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羅輯思維:有種、有趣、有料 > Part Ⅱ 中國「城市化」的未來 >

Part Ⅱ 中國「城市化」的未來

現實版蝸居城市——香港

對我們節目的批評還集中在「城市化」那一期。很多人說,羅胖你歧視我們中小城市人民,你鼓吹大家都上北上廣深,說那兒的人有見識,你這是赤裸裸的歧視!

我先給你打個邏輯上的比方,某個人說人應該有兩條腿,可你非說他這是在歧視一條腿的殘疾人,非說他認為一條腿的人不是人。如果你非要這麼說,還讓你有了不好的感受,我也只好公開致歉,讓你有了這種不好的感受,我表示歉意。

其實我的本意並非如此,我只是認為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會給年輕人的創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機會。因為那裡人群更聚集,肉身的大規模聚集會給人和人之間的協作創造更多可能性,會給你帶來更多的見識和發展機會。還要補充說明一點,大城市的這種聚集效應並不是互聯網或者其他的人類協作方式可以替代得了的。

前兩年復旦大學推出了一個研究成果,研究預測在北京、上海和廣州,即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帶,可能會出現億人級的城市。說實話,我看了之後很震驚,因為我們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這麼大的城市,但那份研究報告不無道理。

研究報告提到東亞國家的城市化,到最後基本都會變成超大規模城市。在韓國的首爾,一個城市的人口就佔到韓國人口的一半;日本也是如此,50%的人口和75%的GDP都集中在環東京灣的四個城市圈。這說明在東亞國家的城市化的過程當中,大城市的超大規模聚集也許是一個規律。

互聯網時代,與其在組織內苟且殘喘,不如跳出組織,做一個「特種部隊」或者像本拉登學習,自成一派,做一個「基地組織」中的一員。

那中國會不會走上這條路呢?可能性非常大。如果中國人口在2050年達到峰值18億,如果其中一半聚集在中國光、熱、水、土配合最好的三個平原地帶,也就是環渤海、珠三角和長三角,你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會不會出現上億人口的城市?

有人問,為什麼大家為了留在北上廣深可以容忍大城市的高房價、巨堵的交通和非常惡劣的空氣呢?難道他們就不會為了追求幸福生活到小城市、鄉村嗎?擁有自己的別墅,養幾匹馬,這種生活不好嗎?如果你做出這樣的選擇,兄弟我表示佩服。因為這正是我想過的生活。然而在人類近幾百年的城市化歷史上,這麼想的人很多,但是這麼做的人不見得很多,否則怎麼會出現像首爾、東京、香港這樣的大城市呢?

內地人到香港去,有時候會很可憐香港人。香港房價是北京的五到十倍,香港雙人床的標準是一米二,一個標準的香港居室的臥室是兩米乘兩米,面積相當於我們內地一個普通雙人床的大小。在那種鴿子籠般的環境裡,七八口人擠在一間房子裡生活的現象司空見慣。而他們為什麼不願意到其他地方去呢?如果深入瞭解他們的生活,就會發現大家都有一些不得已的處境。比如他就是在這個城市長大的,他只熟悉這個城市,而且他的生活技能在這個城市能銷售掉,他被嵌入到這個城市的大系統當中,他已經無法抽離等等。幾乎每個香港人都有到田園去唱田園詩的衝動,可是面對具體的選擇,他們卻往往做不到。面對大城市,其實每個人都有確切而迫不得已的原因。

北上廣深,想說離開不容易

放眼城市化的未來,我們還會發現另外一個因素,那就是經濟文化產業的爆發給城市化聚集效應帶來的影響。

前幾年我陪吳敬璉老先生在寧波搞了一個論壇,當地一個高層官員問吳敬璉先生:「原來搞工業化的時候,我們從上海找個高級工程師,到寧波來安家落戶很容易,我們只需要把工資提高一倍再分配個三居室,工程師很快就來了。可是現在搞創意產業,我們想請一個國際上很有水平的動漫策劃師、設計師到寧波來安家落戶,翻幾倍工資人家都不幹。」對此他百思不得其解。吳敬璉先生說:「原因可能是,特定的行業需要大城市聚集,這也是一種不得已。一個搞文化產業的設計師,如果貪圖兩倍三倍甚至五倍的工資到寧波工作,三年五年之後他再回上海,可能已經一文不值了。」

@恩是大必猴子:講得很好,讀書的終極目標是明白事理。這是古人一直追求,卻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的。否則,怎麼會出現「愛國賊」呢?愛國其實很容易,又特別討巧。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無所顧忌地大聲疾呼。但是用這種方式誤國的,或者說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例子不在少數。誤國者,謂之賊。「愛國賊」這個名詞概括得真好。老羅的觀點中肯大氣,邏輯清晰。我很喜歡!

這一點我們做媒體的人其實深有體會。為什麼這麼多媒體人一定要聚集在北京?都說北京的文化資源好,其實無非是一幫文化人在一起互相嘔那個氣味。很多媒體人之間的交流,不是開個專業會議就算成功交流。有時候只是打個招呼、發個短信,或者閒聊幾句,這些非正式交流都意味著個人是否嵌入到中國的傳媒系統當中,能否感受到大家的氣味,並跟上大家共同成長的步伐。從北京回到保定,可能生活質量一下提升好幾檔次,但是會有一個擔心橫亙在心裡,那就是過幾年之後,可能就跟這個社會系統脫節了,趕不上大家成長的步伐了。這也是我本人為什麼死活都要賴在北京的原因。

隨著城市的創意產業、文化產業發展得越來越快,有這樣心態的人會變得越來越多。表面上看,生活在大城市是一種非常不理智的行為,但是細究下去會發現其中獨特的原因。就目前來看,很多問題單靠互聯網、遠距離的協作是無法解決的。所以在中國城市化的前方,我們很可能看到的是像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一樣更大規模的聚集。

@mengttmy:金融業、文化產業和科技互聯網產業需要多少人?富士康已經在慢慢地遷往內地,說明這三個地方已經不太適合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生存,只是現在還不明顯。你也說到,香港市民不是不願意走,而是已經適合這個城市,他們的勞動技能只能在這個城市用得到,不得不待下去。其實說白了就是圍城,本地市民在本城市都只能是勉強留下來,作為一個外地人又何必削尖了腦袋向裡沖呢?你就真的那麼確定你適合這個城市?對城市來說吸引人是好事,能夠保持活力。但是對於個人來說,我覺得讓他們這麼做不公平,口口聲聲讓我們去,去了以後不適合,誰對我們負責?

羅胖薦書:《十字路口的中國經濟》

作者:陸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