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詭神塚 > 第1429節 >

第1429節

玄奘出身自儒學世家,排行第三,因當時正處隋唐交替之際,戰亂頻仍,十三歲時便入洛陽淨土寺出家。
後來玄奘移至四川成都等多地受學,此時己嶄露頭角,被稱為佛學界的千里駒。
而玄奘在對佛教經論的研習中,廣泛接觸各派理論,深感其中疑問甚多,很多經文不完整,前後矛盾,懷疑原有譯經有訛謬。
由是,他發願要去佛教發源地-天竺廣求異本,求得佛教正宗經文,以為參驗。
貞觀元年,也就是公元627年,二十六歲的玄奘決心西行,他先是向唐政府提交了出境申請,但未獲批准。
當時的朝廷並不支持他西行,但這並未能阻止他西天取經的決心,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之後,他決定偷渡出遊。
貞觀二年八月,大規模的饑荒爆發,玄奘混在難民中逃出長安,開始了他的西行之路。
但不久,朝廷就以偷渡出國的罪名,對玄奘發出了通緝令,命沿途各縣將其緝拿,不允許他西行出遊。
而一個多月後,玄奘依然偷偷的抵達涼州,他避開玉門關,偷渡過河,從此踏上了通往西域茫無盡頭的沙漠。
一個沒有通關文牒的僧人,在茫茫大漠中,前路的艱險是可想而知的……
在玄奘之後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他當時行走的艱難。
風沙遍地,大漠荒原看不到一絲人影,滾滾的烈日當空,讓人汗如雨下,但是在這個時候,他是系為生的水袋,卻不小心丟失了。
此時的玄奘是無助的,他曾經在沙漠中五天五夜水米沒沾牙,他現在沙漠的黑暗中,他看到妖魔鬼怪的燈火在沙漠中點燃,隨後他便陷入了昏迷。
然而當他醒來之後,卻發現自己奇跡般的從沙漠中出來了,隨後便進入了高昌國。
在之後經過高昌國國王以舉國之力相助,玄奘最終獲得了西遊的成功,也確定了佛教在中原大地上不可動搖的地位。
而這一段記錄,卻引起了陳智的懷疑。
所有人都知道,人類的身體是有極限的。
五天五夜未進水米,這個人本身的生理系統基本就完了,根本不可能在昏迷狀態中自己走出沙漠,除非受到什麼人的幫助。
而之後對西昌國的描述,更加證明這麴文泰,與玄奘的關係匪淺……
今天一更,開車回老家。
第十五章:鞠文泰的慷慨
在一千三百多年以前的一個夜晚,剛剛從沙漠逃下一條命來的玄奘,已經五天水米沒沾牙了。
他精疲力盡的來到高昌國,扣動了高昌大門的門環。
那天高昌王麴文泰並沒有在城內居住,但聽說玄奘已經到了田地城,立刻令陪同的大臣和玄奘一起連夜趕回高昌,深夜,高昌城門為玄奘隆隆打開……
《大唐西域記》中描述,麴文泰和他的高昌國為玄奘的到來激動不已,迎接場面非常的熱烈。
而玄奘本來沒有路經高昌的計劃,但因為盛情難卻,只好改變路線隨高昌使團去見麴文泰。
因為對佛教心存嚮往,玄奘在高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盛情款待,設壇講經自然是不可缺少的節目。
麴文泰更是狂熱的信仰者,他在大唐曾有過四年的遊歷,到過許多地方,親眼見過大唐的繁華。
他十分推崇玄奘的佛學,說他從沒有見過比玄奘學問更高的僧人,崇拜不已。
可能是他對玄奘太欣賞了,最終提出了一個讓玄奘實在無法接受的要求:
【請大師留在高昌做我們的國師吧。高昌雖是小國,但僧侶總有幾千人,這些人和高昌國都需要大師的指導啊。】
這種作為國師的榮耀,是所有出家人夢寐以求的,簡直是無法拒絕的條件。
但玄奘是為了信仰冒死西行的,他不會接受這個誘惑,世間的榮華富貴對於他而言飄若浮雲。
面對拒絕,麴文泰並不放棄,而是步步緊逼,最後甚至開始威脅玄奘。
【大師,如果高昌國不讓大師西行,大師能成行嗎,請大師三思……】
面對高昌王如此的行為,玄奘並沒有妥協,以絕食抗爭,換得繼續前行的權利。
於是在三天之後,麴文泰妥協了,雙方達成了一個妥協方案:
麴文泰和玄奘結為兄弟,籌備物質支持玄奘西行,但玄奘學成歸來後要在高昌停留三年,講經說法,度化高昌人。
玄奘同意了。
於是在此後的一個月時間裡,麴文泰傾全國之力,為他做出各種準備。
而玄奘的取經生涯,從此也告別了曲折與黑暗,一條平坦大道鋪向輝煌。
看到這些記錄之後,陳智開始不自覺的思索起來,其實對於佛門,他是不願想太多的。
佛門的神聖,總是讓人望而卻步,甚至不敢質疑。
但作為一個正常人的思維,陳智的腦海中不禁產生了一個疑念,這個疑念讓他重新看待玄奘這個人。
不是以聖人的角度去看他,而是以一個普通人的角度去看他。
從這些記錄上來看,玄奘的立場其實是很奇怪的。
從正常人的感情上來說,麴文泰要挾他留在高昌,這件事情讓他非常反感。
但麴文泰後來所做的事情,則應該能讓他完全忘記這段不愉快的記憶。
玄奘在到達高昌之前,是靠施捨維持的生存的,他每到一處都非常艱難,用木缽向百姓乞討殘羹,風餐露宿。
但從到達高昌以後,他簡直成了富翁,不僅不用為經費問題勞神,而且有時竟可以施捨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