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羅輯思維2:有種、有趣、有料 > PartⅢ 昏君的苦衷 >

PartⅢ 昏君的苦衷

網友點評

@庭前暮雨過Will:

這期並不是去為秦檜翻案,也不是去抨擊趙構。老羅是通過這樣一個1000年前的歷史事件的人物分析,讓我們去認真地、仔細地去瞭解當時他們做事的每一個原因。我們也可以通過這樣的一個分析方法,來去瞭解其他時期的人物心理與他們所作所為的一個原因。看問題不能太消極或太積極,我不支持所謂的中庸之道,但是我們不能太片面地偏向於事物的單面。無論是歷史定義的哪位人物,他都有各種的陰暗與陽光的一面,故事發展到今天,我們不用一味地在乎他們的好壞,而是要通過這樣的一個歷史事件去看到它背後引發的原因,是在怎麼樣的一個背景下引發出這樣的一個歷史現象。

趙構怕什麼

一般一個故事都至少有兩個主人公演對手戲,那跟秦檜演對手戲的這個人就是高宗趙構。那他是什麼心態?你看,其實趙構的所有設計後來都奏效了。因為在歷史上,人們都知道趙構是昏君,秦檜是壞蛋。因為秦檜權傾朝野啊,你看他父子倆人,他當宰相,兒子當樞密使。一個掌政權,一個掌軍權,那還不挾持了皇帝啊,皇帝得怕他啊。

趙構構想的就是這樣的一個結局,就是所有我為了保持住自己的權位而干的壞事,都是秦檜干的。我呢,就是人太好,糊塗,你們大不了叫我昏君。昏君又沒什麼了不起,反正我又不是壞人。所以你看秦檜臨死的時候,趙構給他賜了八個字,叫「決策元勳、精忠全德」。什麼意思呢?所有的決策你是首功,所有的壞事都是你幹的,好事也是你幹的。精忠全德,精忠就是精忠岳飛那個精忠,這兩個字岳飛不配,我給你;全德,你看你是一個道德上的完人,我就是糊塗,我以為你道德上是完人,我不知道你壞。

可是,你真以為秦檜有那麼大的權力嗎?大家想一想啊,在宋代之前確實經常會出現權臣把握朝綱,然後造反甚至是篡位的事情。可是自打宋太祖「守內虛外、強幹弱枝」的國策出來,中國歷史上還發生過這種事兒嗎?你去看宋代以後的歷史,甭管是明朝、元朝、清朝,不管多大的權臣,皇帝想要丟棄你的時候,二指寬的條子就讓你完蛋,管你是魏忠賢還是嚴嵩,都沒有任何能力跟皇權博弈。尤其是當時宋朝的制度,軍隊是直接掌握在皇帝手裡的,你宰相能翻出多大天兒去?

網友PK

@念古昔:

我覺得老羅所有說的都是一種猜測,而不是那個人或者那件事就是他所說的那樣。他把秦檜也好,趙構也好已經定義成他思想世界的那個樣子。有時候一個人做了一件很聰明的事,或者很笨的事,未必就是他這個人經過如何縝密的設計而出,而恰恰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然後被學者解讀成極其高深莫測。為什麼學者會有此種解讀,是因為喜歡讀史的人,他總是在面對書中一些高深莫測的人,形成的了一種慣性的思維。所以我認為老羅這個故事很好,但未必就是真實的。

所以,當時趙構其實最怕的是什麼?根本就不是秦檜的權力。而是秦檜本人。高宗趙構在秦檜死後跟一個叫楊存中的心腹就講,說秦檜死了好,我從此上朝的時候靴中可以不帶刀了。什麼意思呢?就是秦檜你愛怎麼鬧都行,我真正怕的是你秦檜上朝的時候,撲過來弄死我、掐死我。這我真怕。所以我為了防範你這一個孤獨的肉身,我靴裡要帶一把刀。你看,趙構他把這盤局已經算計得有多好。

秦檜當時以為,你看我17年鞍前馬後,給自己身上潑糞,幫你擋所有的事,給你當白手套,那我死了,你看我兒子秦熹這麼白生生一小伙子,現在是樞密使,讓他當宰相就完了。

紹興二十五年,秦檜大概65歲左右,他快不行了,高宗趙構去看他。在古代皇帝「視疾」,你別覺得是領導到醫院,提了個點心盒子和水果去關心下屬,不是這意思。皇帝看你基本就是給你送終,你不死也得死。這個知識我是從看高陽先生的書得來的,所以皇帝「視疾」有的時候沒安什麼好心眼。

宋高宗去看秦檜的時候,秦愛卿長秦愛卿短的說了一大通。看完之後他就出來了,這時秦熹就問他說,你下面想讓誰當宰相?高宗不陰不陽地講了一句:此等事豈是卿能夠干預的?丟下這麼一句話就回宮了。

回宮當天晚上,二話不說讓所有秦家人都致仕了。當天夜裡一紙詔書出宮送到秦檜手裡,秦檜一看,咯登就嚥氣了。這就是秦檜的下場,就是立即被拋棄掉。當然此前趙構跟秦家其實有個約定,就是保你子孫富貴。所以後來雖然秦檜的子孫被剝奪了科名,但是還給他留了很多良田,所以秦家在經濟生活上沒有吃太多的苦,這也算是君臣之間的一個約定。

網友點評

@碧海睚眥:

費無極要害伍奢,憑他一個人能行?楚平王不想殺也沒戲啊。岳帥也一樣,高宗本來就不是正統繼位,那是趙家實在沒人了,他才當的皇帝,這皇位還是從張邦昌手上拿的。岳帥總在高宗面前提什麼北伐中原,迎回二聖;你不想想徽、欽二帝要真回來了,還有高宗坐龍椅的份?皇帝偏安杭州已經很明顯了,你總戳他軟肋,高宗能不想殺岳帥嗎?但這火總不能讓皇帝親自發吧,人家畢竟是有功之臣,秦檜只是辦了的皇帝不能辦的事而已……起碼從高宗來看,秦檜是忠的……

其實高宗心裡非常清楚,秦檜死了之後他一定要幹一件事,就是一方面要把秦檜的班底給它清除掉,可是另外一方面他一定還要保持秦檜路線不變。那怎麼辦呢?就只好從秦檜的班底當中去選人,他就四處打聽,終於打聽出這麼一件事。

說秦檜手下有兩死黨,一個叫董得元,一個叫湯思退。老太師快不行了,就把兩心腹叫來托付後事。在病床前,一人給了一千兩銀子,這倆人非常緊張,老太師這是要幹什麼呀?這倆判斷就出現差異了。董得元心想,這一千兩銀子不敢不接啊,你如果不接,老太師會覺得,你有二心吧?你看,我這快死了,你就不跟我親近了,想叛逃啊?所以董得元就收了,而這湯思退呢?就不敢收,說老太師,您這個壽數還長著呢,慌著交待後事幹什麼啊?他就擔心,我說我把這銀子一收,老太師說你小子知道我快死了是吧?所以湯思退就沒收。

後來這事兒就傳到趙構耳朵裡,趙構說,湯思退好樣的,又是秦檜死黨,又能執行秦太師路線,但是與此同時,秦檜死的時候還跟他不是一條心。所以秦檜一死就直接把湯思退提拔到相位。當然後來又提拔了另外一個人,就是跟秦檜一起害死岳飛的那個萬俟契[xie],但後來這個人跟秦檜鬧掰了。趙構說挺好啊,這個人跟秦檜一起沾過岳飛的血,現在既能走秦檜這條路線,又跟秦檜不是一起的。

做皇帝也有悲哀的一面

你看看,這就是君王之心。他在謀劃天下這一盤棋的時候,所有的著眼點其實都是對自己權力的捍衛。那你說這個趙構太壞了,今天聽你這麼一說,原來以為他是昏君,現在發現他是個壞人,這人心思太毒了。但是,我讀歷史我就是讀出這樣的一種感慨,趙構又有什麼辦法啊?他能信誰呢?他為什麼稱孤道寡?就是因為他真的是孤寡一人,他沒有人能夠相信。

趙構這一生,碰到多次兵變。最早還有一次苗劉兵變*,就兩個統兵的丘八啊,就指著他說:你下台!淵聖回來,你何以自處?就是在逼迫他啊。他動不動就遇到這種事兒,他相信的那些大臣,動不動就叛變。他可不像咱們幹得不爽,我退休,他皇帝沒法退休,他只要失去了權位,他就是個死。所以你說這種人,他跟囚徒又有什麼區別?

小編補充:苗劉兵變,又稱劉苗之變、明受之變,是建炎三年由苗傅和劉正彥發動,誅殺宋高宗趙構寵幸的權臣及宦官以清君側,並逼迫宋高宗將皇位禪讓給三歲的皇太子趙敷的兵變。最後兩人被打敗,在建康鬧市被處決。

一個人一旦當了皇帝,實際上他終生都處於一種戰爭狀態,什麼戰爭?就是一個人和所有人,和天下人之間的戰爭。

前不久我看到一份文獻——《皇明祖訓》,就是朱元璋給自己的子孫專門編撰的一本書。他在其中一段告誡自己的子孫說,你們平時千萬要小心周圍所有的人,所有的親信、包括家裡人一個都不要信。要隨時提防所有的人,你跟任何人說悄悄話的時候,衛士不能離開十丈遠,他還舉例說元朝有個皇帝就是被人這麼弄死的。

然後他指示自己的子孫,說你們平時在宮中的時候,要耳朵天天聽著街市上的聲音,預先要做判斷,晚上出來要夜觀天象,平時在宮中要仔細判斷周圍到底在發生什麼事兒。這還不夠,在每個宮門處要養幾匹快馬,在城門的四周要多備幾套鞍韉,一旦聽到動靜不對,立即要逃走。不能喝酒,午後要少吃飯。

網友點評

@劍神一笑00001:

皇帝之所以一生都活在恐懼當中,其實是當時權力體制的結果。所謂「以天下為一己之私產業誰不如我」,失去皇位幾乎就是失去生命。因而必須時刻把權力保衛戰放在首位,而黎民百姓的生活基本不在考慮範圍內了。民主體制則給權力的更替以更文明更人道的選擇,因而不僅僅是百姓的福氣,也同樣是當權者的護身符。

@北平一九四三:

高宗給予秦檜權力,秦檜以聲名狼藉為代價替高宗及利益集團聚斂和搜刮,高宗引導輿論將罪責完全推與秦檜,後秦檜暗卒,民怨稍解,在萬民的期盼中找下一個秦檜繼續替其服務,民眾在一次次期望與失望中蹉跎,週而復始,讀懂了高宗與親檜的關係,中國的很多事就明白了!

朱元璋他老人家,就用這套話留給了他的子孫。從某種角度上說,你看了這段話你不覺得可悲嗎?一個皇帝、一個掌握著所有人生殺大權的人,他其實終身都活在恐懼當中,他終身都活在和所有人的戰爭當中,沒有一刻停歇。

所以我們穿越一千多年的迷霧,再去看著趙構這個人,如果我現在能看著他,我會發出一種情緒——悲憫。在傳統社會的那種權力結構當中,其實沒有任何人有選擇,不管他在歷史上留下的名聲是好是壞,是昏君還是明君,是忠臣還是奸臣,實際上他都沒得選,或者說選擇的餘地非常少。

說完這個故事,感慨一下吧!我們今天這個有選擇的時代,真好!

(本章社群編輯:杜若洋)

羅胖推薦文章:《朱元璋:心理咨詢記錄》

作者:張宏傑

推薦語:整個國家就是給皇帝提供服務的莊園,全體人民都是皇帝一家人的奴隸,一切制度的安排,都以皇帝一家人的利益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