時基於美國的制度約束,林肯總統難以像其他國家的領袖通常所做的,在戰後以壓倒性優勢,在排山倒海的輿論宣傳配合下,把南方「叛亂者」們從上到下作一番徹底清算。比如清理叛亂參與者,以戰爭罪、叛亂罪、刑事罪等等,處理一大批南方的「後患」。並且在輿論上頌揚北方的平叛的功績,把南方定在一個罪惡滔天的位置上,永世不得翻身。林肯總統不能任意這樣做,不過,林肯總統本人對於戰後南方問題的態度,還是很重要的。時勢造英雄,甚至是人們需要英雄而創造英雄。每個國家為了一些這樣那樣的原因總會神化一些領袖。

而恰恰是這個演說,成為美國歷史上,甚至是人類政治演說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演說。這次演說簡短到什麼程度?它只有兩分鐘,它沒有局限在具體的戰爭上,而是直接跳到了一些最基本的原則上,這就出現了美國政治史上那三個著名的短語:of the people、by the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你看,兄弟雙方打了一架,但是不是以哪方的道理勝出而結束,最後是大家把所有的道理放在一起,我們共同確定今後生活的那些基本準則,這就是南北戰爭的真正價值。

說到這兒,我腦子當中突然冒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話,「我唯一擔心的事情是,我們未來的生活能不能對得起我們曾經承受的那些苦難」。南北戰爭是美國的,但是這個教訓留給了全人類,包括我們中國人。

(本章社群編輯:Hello-J)

羅胖薦書:《我也有一個夢想》

作者:林達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04-08

推薦語:在法制國家裡,民眾、尤其是弱勢群體怎麼樣運用法律,經過長期戰爭,取得自身權益,並由此推動社會的深化,使整個國家在消除不公正的歷史進程中取得穩定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