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羅輯思維2:有種、有趣、有料 > PartⅡ 讀書的目的 >

PartⅡ 讀書的目的

讀書究竟該不該有目的

第二段講講讀書的目的。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這個問題不成為問題。我們這代人讀書目的非常簡單,考大學。考完大學幹什麼?找工作。找工作幹嘛?陞官發財呀。

我還記得小時候我生活在一個中等城市,我父親領著我上街,甭管看見什麼,只要他覺得那種生活挺苦的,就會說不學習將來掃大街,不學習將來擺攤……所以我們這一代人,大概從小到大上學這十幾年,就是被狗攆著的十幾年,生活暗無天日。只有一個窗口、一絲亮光,那就是進大學。就奔著這個窗口攀爬,目的非常清晰。

可當我們知道了什麼叫學術,什麼叫學有所長後,才發現原來讀書沒目的才對。董仲舒說過一句話叫「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就是說為學問的學問那才叫學問。自古以來,所有的大學問家、有所成就的人,他們講學問時不跟你講目的,我就是好奇,我就想知道,沒有其他的用處,怎麼了?

數學家歐幾里得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堂幾何學課上,有學生問他:老師,我學幾何有什麼用呢?歐幾里得想了想,跟僕人說給他倆銅板讓他走吧,幾何沒有用,那倆銅板有用。《論語》裡也有一樣的故事,有一個叫樊遲的弟子給孔子說我想學農,孔子說我不懂;然後他又說我想學種菜,孔子說我也不懂,我不是老菜農、老農民,然後樊遲就走了。孔子指著他的背影說:樊遲,小人哉*。過去我們批判孔老二,總說他看不起勞動人民,其實不是,追逐學問的人是不求任何具體的目的的。

小編補充:語出《論語·子路》: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不過我今天想反其道而行之:其實學問都是有目的的。我原來有一個同事,小姑娘特別愛讀書,長得也漂亮。我就很奇怪,一個小姑娘,天天梳妝打扮不好嗎,那麼愛讀書幹什麼呢?她說這是我心裡的一個隱痛,小時候我爸媽天天逼著我彈鋼琴,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我可以不彈琴,就是看書的時候,他們一見我捧著本書讀就不逼我彈鋼琴了,所以哪怕我什麼都沒看進去,我都可以躲避彈鋼琴。

你看其實在每個人的生命軌跡當中,如果他真的愛上讀書的話,多少是帶有一點目的的。今天我們就強不知以為知,幫大家總結幾個讀書的目的吧。

讀書可美容

第一個目的我覺得很簡單,讀書可以美容。有一句話叫「腹有詩書氣自華」。還有一句叫「相由心生」。確實,歲月是一把殺豬刀,再高檔的化妝品也只能延遲衰老,越老越美麗這件事情只有讀書能做到,韓國的整形大夫是做不到的。你去看幾位老知識分子,比如說楊絳、資中筠、葉嘉瑩這幾個老先生,你會覺得,哎呀,真的是很美,這是讀書給我們最重要的禮物之一。

楊絳

葉嘉瑩

資中筠

我到過一些寺廟,一看裡面的僧人跟周圍的農民沒有什麼區別,不過是多了一件袈裟而已。可是我去另外的一些寺廟,看到裡面的人,就會覺得他們真的是修得面目和善。因為他們長期打坐、參禪、閱經、讀書,心中有真東西、真信仰之後,那種改變真的就非常明顯地呈現在面龐之上。

讀書沒讀書,有修養沒修養,一目瞭然。

讀書可定位人生

第二個目的,讀書讓你的人生有準確的定位,讓你知道自己在什麼位置。每個人在各自的生活處境中面對那麼多的事實,你怎麼判斷真偽,怎麼表達自己,如何準確向別人講述你真正認同的觀點呢?

比如我印象最深的兩個競選廣告,一個是台灣的馬英九和謝長廷在2008年的那一次地區競選廣告。在台灣南部的一份婦女雜誌上,馬英九做了一個廣告,非常簡單,文字左邊一溜兒形容詞,右邊一溜兒形容詞,左邊那溜兒形容詞全部是褒義詞,儒雅、大方、知書達理,知錯能改等等;右邊的那溜兒形容詞是什麼?比如說形容猥瑣,無理強辯等等。但是這個廣告最妙的是結尾那一句話,馬英九問:「你願意你的孩子長大了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

網友點評

@無毒女妖

多讀書是好事!用現在人的觀點來說有高學歷是塊好磚,年輕走哪兒都拍得下去。可讀成死書,雙博都不要,現實在那兒擱著;攀不上這座塔的,調節好心態另辟新路,活得也不會差很多。其實這個社會在一個層面上把很多高學歷的人定了性,你能進來,有人脈嗎?沒,你還是塊基層的磚。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加歲月去爭取。用我一朋友的話:有能力,有的吃,沒人脈,吃不好!所以讀什麼樣的書,走什麼樣的路,除了社會影響,還是要由自己決定拚搏方向。人生的幾十年裡讀些好書,為修身養性也好。

@逍遙路上的小樂樂

這期正好講到我的心裡了。為何讀書?如何通過知識來使自己更上一層樓?金字塔似的知識堆積已不符合需要了,就如金融圈的人,懂經濟學原理,又要懂會計財務,還要研究政治、經濟政策等變化帶來的影響。一個知識體系可能不再局限於一個領域,而是構建一個大的框架,串聯起所有你需要的東西。

你看本來競選廣告只是問你選誰就行了,但是一旦融入更多的知識背景之後,問題就得到了轉化。大家可想而知這個廣告的效果,即使是南部綠營的民眾,尤其是婦女看到這則廣告後,她就會想,誰當了總統,未來四年誰就天天在電視上晃。俗話說看誰多長得像誰,我想即使是綠營的婦女,也願意自己的孩子像馬英九一樣又帥氣又儒雅吧。

所以面對人生的任何選擇,看似只有一個選擇,但是一旦有了更豐富的知識背景,實際上它就為你撐出了一個更大的框架,讓你在選擇的關頭有了更多的判斷依據,這就是知識的作用。

再說一個美國的競選廣告,在民主黨當年的黨內初選中,希拉裡·克林頓在報紙上做了一則廣告,就一句話,「午夜三點,當白宮的緊急電話響起的時候,你願意誰去接?」多簡單的一句話啊,其實就是在問你會選誰當總統。但其實這句話裡面包含了特別多的知識內容和背景聯想。你想希拉裡·克林頓何許人也?克林頓總統的老婆啊,在白宮住了八年的主婦,國家的第一夫人,她對白宮非常熟悉,而且希拉裡主打的賣點就是我有經驗,我是老政治家,我是前任總統的媳婦兒,所以她構想出這樣一個情境,你立刻會形像地想像希拉裡·克林頓午夜三點在白宮接電話一定非常從容,不用開燈,摸著黑都能找到電話,然後非常從容地處理。

可是美國人在當時是無法想像奧巴馬午夜三點在白宮接電話的情景的。第一,從來沒有過一位黑人總統,除了在電影裡,沒有人能想像出一個黑人跟白宮會有什麼關係。第二,午夜三點天色又黑,奧巴馬又黑,他起來慌慌張張地接電話,那還不絆著個痰盂什麼的?所以她其實是借用另外一個知識背景來引導你做選擇,而脫離了最具體的選誰當總統這件事情本身。

有知識就是有好處,知識不是讓你預知未來,也不是讓你去吹牛的,它是讓你在做人生一切選擇的時候,有一個更大框架的背景,讓你知道在歷史的長河當中,屬於你生命中的那一瞬間,你站在哪個位置。

網友點評

@蝦米米的幸福

看了這期的節目,感慨很多。突然想起了一位大學老師說過的話。因為那時正值大三,大家已經開始為工作的事情蠢蠢欲動,每個人的情緒都是緊張兮兮的。當時這位老師說:「其實你們真的沒必要為了工作的事情如此煩惱,只要你把自己看成一滴水,順著水流走就可以了。」當時不懂,因為擔心自己會隨時掉隊。

@Lilo資深好孩紙

其實真不要去期待哪一本書或者哪一部電影可以改變你的人生,是無數本書和你接觸無數個事件在逐漸塑造你。表示真的無比崇拜學術派,我的學術派男神是亞當斯密,沒有之一。

讀書引導人生

前面我們講讀書的兩個作用,一個是表達自己,讓你變得更美麗;一個是定位自己,讓你對自己的認知更清晰;還有第三個作用,就是引導你人生的方向,讓你更有準頭。

記得有一次我到農村去,看那兒停了一輛拖拉機。

我跟拖拉機手商量,說能不能讓我開會兒,他說你開吧,反正在東北地大。我的天吶,我以為我會開車就會開拖拉機。哪裡是這樣啊!那個拖拉機我根本開不了,在田地裡面根本把不住方向,畫龍畫得歪七扭八的。我就對拖拉機手說你這手勁夠大的,能駕馭拖拉機。他說這跟手勁兒大不大沒關係,其實很簡單,你不要盯著路面,也不要盯著方向盤,你盯著前方,你看那兒有棵樹嗎?你盯著它,朝它開,別管方向盤,只要你眼裡有那棵樹,你的身體自動就會調節。我按他的路數一開,果然如此。

駕校裡剛開始學車的人為什麼要畫龍呢?因為他在跟方向盤較勁兒,跟眼下具體的東西較勁兒,而真正會開車的人是不會畫龍的,所有開車開得熟練的人,他的手不會是一動不動地把著方向盤的,那樣車反而開不出直線,他必須是盯住前方,根據心裡的那個目標,手自動地微調,這樣反而開成了一條直線。其實這就是讀書的作用,它會給你一個遠方的目標,一個對整體的認知。

著名企業家郭台銘先生有一句話說:「知識讓我們會思想,而經驗會教我們做判斷。」其實對人生來說,做判斷比會思想重要得多。有想法的人多了,而在關鍵時刻做出關鍵決斷,這需要依靠大量知識堆積出來的經驗。而經驗怎麼來?來自於你宏觀的俯瞰。

觀點PK

@淡定vs蛋疼啊

有些強辯的感覺,就你和人家聊天該不該寫字的問題,在你看來,大勢所趨的是無紙化辦公,我們就可以丟掉用筆去寫字呢?鋼筆傳到中國多少年了,可是現在還是有那麼多人學寫毛筆字的,那按你的說法是不是毛筆也可以棄之如敝屣了呢?這是我們祖宗傳下來的東西,我們可以就這樣把它摒棄嗎?完全是詭辯之詞。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你應該為你的言行舉止負責,而不是這樣信口開河。

@乙木天

練字、寫字這個觀點我覺得羅胖所說不敢苟同。也許有些含糊,我覺得寫字練的是一個心態,非高科技所能代替。不能因為高科技來了就摒棄好的東西。

@庚午安康

胖子的意思不是說現在就讓人放棄寫字,而是順應改變,理智地接受改變,如果將來不需要筆這種工具可以選擇把它放入博物館,而筆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財富和文化將會有其他工具來填補。建議你去讀楊柏的《醜陋的中國人》,他應該是中國最早提出這種思想的人。

拿我自己來說,我酷愛歷史,不能說書讀得很多,但是至少讀過前後幾百年、幾千年的歷史,我能清楚地看到整個人類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前幾天「羅輯思維」微信公眾平台上有一個小朋友問我該不該放棄用筆寫字,無紙化操作,用電腦寫字呢?我說當然應該呀。他又說:如果將來我提筆忘字怎麼辦?我不會寫字怎麼辦?

因為是私下聊天,我就說了一句特別不客氣的話,我說,給你灌輸這個觀念的人,可能是除了寫字啥都不會的人,也可能是除了過去沒有任何未來的一個人。我認為人類未來的發展,你順著趨勢走就可以了,為什麼一定要珍視一個未來可能沒有用處的技能?就像全天下現在都是用計算器,你非得說珠算這個技能我得學會,有道理嗎?人一定是順著趨勢走的,而只有當你建立了更廣闊的知識視野的時候,你才能在面對人生具體的選擇時形成準確的判斷。

所以自從我讀歷史書以後,我就真的不太珍惜我自己的歷史了。比如說我很少收藏自己的照片,我出過的書,自己到現在一本都沒有,我做過的節目,也從來不留存。因為我知道未來的世界會更精彩,這是幾百年來人類進入一個爆炸性的文明之後形成的必然趨勢,往前走,心中充滿喜悅,而不是進入未知的恐懼。知識就是這樣,它拼接出一個世界,它更為你拼接出一個潮流,你往前走的時候,心中不恐懼。

網友PK

@青人:

往前走的確充滿喜悅,但是拋棄歷史這喜悅是不是顯得太過單薄?的確無紙化是趨勢。拋棄書法也是無害,但是書法之後我想一定不會是終止,那麼久而久之我們是不是還能成為中國人?或者只是一群有著華夏血統的地球人?這樣是不是太可惜了?很多東西的確沒用,但變相的那是一些我們對祖先的紀念,是屬於整個民族的一種責任,那就是延續。

羅胖薦書:《後望書》

作者:朱幼棣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1

推薦語:當人們已習慣沉默,眼瞳已習慣高樓與大壩的「雄姿」時,作者用他的腳步和心,踏遍書中提到的每一寸土地,撫摸著眾多的歷史痕跡,追懷了無數的昔人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