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真實的盜墓 > 第147節 >

第147節


大鐘寺原本叫覺生寺,建於1733年,即清雍正十一年,是皇帝祈雨的佛寺。乾隆八年,即1743年,從萬壽寺移永樂大鐘至覺生寺,至此,覺生寺更名為大鐘寺。
據說,搬運此鍾時頗費周折。先是在一路打井若干孔,在冬天的時候潑水結冰,鍾下墊圓木滾到大鐘寺。然後先將鍾滾到一個事先堆好的土堆上,再蓋房子,立柱搭架,最後將鍾下的土堆挖掉,才把這個龐然大物懸掛了起來。當然關於此鐘,還有一個淒美的傳說。
木,神木場金絲楠木。那是一根巨大的金絲楠木,現在已經沒有了,千百年來,很多都糟朽了,即使留到現在沒有糟朽的部分,也被那些利益熏心的商人給打製成了桌椅了,現在早就看不到了,據史料記載,這根金絲楠木,足有幾十米長,胸徑一米多寬,樹齡在千年之上,叫神木一點也不為過。
水,頤和園銅牛。老北京對這銅牛,也有一個淒慘美麗傳說。
說這昆明湖邊,本是兩座銅牛,一雄一母。一次水患,昆明湖水位高漲,淹沒了東邊村莊。百姓祈求龍王不得,已無計可施,突見那公牛縱身躍入昆明湖,把氾濫的湖水給「喝」下去了。但是,當湖水降到離湖岸三尺時,公牛卻沉沒水中,不復見。
母牛見公牛被淹,亦向湖中跳,被百姓生生拽回,捆在岸邊。此後,人們總見她俯臥昆明湖邊,凝視湖面吧嗒吧嗒流淚,似在等待公牛歸來。百姓將此牛敬為神靈,相信她能鎮住昆明湖水患。
當然這些都是人們的美好傳說。此牛為1755年,即清乾隆二十年鑄造。背部有80字篆體銘文,名《金牛文》。
據科學測量,皇城故宮要比昆明湖東岸低10米。明清時代每到雨季,湖水高漲氾濫,就會淹沒周邊的農田村莊,直接危及皇城故宮的安危。又按五行之說,北方屬水。於是,乾隆皇帝下令鑄此銅牛於昆明湖東岸,以預水位,保護故宮免收水災。如此說來,銅牛確有鎮水之說法。
火,永定門燕墩。南方屬火,北京城南的鎮物便是一處火物——永定門烽火台「燕墩」,又叫「煙墩」。老北京話裡把燕墩叫做「擋」,滿清時有「永定門外七十二營一擋」之說,這個「一擋」便是燕墩,是進入永定門必經的一道關卡。
這座烽火台在永定門外,遠遠望去,在都市的繁華中,是那麼孤寂。燕墩四周圍,以前有女牆環繞,如今多了鐵柵阻隔,難以近前細看。舉目仰視,還是能望見碑腰精雕細刻的水神像,在捲起的浪花彫紋中,袒胸赤足。
史料記載,燕墩由元代始建,原本只有土台,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以磚包砌。清乾隆十八年立石碑,其上有乾隆親筆,滿漢文對照的《御制皇都篇》碑文。
碑文灑脫豪邁,字刻氣勢磅礡,詳述幽燕淵源,並以清王朝讚歌,堪稱北京古代地方志,是北京最著名的碑文之一。
如今已不見碑文跡象,四面皆是被雕紋環繞的平滑碑面,倒像是一座無字碑,留歷史滄桑與歲月風雲在此紋路間際會。一點點淹沒在都市的繁華間。就如北京的老城牆一樣,當初是感覺妨礙交通,限制城市發展,全都給拆毀了,還給後人留下點神木追思,回憶、、、、、、
土,景山。正中之鎮——景山。崇禎皇帝上吊的那棵樹。我們小時後,那樹還在。文,革的時候,樹被紅衛兵砍了。這景山其實是明成祖修建北京城時堆煤的地方,所以有老北京管它叫煤山。中央屬土,需聚土而鎮,以壓制元朝王氣。
如此說來,景山算是最大的人工假山了。她巍然矗立京城中央,位中軸線之上,形成皇城故宮北邊的一道屏障。
而從遙感衛星傳回的北京城圖像中,有人驚奇地發現,景山公園的園林景觀特別酷似一尊閉目盤坐的人像——景山山體組成人盤坐的身體,壽皇殿建築群組成了人的頭部,兩道內宮牆組成兩隻眼睛,樹木組成眉毛,兩邊非常對稱的三角形樹林組成了鬍鬚,但它被壽皇殿外牆隔開了。
可是,她既沒有鎮住王朝的更替,也沒有鎮住皇權的永續。她以沉默的方式靜看歷史,見證腳下這座古城演繹的悲歡與輝煌,屈辱與榮耀。景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古墓依舊在,盜洞殘存,人卻都老了,有時候,人都活不過一棵樹,隨便的一棵果樹、、、、、、
瘋狂的開始94開山見寶94
這幾天懶了,就沒有更新,對不住大家了。也不知道為什麼了,這幾天群裡天天有走的朋友,是我講的故事不好,打擊不喜歡嗎,還是我不在群裡說話,大家沒有意義吧,我也搞不明白,反正我是會寫完本的,大家喜歡就好,這一行真的很難,上架三個月,稿費不到二百,有人喜歡,有人罵。反正我也是不在意,這幾天就沒有聊盜墓的,相反的都是老北京的一些鄉野傳說,我感覺這個更有意思,從明天起,還是聊盜墓吧,我又許願了,至於還不還願,那就不知道了。
「這密雲水庫裡面有一條蛟龍,就在靠近西岸邊的一個山洞裡面,洞口連著水庫,一半在水底下,誰也不知道多深,國家探測隊還來的、、、、、」說話的是一個還是那個大哥。
「去年不是掉下去一架直升機嗎?」我插嘴一句
「是,演習搶險救援掉下去的」肘子上面有知道這件事情的人說了一遍。
「不會是大魚吧,多年沒有乾涸過的水裡,難免有什麼大魚,再者這水面也大,百十斤的大魚一點也不稀奇的」我一直都北京水庫裡面有什麼蛟龍這樣的事情,抱有懷疑的態度,自然界裡面,龍就是想像神話般的動物,這個現在還存在爭議。
「這哪有龍啊,就是大蛇,這個我知道,那邊的確有大蛇,早年間,我到過那邊,和村子裡面的人聊天,都看到過暖瓶一般粗細的大蛇,在水庫邊上喝水,還經常到村裡把豬圈裡面養的小豬仔給吞了呢,你說這蛇多大?」桌子上面的一位大哥解釋起來,為了證明蛇多粗,還用手比劃起來。
「大蛇,一點也不稀奇,我當兵的時候嗎,雲南,廣西那邊就是大蟒蛇,和這個差不多,幾十斤吧」我也符合說到,我情願相信水庫邊是被村民誤認為蛟龍的就是大蟒。
「反正誰也沒有確切的說法,上邊還來人調查了呢?」這頓飯,大家喝酒聊天喝酒,最後我是這麼被人送回去都不知道,只記得自己喝了兩杯板城燒鍋子,在喝了幾瓶啤酒就不知道了,反正是多了。
今天早上起來的時候,腦子裡面依稀記得昨天吃飯時候,聊的那個「王八馱石碑」還真不遠,就在北京的順義的一個村子裡面,自己坐車去看看,盜墓這些年了,除了在石刻博物館見到這樣的物件,還真沒有在墓地裡面見過呢,也不奇怪,這樣的墓地,一般這年代沒有人敢打主意的,也都在解放前被盜了,現在也剩不下什麼物件,今天就是無聊,想去看看。家裡也沒有什麼事情。
墓地位於順義區南李橋鎮莊子營村西有一墓碑,此碑為清乾隆帝親弟愛新覺羅·弘晝之子永壁而立。碑高約6米,魑首龜趺,碑身兩側有海水飛龍,碑座有海水江崖、魚蝦等動物,雕工極為精緻,石碑的規格、形制、紋飾都較高。正面有滿漢文,上書:「和碩和勤親王永壁之墓」。此碑是清朝乾隆年間為和碩和勤親王永壁所建。
確切的說在莊子營的村子西邊的王家墳村裡,王家墳是早先莊子營的第五生產隊,先劃分歸莊子營管理。在熱心村民的指點寫,很快就找到了那個王八馱石碑,整個墓區早已經消失殆盡,只有一塊石碑矗立在這裡,還算完好,整塊漢白玉雕琢而成。
和村子裡面的一個大娘聊天,告知,她家的房子地基下面就是原先的墳頭,早年間就是一個地宮,村子後來劃分給她家蓋了房子,現在的房子也是仿古建築,古香古色的,老人的家裡人,早先是城建公司的一個包工頭,也懂一些古建,就把家裡給翻蓋了成了一個仿古的院落。
老人還請我到家裡去看看,紅色的純木大門,上面一對巨大的銅質輔首,就是門環,這個現在早已經少見了,一對馬上封侯的門墩,院子裡面還有一棵自然生出的梧桐樹,這棵樹,兩人環抱不過來。老人講這是家裡的風水樹。庭院中間,還有一個磨盤大小的漢白玉水槽,圓形,在裡面養著幾條金魚,老人講,這些都是原來留下來的。
在村子角落裡面,隨處都可以看到那種早先的城磚,就是青灰色的墓磚,一般是修建地宮和地面建築使用的,現在就殘留在村子的垃圾堆子裡面,我還看到了一個巨大的陶缸,也應該是那個時候,物件,通體紅褐色,不像北方家裡冬天醃製酸菜的那種大缸。
第一缸壁稍稍薄一點,沒有那種厚重的感覺,整個缸體也稍矮一些,倒是像我小時候,北海裡面養荷花的那種大缸,外觀完好,沒有破損,就躺在垃圾堆裡面。我查看了一下,沒有刻字,也不好查出出處,也不好說是不是村子裡面誰家嫌棄佔地方不用,給丟棄的。
想想也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一個詫叱風雲的和勤王的陵墓,原先墳塚的位置上,都蓋上人家房子了,只留有一個孤獨石碑守在哪裡。
永壁,雍正十一年(1733年)六月十三日生。24歲時,被封為不入八分輔國公,27歲,授鑲白旗漢軍副都統;38歲時,授鑲黃旗蒙古都統。
當月,其父弘晝親王去世,
他又被破格升為和碩和勤親王。清朝制度,親王的兒子是不能襲親王爵位的。但永壁天資聰明,為人性情溫和,又懂禮法。志書說他「稟氣沖和,禮法嫻熟,趨蹌有節」,深得其伯父乾隆喜愛。所以在弘晝去世後,就讓永壁襲了親王爵位。永壁於乾隆三十五年襲爵,三十七年病死。謚曰「勤」。
永壁歿後,乾隆帝十分悲傷,親自為永壁撰寫滿漢碑文,對永壁英年早逝表示惋惜和哀悼之情。乾隆帝的碑文勒刻在碑的背面,字體端莊清秀。永壁生前駐北京鐵獅子胡同。
當地人稱此墓園為「王爺墳」,守墓人則稱「龍山」,據說墓園是建在龍脈上。在此墓北密雲卸甲山,有其父弘晝的墓葬,稱為「鳳山」。
據說,這兩座墓是在一條龍脈上。墓地佔地約50畝,四周圈以圍牆,莊重肅穆。大門處有園門,進門內,迎面是碑亭,碑亭後為享殿,享殿後是寶頂。寶頂為城磚壘砌,上刷紅漆。墓園內植滿白果松、柏樹,。永壁墓東還有停靈房五間。陽宅五間,為看墓人居住。
古人講風水,在墓地西,還有一條小河。墳墓修好後,王府派負責澆花、抬轎、槓房三戶人家來此看墳。看墳人每天負責清掃墓地,並耕種王府地200多畝,收入歸看墓人。
看墓人按時去王府領取錢糧月米。逢清明或年節,王府人來此祭奠,掃墓人要將牌樓、宮門、碑亭、寶頂、享殿打掃乾淨,以供祭祀。永壁子綿循郡王,死後葬在永壁墓西,墓室坐北朝南,也建有宮門、寶頂,但規制略小。
永壁孫貝勒奕亨、死後也葬在這裡,墓地建有月台,上建寶頂一座。後鎮國公溥廉也葬在永壁墓西,但只有土墳一座。永壁的後人較有名氣的有教育家、書畫家、詩人啟功。
清末,政府**,王府後人也家道中落,疏於對墓地的管理。至民,國年間,王府後人因經濟拮据,遂把墓園內的松柏樹、宮門、享殿等變賣。
也開始有人覬覦這座古墓。1931年,兵匪在一天夜裡包圍了看墓人的住所,將人驅趕到墓地享殿內,派人看守。土匪用炸藥炸開墓地石門,派人進去擄掠。
據說,土匪掠去的有玉白菜、金枴杖等大量珍寶。待土匪走後,看墓人趕到墓室,見棺木已被撬毀,在永壁棺木前和棺木側各有一棺,疑是福晉和側福晉的棺木。墓室內有童男童女的塑像。
墓地被盜後,常有當地人來此偷伐樹木,運磚運石,回家壘砌建築。解放後,墓園還有馱龍碑、寶頂、殘牆、松牆子等。現僅存石碑一座,四周圍以護欄,為「順義區保護文物」
現存墓地,除了一個王八馱石碑,其餘蹤跡全無,除了那些散落在路邊的巨大青磚,可以看出這裡的歷史意外,什麼都沒有了,唯一欣慰的就是石碑完好,上面的字跡清晰,就連碑座上面的雕刻的水生動物,也還清晰可辨,活靈活現,
聽老人聊,前幾年,還有一個女子,在清明期間,在碑座下面,撒酒祭祀,還和附近的村民聊天,說是在村子裡面建立一個博物館,還請附近的幾戶人家吃了一頓飯,然後就沒有後文了,我查閱了一下資料,也沒有查閱到,現在和勤王到底有沒有後人還在世,或許那個女子也是旁系的親屬吧,哎,至少我沒有盜過那些,查閱到的出處的古墓,心裡也稍安一點。
「你記者吧,要不你怎麼懂這麼些啊?」村子裡面的老人問我