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詭神塚 > 第1674節 >

第1674節


那是一段很古老的外族文字,上面有外族的圖騰,應該是當時的某個狩獵部落保留下來。
內容記載和現在流傳的大概差不多,只不過當時這兩個人表現得更加剛烈一些,現場更血腥一些。
他們不是被無知婦人嘲笑而死的,而是在周武王登基大典上,爬到當時最高的城樓,指著下方的周氏皇族高歌大罵,隨後墜樓而死的。
當時這件事很多人親眼目睹,很多部落首領來慶賀的時候,也都看見了這件事,隨後記錄了下來。
所以最後也無法掩蓋,只能美化。
但這兩人當時那段痛罵的高歌,卻包含一些特別的內容。
歌曰:
「暴虐啊!還不知道錯在哪裡?
神農、虞舜、夏禹者啊~~,無跡!
兮比干,忠臣烈子啊~~~
誓以血肉葬君王!
我王啊~~,今葬於何處?
兮比干,忠臣烈子啊~~~,何處為汝剜心之地?」
從這些文字上明顯能夠看出,這個叫比干的人,是當時人們心中的忠臣良將。
他曾經許諾,要厚葬商紂王帝辛,並說要以血肉葬之,而且這個血肉的概念,似乎與挖心有關。
既然這些人臨死痛罵的時候,都不知道帝辛到底葬在哪裡。
那就說明,當時商紂王所埋葬的地方,是非常保密的。
甚至那當時當權的周武王和姜子牙,也不知道他的墓地究竟在何處。
看來那場戰爭結束之後,姬發和姜子牙並沒有看到商紂王的屍體……
之後的時間裡,陳智將這卷白皮卷子放在手中,反覆的琢磨,希望從這些古老的文字中,尋找到所有可能的蛛絲馬跡。
姬盈一直陪伴著他,幫他拿著燈,翻看那些文字,不多說一句話。
而最後,陳智在這張白皮卷子後面,發現了很多淡淡的手指印。
他用e光打在那些手指印上,發現這些印記非常的古老,而且指紋全都是一個人的,指紋的紋路與正常人類指紋非常不同。
也許是出於一種血脈的直覺,陳智知道,這些手指印全都是屬於姜子牙的。
也就是說,這張白獸皮卷子,是被姜子牙特意保留下來的。
他當時也是對這件事念念不忘,如鯁在喉。
所以才將這獸皮卷子藏了起來,希望有一天也能找到商紂王帝辛的墓地。
為什麼呢?
怕他捲土重來嗎?
還是說有另一種可能性,也許商紂王逃了,帶著某個秘密成功的逃了……
所以姜子牙必須要找到他,永絕大患,但一直到死,也沒有成功。
「用血肉葬之……」,陳智腦中慢慢的思索著。
這句話雖然現在拿不準是什麼意思?
但基本可以確定一件事,帝辛的墓葬肯定由比干負責的。
那只要找到比干,應該就能找到線索。
但既然陳智能夠想到這一點,5000年前的姜子牙,
他一定會去找比干……
之後歷史上發生的事情,證實了陳智的推測是對的。
因為之後的周王朝,對比干極為推崇,稱他為第一忠臣,封他為國神,尋找他的子孫,授地賜權,極力籠絡。
但有一件事卻非常的不合邏輯,這位忠誠的比干,似乎在商紂王帝辛死之前,早就已經死亡了。
而且他正是死於商紂王手中……
第二百零一章:比干
比干,子姓,比氏,名干,商代帝王文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是商紂王的親叔叔,所以也被稱為王叔比干。
他是殷商王室的重臣,官拜少師,受托孤重任輔帝辛。
他歷經商朝兩代君王,傳說擁有一顆七竅玲瓏心,忠君愛國,為民請命,敢於直言勸諫,在當時的民眾中威望極高,被稱為「亙古忠臣」。
至於比干的死因,據神話傳說中描述的是,因為他火燒狐狸洞而遭到狐狸精蘇妲己的記恨,最終被被紂王處以剜心之刑,終年64歲。
此後由於感念他的忠誠,姜子牙在封神榜也沒有忘記他這一號,封其為文曲星,主管文運,以證明對他的尊崇。
但是這只是民間的小說版本,並不是史實,陳智瞭解的封神榜單中,也沒有這一號。
但在正史之中,卻有一段對比干死因的描述。
一日,比干歎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